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绝句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公元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翌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还镇成都。杜甫得知这位故人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这时他的心情特别好,面对这生气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写下了这一组即景小诗。兴到笔随,事先既未拟题,诗成后也不打算拟题,干脆以“绝句”为题。
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柳”是春天物候,诗约作于三四月间。“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平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平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
袁山松:宜都记(节选) 袁山松自西陵溯江西北行三十里入峡口,山行周围隐映,如绝复通,高山重障,非日中夜半,不见日月也。西陵江南岸,有山,其峰孤秀,从江中仰望,壁立峻绝。人自山南上至其岭,岭容十许人。四
-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出处唐bull;曹松《己亥岁》(其一)原文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注释
-
袁聿修,字叔德,陈郡阳夏人。魏中书令翻之子也,出后叔父跃。七岁遭丧,居处礼度,有若成人。九岁,州辟主簿。性深沉有鉴识,清净寡欲,与物无竞,深为尚书崔休所知赏。魏太昌中,释褐太保开府
-
1848年欧洲革命是一次范围宽广、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十九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不断兴起,尤其是工人阶级独立革命的发动以及科学共产主义的诞
-
我选了一个角度,注视一株株榕树,一株株枫树。它们在这里,相守了几百年。我很少这么长时间地注视一棵树,或一片树林,也很少去追究树的种属。因为在我的意识里,所有的绿色植物都是令人怦然心动的,是大地派来的使
-
登飞龙岩 此间飞去有神龙,开辟灵岩幻几重。 四面玲珑幽径透,万家联络晚烟封。 临高风送钟声远,人望山添翠色浓。 "> 古代文化常识汇编
古代文化常识——了解常识,传承文化 1.称谓类 (1)字在本名之外另取一个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叫作“字”《礼记•曲礼•上》提出“
-
作者: 宋生贵 王中才一个旅人,牵着一峰高大的骆驼,向我的帐篷走来。旅人低垂着
-
高二语文必修三文言文知识点 文言文复习 第二、三单元 文言常识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仅仅。)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
外国童话《[法国]马塞尔·埃梅·会求雨的猫》鉴赏 [法国]马塞尔·埃梅傍晚,爸爸妈妈下地回来,看见猫正在井台上梳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