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全椒山中道士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_唐代韦应物
《寄全椒山中道士》由唐代韦应物所创作。以下是寄全椒山中道士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欢迎阅读。
寄全椒山中道士全诗原文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寄全椒山中道士全诗意思
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寄全椒山中道士全诗注释
寄:寄赠。全椒:今安徽省全椒县,唐属滁州。
郡斋:滁州刺史衙署的斋舍。山中客:指全椒县西三十里神山上的道士。
涧:山间流水的沟。束:捆。荆薪:杂柴。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此指山中道士艰苦的修炼生活。
瓢:将干的葫芦挖空,分成两瓣,叫做瓢,用来作盛酒浆的器具。风雨夕:风雨之夜。
空山:空寂的深山。行迹:来去的踪迹。
寄全椒山中道士创作背景
《寄全椒山中道士》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兴元元年(784年)秋日。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奔蜀,韦应物立志读书,进士及第,官至洛阳丞,后被迫辞职后又任滁州刺史。此诗创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
寄全椒山中道士全诗赏析
此诗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需要读者细心领略。
诗的关键在于那个“冷”字。全诗所透露的也正是在这个“冷”字上。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然后,诗人由于这两种冷而忽然想起山中的道士。山中的道士在这寒冷气候中到涧底去打柴,打柴回来却是“煮白石”。葛洪《神仙传》说有个白石先生,“尝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还有道家修炼,要服食“石英”。那么“山中客”是谁就很清楚了。
道士在山中艰苦修炼,诗人怀念老友,想送一瓢酒去,好让他在这秋风冷雨之夜,得到一点友情的安慰。然而诗人进一层想,他们都是逢山住山、见水止水的人,今天也许在这块石岩边安顿,明天恐怕又迁到别一处什么洞穴安身了。何况秋天来了,满山落叶,连路也不容易找,走过的脚迹自然也给落叶掩没了,因而也不知去何处找对方。
《寄全椒山中道士》虽淡淡写来,却使读者能感到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于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再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而无可奈何;而诗人自己心中的寂寞之情,也终于无从消解。
诗人在风雨之夜想起友人,想带着酒去拜访,可见两人的深厚友情。而满山落叶,恐不能相遇,只能寄诗抒情,又流露出淡淡的惆怅。全诗淡淡写来,却于平淡中见深挚,流露出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又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而自己的寂寞之情,也就无从排解。
《寄全椒山中道士》看来像是一片萧疏淡远的景,启人想象的却是表面平淡而实则深挚的情。在萧疏中见出空阔,在平淡中见出深挚。这样的用笔,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觉,也就是形象思维的巧妙运用。韦应物这首诗,情感和形象的配合十分自然,所谓“化工笔”,也就是这个意思。
本文“寄全椒山中道士全诗拼音版、意思及赏析_唐代韦应物”由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仅供参考。
-
子路见孔子文言文翻译 子路见孔子记载了孔子与子路最初相见时的一段对话。下面就随小编一起去阅读子路见孔子文言文翻译,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子路见孔子文言文
-
如果梦到自己在大请客,请人吃大餐,这是一个很不好的梦,代表“家欲破”,意味着有可能家破人亡或财破。
-
森森直干百余寻,高入青冥不附林。万壑风生成夜响,千山月照挂秋阴。岂因粪壤栽培力,自得乾坤造化心。廊庙乏材应见取,世无良匠勿相侵。
-
鸿门宴,与其说是一场军事实力的展示,莫如说是一场性格的较量。悲剧英雄所演绎的,必定是英雄的悲剧。“性格决定命运”,是耶?非耶?两米高的“设宴台”,积淀着岁月的黄土,更积淀着一个亘古的提问。">
-
郑文宝,字仲贤,右千牛卫大将军彦华之子。彦华初事李煜,文宝以荫授奉礼郎,迁校书郎。入宋,煜以环卫奉朝请,文宝欲一见,虑卫者难之,乃被蓑荷笠,以渔者见,陈圣主宽宥之意,宜谨节奉上,勿为他
-
《进学解》文言文 [唐]韩愈 【题解】本文是元和七、八年间韩愈任国子博士时所作,假托向学生训话,勉励他们在学业、德行方面取得进步,学生提出质问,他再进行解释,故名“进学
-
“三英战吕布”,这是《三国演义》当中一段非常精彩的描写,主角就是刘关张三人和吕布,三对一的打斗,描写得非常精彩,只不过有一个问题,这毕竟只是小说,小说总是存在虚构的,这一段剧情其实也是虚构出来的。不
-
假惺惺核心提示: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提供成语假惺惺的详细解释、读音以及假惺惺的出处、成语典故等。
-
黑人诗歌 该术语及其概念是20世纪60年代初同“黑人权力”“黑人民族主义”“黑人艺术运动”等口号一起流行起来的。产
-
诸葛亮杀魏延的真实原因读罢《三国演义》,总觉得魏延挺冤的。怎么稀里糊涂就让诸葛亮给杀了呢?老魏到底怎么了?细想想,老魏也没犯什么事儿啊。说他反叛,也没有证据啊!说到底,他一开始就不应该来刘备这个单位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