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观沧海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5 20:37:45阅读:843

【题 解】

《观沧海》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首以纯粹写景闻名的杰作,也是第一首借景抒情获得巨大成功的绝妙好诗。

它是曹操于征乌桓的途中所作的。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在这一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第二年他便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战争。

当时曹操途经碣石山。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诗中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和他另一首诗《龟虽寿》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等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一代枭雄曹操对当时社会乱离、人生艰难的种种忧虑和豁达进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注释翻译】

鉴赏分析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它寄托了诗人深深的感慨,透过它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广阔的胸襟。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诗歌的头两句起得很平稳,并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及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勃勃英姿。这里提到的碣石,据《汉书·地理志》载,在丽城(现在河北乐亭县)西南,六朝时沉入海里。沧海,也可以写作“苍海”,即大海,因其颜色碧蓝,所以称之为“苍海”。

开篇一个“观”字,即统领了全篇,成为全诗的线索,以下内容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近处,“竦峙”的山岛上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极目远望是“水何澹澹”、“洪波涌起”。第九句至第十二句又加入了作者的想象:经天的日月,似乎是从海中升起,又降落于海中;横贯长空的银河(星汉),甚至连整个宇宙,似乎是都在这大海的吞吐包容之中了。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乐师们配乐时加进去的,无实际意思。但在这里,刚好与全诗形成了情感上的完美照应。

这首诗在写景上相当成功,它的绝妙之处是不仅给我们描绘了大海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给我们描绘出了大海的性格。这里有动有静,有光有影,有声有色,有写实有想象。在诗歌中出现如此壮观的场面,这是前所未有的。

而曹操的写景,目的却是为了通过写景来抒发慷慨之情,表达自己的思想与胸襟。这里有他对当时社会离乱、人生艰难、人心不定的种种忧虑,也有他削平割据、稳定时局、一统天下的壮志雄图。诗中虽然也有一股微微的萧瑟凄凉之气,一种隐隐的怅惘之情,但是更重要的是显示了作者那种博大的精神力量,和那种足以接受一切、容纳万象的广阔胸襟。 他将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百家姓《时(shí)》姓起源

    83 时(shí)83 时(shí) 【寻根溯源】 春秋时宋国有大夫名来受封于时,他的后代便以邑为氏。另外,楚国大夫申叔时的后人也以时为氏。 【变迁分布】 早期在河南、湖北活动。汉唐时期,向周

  • 梦见黄昏

    梦见黄昏是什么意思梦见黄昏,这是一个预示悲伤的梦,预示早早夭折的、难以实现的希望,以及生意上暗淡的前景。年轻人梦见黄昏,不管追求的是什么,结果都将如梦境一般渺茫。www.zgjm.net职员梦见黄昏,

  • 人间重晚晴——谈李商隐《晚晴》

    人间重晚晴——谈李商隐《晚晴》 韩式朋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 "> 杜甫《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 杜甫 岱宗①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②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③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校 【注释】 ①岱宗:泰山别名岱,居

  • 神秀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神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神秀 简介 神秀(公元606~706年),唐代高僧,为禅宗五祖弘忍弟子,北宗禅创始人。俗姓李,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少习经史,博学

  • 鲁迅《《二十四孝图》》散文全文

    《二十四孝图》 我总要上下四方寻求,得到一种最黑,最黑,最黑的咒文,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者。即使人死了真有灵魂,因这最恶的心,应该堕入地狱,也将决不改悔,总要先来诅咒一切反对白话,妨害白话

  • 文言文中的固定反问句式

    文言文中的固定反问句式   1."不……乎""不亦……乎"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

  • 白居易《忆江南》全诗赏析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 陈驭虚墓志铭(清)方苞

    君讳典[1],字驭虚,京师人。性豪宕[2],喜声色狗马[3],为富贵容,而不乐仕宦。少好方[4],无所不通,而独以治疫为名。疫者闻君来视,即自庆不死。京师每岁大疫,自春之暮至于秋不已。康熙辛未[5],

  • 批判理性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之一。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自50年代逻辑实证主义趋向衰落以后,批判理性主义曾盛行一时而成为英国哲学中的一股思潮。它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是波普尔,另外还有阿加西、巴特雷第三、沃特金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