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黄海大海战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2 20:06:03阅读:483

又称“大东沟海战”,甲午战争中中日海军发生在黄海的一次重大战役。1894年9月16日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定远号等十二艘舰只和四艘鱼雷艇护送招商局轮船运兵增援平壤守军,抵鸭绿江口大东沟登陆。9月17日准备向旅顺基地返航,上午十时左右,突遇由日本海军中将伊东亨祐率领的松岛号等十二艘舰只。丁汝昌以定远为旗舰,率队成犄角鱼贯阵(双纵列)前进,当望见日舰以鱼贯纵阵逼来,丁汝昌下令改变队形,以镇远、定远两铁甲舰居中,张开左右两翼成犄角雁行阵向日舰迎进。中午零时55分,两军大小各炮齐鸣,海战正式开始。日舰凭借它的快速,横越镇远、定远两铁甲舰,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两只弱舰,两舰相继中弹起火,旗舰定远号望台及帅旗、信号索具也被摧毁,丁汝昌受伤,仍坐在甲板上忍痛督战,鼓舞士气。右翼总兵、定远管带刘步蟾代替丁汝昌督战,沉着指挥。与此同时北洋舰队猛烈轰击比睿、扶桑、西京丸、赤城等日舰,比睿舰连连中炮,逃出重围,赤城舰舰长坂元被击毙。致远号为保护旗舰定远号,在陷入四艘敌舰包围中仍顽强作战,在中弹累累、舰体倾斜之际,邓世昌下令全速直冲吉野号,不幸被鱼雷击中而沉没,邓世昌及船上官兵二百五十余人壮烈殉难。经远号中炮起火,管带林永升和全舰官兵仍坚持战斗,直至牺牲。在海战最后阶段,定远、镇远、来远、靖远四舰鏖战日云吉野、千代田等九只战舰,面对强敌,毫无惧色。镇远号在管带林泰曾率领下,以重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使其弹药库起火爆炸,几乎沉没,死伤一百多人,完全丧失了战斗力和指挥力。下午五时,靖远见定远桅楼被毁,主动升旗集队,除济远管带方伯谦和广甲管带吴敬荣已率舰逃跑外,其它各舰纷纷向靖远靠拢,与日舰继续血战,终于迫使日舰于五时三十分,首先退出黄海。北洋舰队尾追十余里,准备再战,因已暮色苍茫,收队驶回旅顺。这场海战,北洋方面损失超勇、扬威、致远、经远、广甲五舰,死伤官兵八百余人;日本旗舰松岛及赤城、比睿、吉野、西京丸受重伤,死舰长以下六百余人。双方胜败大体相当,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倾巢出动,妄图“聚歼清国舰队于黄海”的计划并未得逞。可参看孙克复:《甲午中日海战史》。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武昌阻风》赏析

      诗人在回家途中所乘的船在武昌被大风阻滞,只好暂留武昌。全诗用了委婉曲折的抒情手法,前后两层意思乍看相反相对,实则相辅相成;尤其是后面故作解脱流露的却是更深更沉的愁思。前两句从正面入手,写自己的真实

  • 嫦娥为什么善变? 答案:因为她叫change

    脑际急转弯题目:嫦娥为什么善变? 脑筋急转弯解析:因为她叫change(改变)~ 脑筋急转弯答案:因为她叫change

  •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实用主义美学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流派·实用主义美学 实用主义哲学家约翰·杜威开创的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美学派别。他七十五岁时所写的《艺术即经验》 (1934)一书曾被誉为

  • 杨衒之《景明寺》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杨衒之:景明寺 杨衒之景明寺,宣武皇帝所立也。景明年中立,因以为名。在宣阳门外一里御道东。其寺东西南北,方五百步。前望嵩山、少室,却负帝城,青林垂影,绿水为文。形胜之地,爽垲独美。山悬堂观,光盛一千余

  • 高抬贵手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请求宽容饶恕的客套话。 使用类别:用在「宽恕谅解」的表述上。 高抬贵手造句:01这是无心之过,还请你高抬贵手,放过他吧! 02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请高抬贵手,原谅我吧! 03我们再三帮他求情

  • 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方法指导

    语文文言文专项复习方法指导   (一)语境推断  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  如2006

  • 中学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技巧

    中学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技巧   文言文翻译“九字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言文翻译的要求和方法,从而便于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文言文翻译“九字诀”是指“信、达、雅、留、换

  • 文言文的知识点

    文言文的知识点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知识点总结  梁惠王(1)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2)。河内凶(3),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4)。察邻国之政,无如(5)寡人之用心者。

  • 《后汉书•李通传》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李通,字次元,南阳宛人也。父守,身长九尺,为人严毅。初事刘歆,为王莽宗卿师。通亦为五威将军从事,出补巫丞①,有能名。莽末,百姓愁怨,通素闻守说谶云“刘氏复兴,李氏为辅”,私

  • 《宿甘露寺僧舍》赏析

      甘露寺在镇江北固山巅,濒临大江,因此这首诗着力描绘地势,在构思时,不用实笔,全通过想象,描绘出一幅空阔奇妙的江南夜色图,写出了江水的壮观和甘露寺的险要。首句写山峰的云气,次句写山谷的松声,末两句写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