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9 01:08:04阅读:50

【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出处】唐·李白《关山月》

 

【译注】一轮明月从天山上升起,悬 浮在苍茫无际的云海间。天山:指今甘 肃省西北的祁连山。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明月出山,云 烟茫茫的景色。[例]一轮皓月,挂在西 边的天上。远处的祁连雪峰,隐隐可 见;近处的马鬃山,山色若黛。茫茫大 戈壁滩,好像罩上了一层薄薄的柔纱。 这时李白的有气魄的佳句,从我的胸中 涌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 万里,吹度玉门关……(涂光群《西域探 奇录》)

 

 

 

【诗句】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鉴赏1】这是一幅囊 括关、山、月的边塞图画。明月从巍巍的天山上升起,形成云月相映的 苍茫如海的景象。征人伫立在广漠的边塞,遥望故乡,似浩荡长风, 从故园横度几万里吹进玉门关,悠悠思乡之情,不言而喻。诗句不直言 戍卒的乡思之苦,而以长风的行踪来暗示,倍觉宛转情浓。

 

【鉴赏2】一轮明月 从天山之巅升起,冲破无边无际的云海,挂在蓝天之上。大风吹送月亮 在空中漫行几万里,才到玉门关。诗的前两句写出月出苍茫云海的壮丽 景象。后两句用长风吹送明月的夸张手法,仅一“度”字,便写出关山 明月在边塞征人心目中所引起的思乡之情。征人们对明月特别亲切,似 乎觉得这月亮好象带着家乡亲人对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两句诗遣词造 语匠心独运,写景抒情自然强烈,意境旷远,余味无穷。

注: 天山,即祁连山,祁连山是匈奴语中“天”之意。玉门关, 今甘肃敦煌县西北。

 

 

【全诗】

 

《关山月》

.[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注释】①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 也。”②玉门关:古关名,在今甘肃敦煌市西北,古时为通西域之要道。③白登:山名,在 山西大同市东。汉七年匈奴单于冒顿曾围汉高祖刘邦于此,七日后方解围。(见《史 记·淮阴侯列传》)④青海: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在今青海省境内。

 

 

【译文】 一轮明月升起在天山山脉,在迷蒙的云海中间游荡徘徊。长风迢迢飞越几万里路啊,也把你吹过玉门关外!汉军征战兵下白登,胡人窥望于青海边塞。——由古及今的边疆征战之地,从不见有人回来。戍守的士卒眼望着边城,那盼望归家的面容多么凄苦悲哀!当此月明之夜,家中高楼上的妻子啊,哀愁叹息,大概也没停歇。

 

【鉴赏】

 

    这首诗,写边地征人的别离之情,故土之思。

 

  《关山月》,原为古乐府曲名,萧士赟曰: “《关山月》者,乐府《鼓角横吹》十五曲之一。”《乐府解题》曰: “《关山月》,伤别离也。”实际上,以月夜为背景,通过月色来写别离相思之情,确是十分巧妙而省力的,因为皎洁明亮的月色在照耀着自己的同时,也照耀着自己所思念的人,照耀着自己所思念的一切,对方同样可以遥望明月,以月光为媒介,互诉衷情。古往今来借月色抒别情的诗层出不穷。李白这方面的作品也不少,如“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子夜吴歌》)等等。这首诗也是如此,只是其所表现的内容与情调有所不同。

 

   诗开头四句,推出一幅雄浑苍阔的图画:处于天山以西的戍边者翘首东望,但见一轮明月升出山顶,月色照耀之下,茫茫云海与连绵不断的山峰相溶合,气象磅礴,颇为雄浑。身处此境,遥望此景,又深深地感受到万里长风,吹过中原大地,掠过玉门关,挟着故土的气息,带着故乡的月色浩浩而来,于是不由得百感交集。前两句着力渲染出一幅雄浑苍茫的氛围,而后两句又进一步使关、山、月溶为一体,并给这种氛围渗入一种凄清的成分。至此,云海苍茫,愈觉孤单;玉门关外,更感凄凉。此即为这首诗的基调。

 

  “汉下白登道”四句,述古今边地的战事。这里的战事自古就有了,早在汉代,汉高祖率领的军队就曾在白登山被匈奴所围困;青海湾一带,胡兵屡屡窥测、骚扰,战事连绵不休。古来出征的将士,生还者有几人。战争是如此的残酷,戍人对战争的厌倦与反感之情也就不言而喻。

 

   最后四句,进入实质性的描写,戍人眺望边地景象,思归之情形于颜色,同时,推想家乡的妻子也一定登楼凭栏,眺望边关,叹息唏嘘不已。这是推进一层的手法,诗中常见,如杜甫的《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样写,使主人公的离别思归之情更形象,更深一层。

 

   此诗写戍边者的别离、思归之情,气象苍阔,凄清而不纤弱。其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便是情景交融,虚实结合,苍阔凄清的边塞景象与主人公凄凉孤寂的心情十分吻合。诗前面先写边塞景象,写战争,末四句才具体地写别离思归之情,但前面的描写又是对后面必要的铺垫,边塞、战争与征人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而前后之间以及每个小段落内部,有虚有实,使得全诗真气充盈,浑然一体。

 

   《吕氏童蒙训》云: “如‘晓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及‘沙墩至梁苑,二十五长亭。大舶夹双橹,中流鹅鹳鸣’之类,皆气盖一世。学者能熟味之,自然不褊浅矣。(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

 

(刘锋焘)

 

【赏析】

   《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属古乐府鼓角横吹曲。李白这首诗,便是通过戍边战士对故乡和亲人的殷切思念,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心理痛苦。

 

   前四句写边关景色,中间四句是对历史的回顾,末四句则是现实的忧思,从而形成由景到事,由事到情的发展线索,而在这一线索中充当主角的,不是诗人,而是“戍客”,景是戍客所望,事乃戍客所想,情为戍客所发,令人读来,如身临其境,真切可感。

 

   先看边关景色:“明月”、“天山”、“玉门关”,从上到下,从西到东,组成了一幅辽阔无比的边塞图景,而在月与山之间,杂有苍茫的云海;在山与关之间,卷动着万里长风。这里的云,决非“云破月来花弄影”之纤云,而是带着苍茫之色的如海之云;这里的风,亦决非“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的小风,而是横跨万里、气势劲健的长风。这样的风,这样的云,配上高悬的月,巨大的山,遥远的关,真是雄浑极了!而且“雄浑之中,多少闲雅”! (胡应麟《诗薮》)

 

   然而,往下看去,气氛骤变:“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不是怀古,而是对历史的深思。“下”,指出兵。“白登”,山名,位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当年汉高祖率兵北进,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此。“青海湾”,即今青海湖,唐仪凤、开元年间,曾多次遣军与吐蕃在此一带攻战。“攻城以战,杀人盈城;攻野以战,杀人盈野”(孟子语),试想想,在这血雨腥风的征战之地,能有几人活着返回故乡呢?

 

    正是因为想到了这一点,所以,“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这两句乃是全诗的重心所在。“戍客”,即戍守边关的战士。作者在诗的末尾才点出“戍客”,用意极深。其一,它可以让人再次回味前面的景色:所谓“雄浑之中,多少闲雅”,只是就景论景之语,如果站在一个多年戍边的征夫的角度上,便会发现,本应在东方升起的明月,现在却缓缓升起在边远的天山之上(因戍客更在天山之西),便令人感到凄寒;本来给人以壮美之感的长风,现在却扫过荒无人烟的万里边塞,就使人顿觉无限萧瑟;而苍茫的云海,则无异于“浓云惨雾和愁织”的心理背景;雄壮的关隘,更是萌发“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的直接契机。其二,它可以加深人们对历代无休无止的战争实质及其后果的理解。其三,它更深化了戍边战士眼前的痛苦和烦恼:因“望边邑”而“思归”,因思归又难以归去而生“苦颜”(愁苦的脸色),因难以归去而越想归去,实在归去不成,便生出无限遐想,然而这遐想却也毫不轻松愉快,它不仅不能使心灵得到暂时的解脱和安慰,反而更加重了满怀的愁绪:“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在这样的夜晚,自己的妻子登楼远望,恐怕也在不住地叹息吧!“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这种场景,本是极令人伤感的,现在却出于一个征人的想象之中,而且想象中还夹杂着那声声不断的叹息,不就更显得无比沉痛了吗?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十五夜望月》王建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作品原文作品注释作品译文创作背景作品鉴赏作品点评作者简介目录作品原文十五夜望月[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作品注释⑴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晚上,即中秋

  • 清代散文阅读参考书目

    牧斋初学集一百十卷目录二卷(清)钱谦益撰。明崇祯十六年(1643)瞿式耜刊本,《四部丛刊》本。牧斋有学集五十一卷(清)钱谦益撰。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金匮山房刊本。牧斋有学集五十卷补一卷附校勘记一

  • 记超山梅花文言文

    记超山梅花文言文   夏容伯同声,嗜古士也,隐于栖溪。余与陈吉士、高啸桐买舟访之。约寻梅于超山。由溪上易小舟,循浅濑至超山之北。沿岸已见梅花。里许,遵陆至香海楼,观宋梅。

  • “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左良玉,字昆山,临清人。少孤,育于叔父。其贵也,不知其母姓。长身赪面,骁勇,善左右射。目不知书,多智谋,抚士卒得其欢心,以故战辄有功。时陕西贼入河南,图怀庆。廷议令良玉将昌平兵往剿

  • 做梦梦见柿子树的寓意象征说法

    大明湖东门的旁边栽了几棵柿子树,秋去冬来,嶙峋的枝头挂着红彤彤的柿子,即便红的耀眼,但也无人来摘。每天从树下路过,总让人想起电影《小森林》里的柿饼。女主逃离城市后,回归家乡小森生活,一个人耕种、收获、

  • 刘敏中《黑漆弩》:吾庐恰近江鸥住

    吾庐恰近江鸥祝 更几个、好事农父。 对青山、枕上诗成, 一阵沙头风雨。 酒旗只隔横塘, 自过小桥沽去。 尽疏狂、不怕人嫌, 是我生平喜处。 作者简

  • 木兰花·城上风光莺语乱原文及翻译_注释_赏析

    原文木兰花①钱惟演城上风光莺语乱②,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③,鸾镜④朱颜⑤惊暗换⑥。昔年⑦多病厌芳尊⑧,今日芳尊惟恐⑨浅。注释①木花兰:通称“玉楼春”。②莺语:

  •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唐玄宗 李隆基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词语注释⑴鲁:今山东曲阜,为春秋时鲁国都城。⑵夫子:这里是对孔子的敬

  • 美酒清歌,留连不住,月随人千里:《永遇乐》苏轼词赏析

    ●永遇乐 苏轼 孙巨源以八月十五日离海州,坐别于景疏楼上。既而与余会于润州,至楚州乃别。余以十一月十五日至海州,与太守会于景疏楼上,作此词以寄巨源。 长忆别时,景疏楼上,明月如水

  • “李抱真,字太玄,沈虑而断”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抱真,字太玄,沈虑而断。怀恩反,代宗召抱真问状,答曰:“郭子仪尝领朔方军,人多德之。怀恩欺其下曰,‘子仪为朝恩所杀。’今起而用,是伐其谋,兵可不战解也。”既而怀恩败,如抱真策。言:“百姓劳逸在牧守,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