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意思翻译、赏析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出自宋代苏辙的《怀渑池寄子瞻兄》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参考翻译
翻译
同行兄弟在郑原野上话别,共同担心前路艰难。
骑马回头还在大梁田间巡行,想来远行家兄已经翻过崤西古道。
曾经做过渑池主簿百姓知否?还和父兄歇宿僧房共题壁诗。
遥想兄台独行一定旅途寂寞,前路迷茫只能听到骓马嘶鸣。
参考赏析
赏析
苏辙在该诗自注中写道“昔与子瞻应举,过宿县中寺舍题其老僧奉闲之壁”。因为他十九岁时曾被任命为渑池县的主簿(由于考中进士,未到任),又经过这里,有访僧留题之事。所以在诗里写道:“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这些经历是偶然还是必然?他充满了疑惑,也是表达心中的感慨。同时在首联中抒发了他与兄长依依惜别的难舍之情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这个“怕”字含有双关涵义,一是人生道路艰难,二是一种无可奈何。苏辙的这首诗的主题是怀旧,又是回忆,又是惜别。回忆当年“曾为县吏”,回忆“共题僧房”,数年光景晃如昨日,不免令人感叹,又惜别哥哥“独游”,想必这趟旅程是“佳味少”了,不过有什么办法呢?一踏入仕途,就像棋盘上的棋子,只能任人摆往各个位置,实在身不由己,骓马走累了可以“鸣嘶”,但人因属人管,不能摆脱命运的安排。所以这首诗真正的体现还是人生感叹!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
这是一首怀念朋友的诗。全诗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逸而真,景淡而美,是孟诗的代表作之一。张五,即张子容,是作者的朋友,隐居在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全诗赏析
出自唐朝诗人杜甫的《望岳》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校 赏析: 泰山名气
-
齐人有一妻一妾注音版 齐qí人rén有yǒu一yī妻qī一yī妾qiè 齐qí人rén有yǒu一yī妻qī一yī妾qiè而ér处chù室shì者zhě , 其qí良liáng人rén出chū , 则z
-
不偏不党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不偏不党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不偏不党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一页传奇,一处风景”——蔡其矫蔡其矫,当代诗人,福建省晋江县园坂村人,福建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省诗歌朗诵协会名誉会长。其诗作在海内外具有广泛影响,被誉为“中国诗歌界的常青树”,影响了舒婷等著名诗人以
-
天阴沉,羊起堆。这东西真日怪,阳光普照,一片灿烂艳阳下,羊们似乎也格外地好放。随随便便地一松,尽可以倒在一丛树底下,眯起眼睛,困上一觉。等到醒来,羊们离得还不远,只要吆喝一嗓子,笨笨的花狗就支棱起耳朵
-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中首先抒发了自己的观点,“我觉秋兴逸,谁云秋兴悲?”一扫悲秋的传统。接着写出了秋天的种种景色。最后两句表达了与杜、范二人分别的惆怅心情,反映出感情的深厚。全诗寓情于景,语言自然流
-
一爬山常听到喊山声。居高声自远,只是听起来有的声嘶力竭,显然累得够呛;有的底气尚足、音质圆润。在山顶亮亮嗓子,放纵地呼吸吐纳,倾听千山万壑的回声,也是一种不常有的人生体验。三十年前,我曾有一次客宿山村
-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出处】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意思】天上坐:春天水涨,人坐舟中起伏不定,如在天上云间;雾中看:年老眼昏,看花犹似隔着薄雾。意思是:我以舟为家,四处漂泊,
-
全诗原文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与?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