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辞·古歌谣》原文与赏析
古歌谣
土反其宅! 水归其壑! 昆虫毋作! 草木归其泽!
这是一首原始祭歌。东汉戴圣《礼记·郊特牲》说:“伊耆氏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曰: ‘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蜡也写作“䄍”,古代的一种年终祭祀。蜡辞即年终祭祀时的歌辞。关于伊耆氏,有两种说法:唐孔颖达《礼记疏》以为即神农氏;唐陆德明《经典释文》以为即帝尧。众所周知,神农氏在黄帝族之前,尧则为黄帝族后裔。不管怎样,《蜡辞》是我国原始公社末期或刚刚出现阶级分化时期的产物,可以肯定。上面引用的戴圣一段话的意思是,伊耆氏开始年终祭祀礼仪,蜡是索即求的意思,一年的第十二个月合聚农产品等供奉神祗,求他们赐给来年丰收。在上古,人类生产力很低,知识很少,对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无法解释,在农业生产中又经常遭到洪水、干旱、台风、霜冻、害虫的袭击。先民以为有超人类的神在主宰一切,丰收是他们赐予的,灾害是他们降下的,因此,都敬畏他们,祈祷他们,希望他们成为人类的保护者和朋友,祭祀便产生了。这首歌辞就是献给诸神的。
“土反其宅”,反同返;宅,住处,引申为原来的地方,周振甫在《文心雕龙注释》“祝盟第十”中说:“宅,犹安定。”此句意为,泥土啊,你回到田中原来的地方去吧!先民希望土神安定,不要让田土流失。“水归其壑”,壑,坑,沟壑。此句意为,洪水啊,你回到那沟壑中去吧!先民希望水神帮助大家,不要让大水泛滥成灾。“昆虫毋作”,毋,不要。此句意为,害虫啊,你不要再起来为害成灾!先民希望昆虫神帮忙,不要让害虫起身损害庄稼。“草木归其泽”,泽,沼泽。此句意为,野草杂树啊,你们回到沼泽里去吧!先民希望草木之神制止荒草野树捣乱,叫它们回到山林沼泽中去,以免危害庄稼。
这首祭辞并不是消极地乞求自然神的恩赐,而是原始劳动者们在探索自然法则,力图征服与支配自然力。它洋溢着原始人类控制自然灾害、征服自然灾害的强烈愿望,充满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首先是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用了呼告与拟人的修辞手法。作者撇开了听众与读者,直接与物对话,并且把这些自然物当作人来对待、来支配、来命令,大胆泼辣,干脆利落,出人意料,犀利有力。其次,纯用白描,不布景,不设色,不赘言,直通通地倾诉心愿,而且因为这种心愿十分迫切,所以四句皆用主谓结构,节拍紧凑急促。最后,与节律快相适应,四句都用了韵,使命令的口气更加坚决而响亮。押韵是诗歌的重要特点,《蜡辞》作为祖国诗歌的源头之一,在这方面树了榜样。
-
作者: 谢岩津 【作家简介】佐藤春夫(1892—1964),日本著名作家,生于日本和歌县的一个世代行医的家庭中。佐藤自幼
-
“鞋脱了,上炕上去,炕上热乎。”这是延安人招待客人的一句话。客人听到这句话,就有一种回到家里的感觉,特别是赶了远路的人聽到这样的招呼,一路的劳累似乎便销声匿迹,顿时暖融融的。在延安,家家户户窑里盘着炕
-
渔家傲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④。羌管悠悠 "> 李茂锦《金秋敦煌访墨池》
金秋时节,一位来敦煌采风的浙江书法家朋友,在宾馆简单洗漱后,顾不上去逛繁华的敦煌夜市,急着要去寻访久仰的“张芝墨池”,我只好主随客便了。我们出了宾馆,沿大街步行至党河大桥。一河碧水倒影着两岸琼楼,漫天
-
文言文精卫填海的翻译 精卫填海,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之一。相传精卫本是炎帝神农氏的小女儿。文言文精卫填海的翻译,我们来看看下文。 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
卫宣利·心上的耳朵卫宣利两岁时,她发高烧,被医生用错了药,失去了听力。上学后,她听不见老师讲的课,作业常常无法完成,班上的同学也嘲笑她,没有人愿意和她做朋友。她哭着回家找母亲,母亲说,只有上帝特别宠爱
-
【4821】古人从政的规矩(赵雅丽著,中国方正出版社,24.7万字,2017年6月第1版,48元)△6章:①修身养性:修身、立志、心胸、谦和;②用权履职:勤政、为民、选贤、秉公;③克己自律:清廉、自省
-
【原题】:甲寅十一月朔旦冬至适值先妣太夫人服阕从吉感而赋诗二首
-
一字师文言文原文翻译 导语:想一个人,门廊斜风细雨霖铃,墨香氤氲声如许,衣带生风,打湿我的眉心。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一字师文言文原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一、【原文】
-
淮阴行五首(其四) 刘禹锡 何物令侬羡? 羡郎船尾燕。 衔泥趁樯竿, 宿食长相见。 刘禹锡诗鉴赏 早春时节,淮水轻荡,紫燕双飞。一位少妇在船埠给自己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