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全诗意思,原文翻译,赏析
【诗句】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出处】唐·王维《伊州歌》
【意思】夜夜对着清风明月苦苦想念离家的亲人,亲人从军在外到处征战已十年有余。亲人啊,离家时我再三嘱咐你:归雁来的时候要常常往家里寄书信。
【鉴赏】回想十年前送别从戎远征的丈 夫的情景,千叮咛万嘱咐: 当大雁南归时,可要多多寄来书信啊! 这里 采用逆婉的手法,追忆往事,更加深刻而细腻地表现了眼前的相思之 苦。
【全诗】
《伊州歌》
.[唐].王维.
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
征人去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鉴赏】
读这首绝句,如听一个军属叙家常,话苦衷,没有什么难解的地方。但 是要深入理解它、体味它,还得有点人生体验,要知道点时俗、时风。曹丕 《燕歌行》有云: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鸿雁辞归燕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燕子和大雁都是候鸟,春天从南方飞到北方,秋天从北 方飞到南方。由北到南,所以说“归”。“雁初归”,指去年初秋时节。初 秋时节,大雁回家寻求温暖,而自己的丈夫却在这个时候离开温暖的家从军 远去。去年“离别”之时,是怎样的一番哀怨,可想而知。所谓:“征人去 日殷勤嘱,归雁来时数附书” (王维《伊州歌》)。现在,又到了 “雁初 归”之时,是该写封信去问问了。
谢朓《玉阶怨》云: “夕殿下珠帘,流萤 飞复息。长夜缝罗衣,思君此何极。”萤火虫在秋夜最为触目,它那闪闪烁烁 的萤光在夜长人静时最容易勾引起少妇凄凉寂寞飘忽不定的感叹。头两句展 现了思妇从去年初秋到今年初秋的痛苦与思念。由“雁初归”和“萤巳飞” 构成了一个以日以夜,情意绵绵的、惆怅的感性世界,使人心潮起伏,浮想 联翩。而秋夜“裁缝”的已不是妇女的“罗衣”而是战士的“征衣”了。唐 代实行府兵制,战士多为农夫,而农夫又多是一些新婚不久的青年。战士 所需寒衣,得由家人亲自裁缝寄出。所以,一到秋天,天气转寒,为战士赶 制寒衣,就成了牵动着千家万户的一件大事。
李白 《子夜秋歌》有云: “长 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可是,现在从军战士 的音信断绝,消息杳无,裁缝好了的寒衣还不知道寄往何处?青年夫妻天各 一方,锦书难托,相会无期,这是怎样一幕令人心碎的人生悲剧呵! 就语言 艺术而言,整首诗取语质实,但能曲尽人情。这不就是司空图说的“性情所 至,妙不可寻; 遇之自天,冷然希音”的上乘之作么!
-
20个常见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1.行李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古义:出使的人。 2.夫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古义:那人。 3.爪牙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古义:兽类的
-
开篇二句写诗人傍晚江行的见闻。首句写白昼已尽,黄昏降临,幽僻的古寺传来了报时的钟声,次句写沔水口附近的渔梁渡头人们急于归家时抢渡的喧闹,首句表现的是安宁静谧的环境,次句却表现喧嚣,形成了鲜明而强烈
-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朱权 , 明太祖朱元璋第十六子。初封大宁,后改封南昌。后死谥献王,世称宁献王。著述甚多,涉及诸子百家、诗文、戏曲,创作过多种杂剧。
-
《指瑕》是《文心雕龙》的第四十一篇,论述写作上应注意避免的种种毛病。在本篇所讲的种种瑕病中,有的是从封建道德观念出发的,特别是左思一例,因“说孝不从”而否定其整个作品,不仅说明刘勰儒道观念之重,也反映
-
原文饮酒二十首·其十六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①。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②。竟抱固穷节,饥寒饱所更③。敝庐交悲风,荒草没前庭④。披褐守长夜,晨鸡不肯鸣⑤。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⑥。注释①人事:指与人交往
-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人物·黑格尔 乔治·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Georg WilhelmFriedrich Hegel,1770—1831)德国古典唯心
-
《居士阮孝绪》“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居士阮孝绪 阮孝绪,字士宗,陈留尉氏人也。父彦之,宋太尉从事中郎。孝绪七岁,出后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有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
-
死亡一直是一个比较恐惧的话题,死人也是生活中比较忌讳的一件事情。如果梦到和死人在说话,也不必惊慌害怕,梦境和现实生活中的含义可能恰巧相反。梦到和死人说话是一个比较吉利的梦境,说明梦者的性格偏内向,不善
-
隋宫燕 李益 燕语如伤旧国春,宫花旋落已成尘。 自从一闭风光后,几度飞来不见人。 注释: 隋宫:指汴水边隋炀帝的行宫,当时已荒废。 旧国:指隋朝。 旋落:
-
旧唐书原文: 韦见素,字会微,京兆万年人。见素学科登第。景龙中,解褐相王府参军,历卫佐、河南府仓曹。丁父忧,服阕,起为大理寺丞,袭爵彭城郡公。坐事出为坊州司马。入为库部员外郎,加朝散大夫,历右司兵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