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中国文学批评史》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2 19:57:15阅读:504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中国文学批评史》

当代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史家罗根泽撰。全书分一、二、三册,上自周秦,下迄两宋,计六十万言,多撰写于抗日战争前后。1934年,由北京人文书店出版周秦汉魏南北朝部分,后经修改、续写、完稿至晚唐五代,1943年按周秦两汉、魏晋六朝、隋唐和晚唐五代批评史、分四册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解放后,1957年合编成两册,题名《中国文学批评史》,由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重印,第一册书前有作者的《新版序》和《旧序》。 1961年又由上海中华书局以新一版印行, 内容包括第三册《两宋文学批评史》,元明清部分因著者不幸患病去世,未及撰写。1983年, 上海古籍出版社据上海中华书局纸型版重印发行。是一部多卷本的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专著。

罗根泽早年擅长治诸子之学和古史考辨,并致力于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作者以他过人的勤奋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广搜材料,悉心整理,力辟蹊径,使其著作独树一帜。罗著《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最大特点是以资料详赡,排比有序见长。文学批评史家郭绍虞说道:“雨亭(根泽字)之书,以材料丰富著称。他不是先有了公式然后去搜集材料的,他更不是摭拾一些人人习知的材料,稍加组织就算成书的。他必须先掌握了全部材料,然后加以整理分析,所以他的结论也是持之有故,而言之成理的。他搜罗材料之勤,真是出人意外,诗词中的片言只语,笔记中的零楮碎札,无不仔细搜罗,甚至佛道二氏之书也加浏览。”(第三册《序》)罗根泽引顾炎武之言道: “著书譬犹铸币,宜开采山铜,不宜充铸旧钱。”他提倡著述“蒐览务全,铨叙务公,祛阴阳褊私之见,存历史事实之真。” (第一册《旧序》)他搜集的资料,不限于诗集文集,而是广涉经、史、子、总集、笔记和佛道之书,凡与文论有关的材料,都加以辑录整理。例如,第一册《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中的第五章《音律说(下)》,第十一章《佛经翻译论》;第二册《晚唐五代文学批评史》中的第二、三、四章《诗格》和《诗句图》;第三册《两宋文学批评史》中第一章(九) 《智园的仁义五常古文说和善善恶恶古诗说》,第二章(四)《孙仅孙何等的推崇李杜》,第八章(八) 《楼钥的和平正直说》,等等,为各家批评史很少注意或陈述不多的问题,作者均作了辑录和抉择,其披沙拣金的创辟之举,为学术界提供了丰富的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其次在方法上,罗根泽在《绪言》中提倡“明训”、 “析疑”、“辨似”的治学方法,同时又强调“兼揽众长”,即主张吸收我国史书编写中的依编年体、纪事本末体和纪传体三种方法之长,创立一种“综合体”的方法, “分别就批评家、批评的对象,以及提出来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方法、批评理论和批评方法,汇集分析,写成篇章”。这样,全书六十万言,能统筹全局,做到点面结合,排比有序。不仅方法和体例上有所创新,且便于读者从历史的联系和发展中,了解理论批评的变化和批评的地位和价值。例如,第一册第二篇《两汉文学批评史》,著者以《诗的崇高与汩没》为第一章,一开头就让读者窥见汉代以经学和“礼俗政教”释诗,给诗歌特征带来的汩没和变化的轨迹;又如,第三册第三章,著者介绍欧阳修的复古革新意见时,在“道胜文至”与“事信言文”一节中指出: “欧阳修步趋韩愈的地方确是很多,但进于韩愈的地方也不少,最重要的就是‘事信言文’。他以‘事信’释‘道胜’,认为只是‘知古明道’ 还不够,必须 ‘履之以身, 施之于事,而又见之于文章’。文章的至不至及传不传,决定于事的信否大小与言的文或不文。言的文不文是韩愈所颇计较的,事的信否大小韩愈并未言及,这是欧阳修的新见解,这种新见解对宋代文学的影响极大。”著者从唐宋两大散文家的比较中去确定欧阳修文学见解的意义和价值,是富于创见的。

罗著《中国文学批评史》不仅分析细致,善于把复杂的文学批评现象作综述和概括,而且注意吸收西方(如十九世纪英国文艺批评家德昆西De Quincey)和日本汉学家(如儿岛献吉郎)的文学观点,去解释中国文学批评史,分为“载道”与“缘情” (“尚用”与“尚文”)两派,尽管分析还不够完善,且有割裂之嫌,但著者借了“文学批评意念的光”,显示了对文学之言情和抒情特性的重视。例如,在《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中的第一章,罗根泽提出两汉是经术独尊的时代,所以载道尚用的色彩,特别浓厚,就是唯美的辞赋,也要给予“讽”、“谏”的功能;同时又从分析复杂的文学现象中认识到: “文学含义的净化,基于文学观念的转变。”古代文学概念的突变时期在魏晋。以前也不是没有文,但一则比较崇实尚质,二则偏于纪事载言。至建安,“甫乃以情纬文,以文被质”,才造成文学的自觉时代。 “遗风余烈,事极江左”,才造成文学的灿烂时代。他认为, “道”是最严格的, “情”是最微温的, “理”与“意”则是由“道”至“情”的桥梁;两汉的载道文学观便借了这架桥梁,过渡到魏晋六朝的缘情文学观。著者从分析萧统《文选序》中认识到, “所谓文学,不包括子、史”,而“美的文章,必生于真的情志”的原理,从联系发展中寻求演变规律,同样颇见新意。 该书由于注重材料的辑录, 也还存在烦琐和抉择不精的缺点,对有些批评家文学观点的归类和所下的结论,也有值得商榷之处。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上一篇: 三十年战争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梦见吵架有几种意义?是好的征兆吗?

      有的人认为,吵架只能够使感情破裂,无论是情侣之间的吵架,还是朋友之间的吵架,或是家人之间的吵架,都会使得双方心里产生隔阂,从此越走越远。

    • 梦见刀剑

      想起一首老歌“刀剑如梦”,当然是来自那个遥远的江湖世界。然而生活中我们很少见到真正的砍刀和长剑,偶尔出现在梦里,恐怕也是纷纷扰扰的江湖恩怨吧,今天,我们要为大家解读的是梦中的刀光剑影。

    • 注释赏析《苏氏别业[唐]祖咏》诗词意思解释

      苏氏别业   [唐]祖 咏别业居幽处,到来生隐心。别业:别墅。隐心:归隐的心思。南山当户牖,沣水映园林。南山:终南山。当:对。 户 "> 《王翦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秦)王问于将军李信曰:“吾欲取荆①,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王以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王曰:“王将军

    • 纳兰《浣溪沙·记绾长条欲别难》诗词赏析

      纳兰词·浣溪沙 记绾长条欲别难。盈盈自此隔银湾。便无风雪也摧残。青雀几时裁锦字,玉虫连夜剪春幡。不禁辛苦况相关。 词译 "> 《入若耶溪》赏析

        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景色佳丽。这首诗是王籍游若耶溪时创作的,它使人感受到若耶溪的深幽清净,同时也达到了“动中间静意”的美学效果。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小船入溪游玩,用一“何”字写出满怀的喜悦之情,

    • 苏轼《水调歌头》全诗赏析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

    • 梦见找不到家的含义

      家这个字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它是我们一生的避风港湾,为我们遮风挡雨。而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拼搏,都是为了家这么一个小小的词汇。一个无家可归的人,想必过得格外的苦楚,并且总让我想到那个自小流浪的三毛。今天为

    • 李白《早发白帝城》流放途中遇赦时的愉快心情与沿岸景色

      全诗奔腾着一种速度之美,弥漫着一种不可遏止的欢快,真可谓气运全篇,尺幅千里。"> 杜甫《七律·秋兴其七》千家诗赏析

      诗人回忆昆明池的景象,展示了唐朝当年强大的国力、壮丽的景物和富饶的物产,抒发了诗人的孤独寂寥和忧国之思。">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