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意思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2:37:21阅读:576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出自唐代李商隐的《霜月》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楼高 一作:楼南 / 楼台)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刚开始听到远行去南方的大雁的鸣叫声,蝉鸣就已经销声匿迹了,我登上百尺高楼,极目远眺,水天连成一片。

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注释

①征雁:大雁春到北方,秋到南方,不惧远行,故称征雁。此处指南飞的雁。

②无蝉:雁南飞时。已听不见蝉鸣。

③楼南:一作“楼台”。

④水接天:水天一色,不是实写水。是形容月、霜和夜空如水一样明亮。

⑤青女:主管霜雪的女神。《淮南子·天文训》,青女乃出,以降霜雪”。

⑥素娥:即嫦娥。

⑦斗:比赛的意思。

⑧婵娟:美好,古代多用来形容女子,也指月亮。

参考赏析

鉴赏

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它的特点在于即景寓情,因象寄兴。诗人不仅是写生的妙手,而应该是随物赋形的画工。最通常的题材,在杰出的诗人的笔底,往往能够创造出一种高超优美的意境。李商隐的这首《霜月》,就会有这样的特点。

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在一座临水高楼上观赏霜月交辉的夜景。它的意思只不过说,月白霜清,给人们带来了寒凉的秋意而已。这样的景色,会使人心旷神怡。然而这诗所给予读者美的享受,却大大超过了人们在类似的实际环境中所感受到的那些。诗的形象明朗单纯,它的内涵是饱满而丰富的。

秋天,草木摇落而变衰,眼里看到的一切,都是萎约枯黄,黯然无色;可是清宵的月影霜痕,却显得分外光明皎洁。“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尽管“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可是冰肌玉骨的绝代佳人,愈是在宵寒露冷之中,愈是见出雾鬓风鬟之美。她们的绰约仙姿之所以不同于庸脂俗粉,正因为她们具有耐寒的特性,所以才经得起寒冷的考验。

写霜月,不从霜月本身着笔,而写月中霜里的素娥和青衣;青女、素娥在诗里是作为霜和月的象征的。这样,诗人所描绘的就不仅仅是秋夜的自然景象,而是勾摄了清秋的魂魄,霜月的精神。这精神是诗人从霜月交辉的夜景里发掘出来的自然之美,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在混浊的现实环境里追求美好、向往光明的深切愿望;是他性格中高标绝俗、耿介不随的一面的自然流露。当然不能肯定这耐寒的素娥、青女,就是诗人隐以自喻;或者说,它另有所实指。诗中寓情寄兴,是不会如此狭隘的。王夫之说得好:“兴在有意无意之间。”(《姜斋诗话》)倘若刻舟求剑,理解得过于窒实,反而会缩小它的意义,降低它的美学价值。

范元实云:“义山诗,世人但称其巧丽,至与温庭筠齐名。盖俗学只见其皮肤,其高情远意,皆不识也。”他引了《筹笔驿》、《马嵬》等篇来说明。(见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五引《诗眼》)其实,不仅咏史诗以及叙志述怀之作是如此,在更多的即景寄兴的小诗里,同样可以见出李商隐的“高情远意”。叶燮是看到了这点的,所以他特别指出李商隐的七言绝句,“寄托深而措辞婉”(《原诗》外编下)。于此诗,也可见其一斑。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一点值得注意:诗人的笔触完全在空际点染盘旋,诗境如海市蜃楼,弹指即逝;诗的形象是幻想和现实交织在一起而构成的完美的整体。秋深了,树枝上已听不到聒耳的蝉鸣,辽阔的长空里,时时传来雁阵惊寒之声。在月白霜清的宵夜,高楼独倚,水光接天,望去一片澄澈空明。“初闻征雁已无蝉”二句,是实写环境背景。这环境是美妙想象的摇篮,它会唤起人们脱俗离尘的意念。正是在这个摇篮里,诗人的灵府飞进月地云阶的神话世界中去了。后两句想象中的意境,是从前两句生发出来的。

创作背景

此诗作年无考,冯《注》以为艳情诗。这首诗是诗人在深秋月夜,登楼远眺所观赏到的景色时所写下的。

作者介绍

李商隐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元朝历史资料介绍,蒙古扩张以及元朝的建立

    元朝(1271-1368)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也是首个征服全中国外来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市)。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1260年忽必烈即位大汗并建元“中

  •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全文作者翻译赏析

    [译文]柳花越来越少了。芳草却无边无际,草色青青。 [出典]苏轼《蝶恋花》 注: 1、《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校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

  •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出处】唐·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二【意思翻译】怀春之心还是不要和春花 争发竞放吧,寸寸相思最终只能带来失 望,化作点点灰烬。春心:男女爱恋之 心、相思之情。相思

  •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时,“焉”字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虚词,也是高频考点。大家一定要集中一个时间段把18个高考虚词的`用法仔细咀嚼,真正弄懂各词

  • 文质彬彬造句六则

    一、 语义说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端庄。 使用类别:用在「举止高雅」的表述上。 文质彬彬造句:01他文质彬彬的仪表,确实迷倒不少追求者。 02看他文质彬彬,谈吐不俗,是一位有为的年轻人。 03我喜欢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意思翻译、赏析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橱 通:厨)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年代: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

  •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

    饯别王十一南游——刘长卿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此诗与前所录二首,皆刘随州之作。一为登吴公台,临广武之战场,摩挲折戟;一为赠李中丞

  •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全文翻译及字词句解释(李白)

    春日陪杨江宁及诸官宴北湖感古作全文:昔闻颜光禄,攀龙宴京湖。楼船入天镜,帐殿开云衢。君王歌大风,如乐丰沛都。延年献佳作,邈与诗人俱。我来不及此,独立钟山孤。杨宰穆清风,芳声腾海隅。英僚满四座,粲若琼林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造句六则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解释】形容小心谨慎,不辞辛苦地贡献出的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鞠躬:小心谨慎的样子。尽瘁:受尽一切劳苦。已:停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的《后出师表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