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歌·李煜》原文与赏析
李煜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阿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这首词思念故国,不仗丽辞,纯用白描,不用曲笔,直抒胸臆, 上下片皆写自己的“梦”,以梦境来反衬囚禁之苦,格外沉重,在后主抒写亡国哀怨的众多作品中,别具一格。
上片写怀旧之情。起两句,“人生愁恨伺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以递减手法,先说人生多苦,不免愁恨,这是普遍的;再说我的亡国愁恨最无止境,永无竟日,这是独特的。这样来突出抒情主人公的典型情绪。为什么他这么说呢?“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原来他梦中回到了故国。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强调了对祖国苦恋之情。可是一觉醒来,一切幻灭,无国可归,有家难回,又不能放声号哭,因为赵宋的监视者就在近旁,只得独个儿吞声饮泣,泪水暗流。这种感情是亡国臣民所共有的,而“觉来双泪垂”的悲泣,却又是李煜“这一个”人独具的,有其代表性的。从艺术构思来说,“故国梦重归”是放开,“觉来双泪垂”是收合,开合之间溅起了读者心海的层层浪花。
下片写近况之孤苦及心头的酸辛与苦涩。“高楼谁与上?”现在,我跟谁再登楼远眺呢?亲人呵,你们在哪里?“长记秋晴望。”还记得以前在秋日晴空下登楼远眺的欢乐情景么?今天,人分离,国覆亡,我只得、也应该独自承受这痛苦了。当然,我不忍心再登楼远眺了。否则“故国杳杳,销魂何限”,“行迈靡靡,中心如噎”,我定会凭栏而泪飞如雨的。这两句写眼前的现实,回环往复,深挚感人。“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旧事已成空影,只是象做了一场大梦罢了。从沉痛到自愿担荷而无可如何,再归结到人生如梦,更觉哀惋凄绝,后主本笃信释氏,归结人生如梦、色即是空,发自肺腑,非矫言也。非此则“人生愁恨”何日得了,众人痛苦又如何解脱?设身处地,他也是无法之法,不得以消极而全盘否定。
“梦”字为穿珠之线,上片说“梦似真”,消逝了的一切在梦中重现;下片说“真似梦”,消逝了的一切永不回还,苟活于刀树剑丛,生复何趣?诚乃诀绝语也。况周颐《蕙风词话》亦云:“唐五代词并不易学。……其铮铮佼佼者,如李重光之性灵……岂操觚之士能方其万一?”他扪触到李煜词的美学特点,吐真情实感,抒高志洁趣, 自创新格。
-
感遇(其三十四) 陈子昂 朔风吹海树, 萧条边已秋。 亭上谁家子, 哀哀明月楼。 自言幽燕客, 结发事远游。 赤丸杀公吏, 白刃报私仇。
-
市井人物(节选)冯骥才好嘴杨巴津门胜地,能人如林。此间出了两位卖茶汤的高手,把这种稀松平常的街头小吃,干得远近闻名。这二位,一位胖黑敦厚,名叫杨七;一位细白精明,人称杨八。杨七杨八,好赛哥俩,其实却无
-
这首词题下有序云:“鄱阳彭氏小楼作。”鄱阳,即今江西波阳县,是词人的故乡。彭氏为宋代鄱阳世族,神宗时彭汝砺官至宝文阁直学士,家声颇为显赫。此词写秋日登彭氏小楼,伤飘泊、怀远人是这首小词的主题。起句以写
-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是人之常情。除夕,恰恰又逢立春,浪迹异乡的游子,心情之难堪,正是“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这首词上片极为烘托节日的欢乐气氛,从而反衬自己的凄苦。 先写立春。“剪红情,裁绿意
-
这是一首悼亡之作。作者重游故地,想起他死去的妻子,触发伤感之情。全词写得沉痛悲切,结尾处追忆他们过去共同生活中的日常细节为全诗的高潮,短短两句,饱含着深厚的感情,辞尽意远。">
-
解密成都小升初文言文考试重点 根据最近几年成都小升初真题的出题形式来看,文言文是一个必考的知识点,一般会占到10分左右。对于很多成都小升初的孩子来说文言文是个死穴,
-
文言文阅读试题: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附答案 后廿九日复上宰相书 韩愈 三月十六日,前乡贡进士韩愈谨再拜言相公阁下。 愈闻周公之为辅相,其急于见贤也,方一食三吐其
-
谚曰“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固无虚言。非独女以色媚,而士宦亦有之。昔以色幸者多矣。高祖有籍孺以佞幸,孝惠时有闳孺,孝文时中宠臣,士人则邓通,宦者则赵同、北宫
-
高手云集的南渡词人之林什么是南渡词人?南渡词人的起止时间如何界定?南渡词人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对于这些问题,前人与当代评家持论差异较 "> 儒家文明与当代中国研讨会举行
由山东大学儒家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主办的“儒家文明与当代中国”学术研讨会近日在京召开,30余位与会专家展开热烈讨论。 著名学者杜维明在发言中指出,儒家文明是开放式的文明,在当代中国,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