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意思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1:44:22阅读:582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出自唐代林杰的《乞巧》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参考翻译

翻译及注释

翻译

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家家户户都在一边观赏秋月,一边乞巧(对月穿针),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注释

①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

②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③几万条:比喻多。

参考赏析

赏析

《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

“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创作背景

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作者介绍

林杰

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过去,七夕的民间活动主要是乞巧,所谓乞巧,就是向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乞巧最普遍的方式是对月穿针,如果线从针孔穿过,就叫得巧。这一习俗唐宋最盛。...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意思翻译、赏析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出自宋代《生查子·元夕》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泪湿 :一作:满)参考翻译翻译及注释翻译去年正月十五元

  • 《淮南子》讲了什么内容

    《淮南子》讲了什么内容《淮南子》也称《淮南鸿烈》,或《刘安子》,由西汉宗室淮南王刘安主持编写。“鸿”有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刘安认为这本书包括了广大而光明的道理,所以便以这两字来命名。《淮南

  • 梦见红暑

    梦见红暑,五行主土,得此梦,火土相生,事业顺遂,与他人间真诚以待,财运良好之迹象,凡事不可有贪婪之想法,多被小人纠葛之迹象,夏天梦之吉利,春天梦之不吉利。

  •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原文及译文

    孟子·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二节【原文】孟子曰:“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君子之言也,不下带而道存焉。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人病舍其田而芸人之田,所求于人者重,而所以自任者轻。”【

  • 《逆境抗争》宋词鉴赏

    逆境抗争篇中国古代诗词多抒发愁苦之情,这是由于文人多处逆境的缘故,正如宋代的欧阳修所说,“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梅 "> 剑及履及

    剑及履及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剑及履及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剑及履及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是抗战时期全国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1938年3月27日成立于武汉。“文协”的成立,标志着文艺界在民族解放的旗帜下,结成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文协”的发

  • 虎落平阳

    虎落平阳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虎落平阳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虎落平阳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软裘快马

    软裘快马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软裘快马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软裘快马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袁枚《浙西三瀑布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袁枚:浙西三瀑布记 袁枚甚矣,造物之才也!同一自高而下之水,而浙西三瀑之异,卒无复笔。壬寅岁,余游天台石梁,四面崒者厜嶬,重者甗隒,皆环梁遮迣。梁长二丈,宽三尺许,若鳌脊跨山腰,其下嵌空,水来自华顶。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