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意思翻译、赏析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出自唐代戴叔伦的《塞上曲二首·其二》
汉家旌帜满阴山,不遣胡儿匹马还。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参考翻译
翻译
我巍巍大唐的猎猎旌旗在阴山飘扬,
突厥胡人胆敢来犯定叫他有来无还。
作为子民我愿以此身终生报效国家,
大丈夫建功立业何须活着返回家园。
参考赏析
简析
戴叔纶的《塞上曲》共两首,为七言绝句。这是第二首。这首较之第一首《塞上曲·军门频纳受降书》浅明了许多,里面有一典故,就是“生入玉门关”。这“生入玉门关”原本是定远侯班超的句子,是说班超出使西域30多年,老时思归乡里,上书言“臣不敢望到九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班超30年驻使西域,为国家民族鞠躬尽瘁,老而思乡求返,本无可咎。但以戴叔纶之见,班超的爱国主义还是不够彻底——他不应提出“生入玉门关”,也无须提出“生入玉门关”,安心报国就是了。戴叔纶的爱国之切是好的,义无反顾也是好的,但放到班超这个实际例子上看,却不是那么近人情。知道了这个典故,全诗意思迎刃而解。前一联讲的是汉家重兵接敌,对胡兵一骑都不会放过。而后就是上文说过的典故——不回玉门关了,要以必死信念战胜胡兵,报国靖边以宁。
戴诗同前人述志慷慨的边塞诗风一体同出,大都是吟咏壮士一去不复还的豪言志向,至于时代特征的分析、判断及有关主张,则稍嫌抽象,倘如不将上诗注为唐中期的戴诗,而随便说成为别个时代的,也是很难提出疑问来的。
作者介绍
戴叔伦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
-
医与王女药令卒长大喻 【原文】 昔有国王,产生一女,唤医语言:“为我与药,立使长大。”医师答言:“我与良药,能使即大。但今卒[1]无,方须求索。比得药顷[2],王要莫看。待与药已,然后示王。”于是
-
原文翻译注释⑴利州:唐代属山南西道,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嘉陵江流经其西北面。南渡:指渡嘉陵江。⑵澹(dàn)然:水波闪动的样子。对:一作“带”。⑶翠微:指青翠的山气。⑷“波上”句:指未渡的人,眼看着马鸣
-
改革与中兴 穆宗即位后,即启用在藩邸的老师高拱、张居正。隆庆初年,位处执政之首的世宗旧臣徐阶策动朝官弹劾高拱,迫高拱辞官回乡。高拱亦不甘示弱,一年后策动朝官弹劾徐阶。徐阶也被迫正式退休。朝廷
-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全诗意思,原文翻译,
【诗句】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出处】唐.张乔《书边事》【意思翻译】营中角声回荡充塞万里清秋,出征之人悠闲地倚靠着戍楼。和煦的
-
孙悟空形象的深层意蕴与新民族精神 曹炳建 自南宋以来,曾经雄霸一时的汉唐盛世一去不返,原本强盛的中华民族渐次走向孱弱,到了近代,以至于任人欺凌。这固然有多方面的因素,但其中无疑具有民族
-
为贯彻习主席关于文艺工作的一系列讲话精神以及中华诗词学会第四次代表大会提出的积极发展和培养中青年诗人的指导思想,为繁荣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继承中华诗词的精髓,彰显八桂青少年横溢诗才,应八桂青少
-
举案齐眉 【解释】案:古时有脚的托盘。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 【出处】《后汉书·梁鸿传》:“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
吕氏春秋振乱原文带拼音版【 振zhèn乱luàn 】 三sān曰yuē : 当dāng今jīn之zhī世shì浊zhuó甚shèn矣yǐ , 黔qián首shǒu之zhī苦kǔ不bù可kě以yǐ加ji
-
眭夸,赵郡高邑人也。夸少有大度,不拘小节。耽志书传,未曾以世务经心。好饮酒,浩然物表。年二十遭父丧,须鬓致白,每一悲哭,闻者为之流涕。高尚不仕,寄情丘壑。同郡李顺愿与之交,夸拒而
-
小明的老婆上街买土豆,几小时过去了,一直没有音讯,他该怎么办?
小明的老婆上街买土豆,几小时过去了,一直没有音讯,他该怎么办? 答案:别等土豆了,改做别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