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文镜》
外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文镜》
印度古代美学和文艺理论著作。成书于十四世纪。作者宇主。 《文镜》以诗体歌诀为主,辅以散文体的说明和议论。
《文镜》首先论述了诗的特性,即文学的本质。它提出许多前人的观点逐一进行批判,最后得出“诗是以味为灵魂的句子”的结论。 《文镜》继承并发展了《舞论》以来关于“味”的理论,认为“味”是文艺作品的灵魂,韵和情与味是紧密联系的,都包括在味之中了。所谓“味”,即广义的美或美感,包括艳情、滑稽、悲悯、暴戾、英勇、恐怖、厌恶、奇异等八种。 《文镜》认为诗的其他因素,诗德、诗的修饰、 诗的风格等,不过是味的增高之因,是为“味”服务的,在诗中并不起定决作用。接着《文镜》论述了诗的目的,也是继承并发展了印度古代诗论的思想,认为诗可以使人获得法、利、欲、解脱。在印度古代哲学宗教思想中,法、利、欲、解脱是人生四大目的。由此可以看出《文镜》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美学思想。《文镜》也强调寓教于乐的思想,认为文学必须通过“给予尝味之乐”而使人接受教育。 《文镜》还提出了共鸣的美学思想,认为读者在鉴赏中之所以获得“味”,是由于鉴赏者自己原来具有的同类的感情,所以文学能够使他产生共鸣。
《文镜》全面论述了“味”、“情”、“韵”等印度古代美学中的基本范畴;也论述了诗德、诗病、风格、修饰等传统文艺美学理论的内容,并且论到了戏剧等其他文学体裁。在这些论述中, 《文镜》都是综合前人观点,并提出自己的主张。因此本书是印度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的一个全面总结,从中可以看出印度美学思想和文艺理论的发展和局限。印度古典美学由注重实际创作技巧开始,逐渐发展到探讨诗的灵魂,形成以“味”、“情”、“韵”为核心的系统的美学理论体系,使古代印度美学具有独特性,既不象西方古典美学那样重视“真”,也不象中国古典美学那样重视“善”,而是把“美”作为美学和文艺理论的核心。正因为这样,《文镜》基本没有突破传统美学中形式主义的局限,它的出发点仍然是“诗是词和义的联缀”这一形式主义的基本观点。
《文镜》在印度影响很大,直到现在还是学习古典文学理论的流行读本。
-
一、 语义说明:研究学问要自我鞭策,深入精微之处。 使用类别:用在「推敲钻研」的表述上。 鞭辟入里造句: 01、为学要鞭辟入里,一味追求速成,必定华而不实。 02、正因为
-
和闺密学“慧”生活在和闺密“摸爬滚打”的过程中,我也跟她们学“慧”生活。我是个懒散的人,苹却是一个事事都有计划的人,规整规范是她的风格。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她是个“计划”中人,典型的凡事“预约”派,规
-
《孙泰》文言文 孙泰 孙泰,山阳人也,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①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 “
-
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淇水汤汤,________________。女也不爽,________________。(《诗经·氓》) (2)________________,佳木秀而
-
二十世纪初叶墨西哥发生的资产阶级革命,是拉丁美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中的重大事件。这次革命的爆发是迪亚斯(1830-1915)反动统治造成的。1876年反动将军迪亚斯上台之后,不顾民族利益,鼓励外国资本渗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阴兴字君陵,光烈皇后同母弟也。建武二年,为黄门侍郎,守期门仆射,典将武骑,从征伐,平定郡国。兴每从出入,常操持小盖,障翳风雨,躬履涂泥,率先期门。光
-
《国语》 《国语》是记述西周及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言论的国别史。其作者,旧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国语》包括《周语》3篇、《鲁语》2篇、《齐语》1篇、《晋语》9篇、《郑语》1篇、《楚语》2篇、《吴语》1
-
崔衍,字著,深州安平人。父伦,字叙。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终不屈,乃许还。 衍,天宝末擢明经,调富平尉。继母
-
刘向《战国策西周楚兵在山南》文言文 《战国策?西周?楚兵在山南》 作者:刘向 楚兵在山南,吾得将为楚王属怒于周。或谓周君曰:“不如令太子将军正迎吾得于境,而君自郊
-
在语言形式上,“点”和“面”界限分明;在语义内容上,“点”从属于“面”。在语义重点上,点面格有时侧重于“点”,强调其典型性和代表性;有时侧重于“面”,强调其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