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蛰龙原文及翻译
原文
於陵曲银台公[1],读书楼上。值阴雨晦瞑[2],见一小物, 有光如萤,蠕蠕而行[3]。过处,则黑如蚰迹[4]。渐盘卷上,卷亦焦。
意为龙,乃捧卷送之。至门外,持立良久,蠖曲不少 动[5]。公曰:“将无谓我不恭?”执卷返,仍置案上,冠带长揖送之[6]。
方至檐下,但见昂首乍伸[7],离卷横飞,其声嗤然,光一道如缕;数步外, 回首向公,则头大于瓮,身数十围矣;又一折反,霹雳震惊,腾霄而去。回 视所行处,盖曲曲自书笥中出焉[8]。
翻译
於陵有一个掌管收天下奏状的银台,姓曲,他经常在楼上读书。一天正当阴雨天气,见一个小东西,身上发着像萤火虫一样的光,蠕蠕地爬动。它经过的地方,留下一道黑黑的痕迹,渐渐又盘在他的书上,书也焦了。曲公想可能是条龙,就双手捧着书送到外面去。
到了门外,曲公端着书等了很长时间,可小东西盘在书上一动不动。曲公说:“难道你认为我不恭敬吗?”于是端着书又回到屋里,仍旧放在书桌上,整了整衣帽,恭恭敬敬地作了个揖,再端起书来送出去。刚刚到屋檐下,就见那小东西昂首伸尾,离开书飞去:嗤嗤有声,带着一缕白光;几步远以后,回过头来朝着曲公,就已头大如瓮,身子数十围了。接着又一翻身,霹雳一声,腾云驾雾飞上天空。曲公回到屋里查看它爬出的地方,原来是曲曲弯弯从书箱里爬出来的。
注释
[1]於(wū乌)陵曲银台公:曲迂乔,号带溪,山东长山县(今属邹平县) 人。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进士,历官至通政使司通政使,著有《光裕堂 文集》。於陵,春秋齐邑名,长山县的古称。银台,通政使的别称。宋门下 省于银台门内设银台司,掌国家奏状案牍,职司与明清通政使司相当,故沿 为后者代称。
[2]晦暝:天色昏暗。
[3]蠕蠕而行:二十四卷抄本作“蠕蠕登几”。
[4]蚰:蜒蚰;即蛞蝓, 俗名鼻涕虫。是一种无壳蜗牛。一说即蜗牛。二虫过处皆留有状印迹。
[5]蠖屈:此从二十四卷抄本,底本作蠖曲。蠖,虫名,即尺蠖;行时屈 伸其体,如尺量物,故名。《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6] 冠带长揖:穿戴官服,深深作揖。表示恭敬。
[7] 乍伸:突然伸展躯体。乍,骤。
[8]书笥:书箱。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市) 人。他出身于一个没落的地主家庭,父亲蒲槃原是一个读书人,因在科举上不得志,便弃儒经商,曾积累了一笔可观的财产。等到蒲松龄成年时,家境早已衰落,生活十分贫困。蒲松龄一生热衷功名,醉心科举,但他除了十九岁时应童子试曾连续考中县、府、道三个第一,补博士弟子员外,以后屡受挫折,一直郁郁不得志。他一面教书,一面应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岁时才援例出贡,补了个岁贡生,四年后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龄对当时政治的黑暗和科举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的贫困使他对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体会。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写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斋志异》外,还有《聊斋文集》和《诗集》等。
-
含义 指孝顺双亲。出处 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橘,绩怀三枚,去,拜辞堕地,术谓曰:& 39;陆郎作 ">
-
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出自宋代宋祁的《九日置酒》秋晚佳晨重物华,高台复帐驻鸣笳。遨欢任落风前帽,促饮争吹酒上花。溪态澄明初雨毕,日痕清淡不成霞。白头太守真愚甚,满插茱萸望辟邪。参考赏析赏析近
-
皇都今夕知何夕。特地风光盈绮陌。金丝玉管咽春空,蜡炬兰灯烧晓色。凤楼十二神仙宅。珠履三千鵷鹭客。金吾不禁六街游,狂杀云踪并雨迹。
-
2004年春天,我在鲁迅文学院第三届高研班就读,身为一个“小白”,怀着想成为一个小说家的愿望。班上已经有很多厉害的小说家了,邱华栋、胡学文、钟求是、夏天敏、庞余亮……王方晨当然也在其列。后来分小组,我
-
北史原文: 崔伯谦字士逊,贫居养母。齐神武召补相府兼功曹,称之日:“崔伯谦清直奉公,真良佐也。”转七兵、殿中、左户三曹郎中。弟仲让为北豫州司马,与高慎同叛。坐免官。后历瀛州别驾、京畿司马。文襄将之晋
-
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及其译文 原文: 邹忌(zōu jì)修八尺有(yoù )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
-
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六节【原文】孟子曰:“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译文】孟子说:“用善良使人们服从的人,没有能使人服从的。用善良来教导人们
-
缩手缩脚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缩手缩脚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缩手缩脚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期期艾艾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期期艾艾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期期艾艾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魏明帝曹叡,一直以来他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他的一生有很大的政绩,值得称赞,但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他就是个昏君,大兴土木又不管民众的死活。而造成他从之前的明君转变为后来的“昏君”的事件,就是诸葛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