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意思翻译、赏析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出自元代张鸣善的《普天乐·咏世》
洛阳花,梁园月,好花须买,皓月须赊。
花倚栏干看烂熳开,月曾把酒问团圆夜。
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花谢了三春近也,月缺了中秋到也,人去了何日来也?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在洛阳赏花,到梁园赏月,好花应不惜钱去买,明月也应不惜钱去买。依着栏干观赏花开放得一片烂熳,举酒问明月为何如此团圆。月有圆有缺花有开有谢,想到人生最苦的事情莫过于离别。花谢了到了三春再开,月缺了到了中秋又圆,人去了什么时候能再来呢?
注释
①洛阳花:即洛阳的牡丹花。欧阳修《洛阳牡丹记》称洛阳牡丹天下第一。
②梁园月:即梁园的月色。梁园,西汉梁孝王所建。孝王曾邀请司马相如、枚乘等辞赋家在园中看花赏月吟。
③月曾把酒问团圆夜:化用苏轼《水调歌头》词逾:“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④三春:孟春、仲春、季春。
参考赏析
赏析
这首小令的前六句写洛阳牡丹盛开和梁园赏月的胜景,以欢乐场面为下曲曲情做形象化的铺垫.到七、八句笔锋一转,抒发感慨。“想人生最苦离别”,这大概是此曲曲题为《咏世》所要表达的本意。最后三句是进一层补充说明七、八两句的意思,用花落会再开,月缺有重圆来对比、衬托“人去了何时来也”。
此曲前面六句以对偶形式分咏花月,中间两句和后面三句,以花、月和人作对比,不但文字新巧,而且蕴含哲理意味,耐人咀嚼。
作者介绍
张鸣善
张鸣善 元代散曲家。名择,号顽老子。原籍平阳(今属山西),家在湖南,流寓扬州。官至淮东道宣慰司令史。填词度曲词藻丰赡,常以诙谐语讽人。张鸣善身处元末丧乱之际,深感现实的动乱与污浊,因此多有刺时之作。...
-
原文明日歌明日复①明日,明日何其②多。我生待③明日,万事成蹉跎④ 。世人苦⑤被明日累⑥,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⑦听我明日歌。明日歌2(《鹤滩稿》卷一)明日复明日,
-
这首诗好似一幅速写,作者抓住了那倒映在水中的渔火化作满天星星的片刻,几笔勾勒,立即捕捉住了这转瞬即逝的景物。这首诗又好似一幅木刻,在漆黑的背景之上,亮出一点渔火,黑白对比,反差特别鲜明。前两句是静
-
说完全没有贪污恐怕确实有些夸张,但若说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应该没有太多的异议。 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唐王朝。作为中国人,我也赞成上述观点,只是要进一
-
文言文长山刘中堂鸿训[1],同武并某使朝鲜[2]。闻安期岛神仙所居[3],欲命 舟往游。国中臣僚金谓不可[4],令待小张。盖安期不与世通,惟有弟子小张, 岁辄一两至。欲至岛者,须先自白。如以为可,则一
-
【5402】中共党史知识问答(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编,罗平汉主编,人民出版社,24万字,2021年1月第1版,68元)△45题: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够在中国落地
-
天下名隘险关不只函谷。之所以标举函谷作为反衬,其意遥深。雄壮阔大不只是全诗的境界与风格,而且是作者胸襟气度的展示。">
-
原文廉生者,彰德人[1]。少笃学[2];然早孤,家綦贫。一日他出,暮归央 途。入一村,有媪来谓曰:“廉公子何之?夜得毋深乎?”生方皇惧,更 不暇问其谁何,便求假榻[3]。媪引去,入一大第。有双鬟笼灯,
-
在中国古代作家中,很少有人像蒲松龄那样,热衷科举却又不满科举,深受其害却又坚忍不拔,才华横溢却又名落孙山,科场失败却在文学上大获成功…… 蒲松龄的人生确是十分矛盾的。一方面,他在
-
邯郸城南游侠子,自矜生长邯郸里。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宅中歌笑日纷纷,门外车马常如云。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君不见今人交态薄,黄金用尽还疏索。以兹感叹辞旧游,更于时事无所求。且与少
-
张载:叙行赋 张载岁大荒之孟夏,余将往乎蜀都。脂轻车而秣马,循路轨以西徂。朝发轫于京宇兮,夕予宿于谷洛;践有周之旧墟,槐丘荒以寥廓。赞王孙于北门,问九鼎于东郭。实公旦之所卜,曷斯水之瀆薄?人函谷而长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