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审美分类创造·隶书
文艺审美分类创造·隶书
又称为“佐书” 、 “史书” 。 是从篆书简化而成的一种新字体, 在中国文字史上第一次产生了篆、 隶分体书。在书法上也是一次大的变革, 对于后来书法有着深远影响。 隶书开始于秦代, 1975年湖北云梦县出土一批秦代竹简, 简文均用隶书撰写, 字型工整端秀,笔画深厚凝重, 已构成隶书形体。后来的汉隶, 是在它的基础上延续与发展, 乃臻于完美。
有关隶书记载很多。 晋·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 “秦既用篆, 奏事繁多, 篆字难成, 即令隶人佐书, 曰隶字” 。唐·张怀瓘在《书断》中写道: “邈字元岑, 始为衙县狱吏, 得罪始皇, 幽系云阳狱中, 覃思十年, 益大小篆方园而为隶书三千字奏之。 始皇善之, 用为御史。” “程邈删古立隶文” 。上述观点, 对隶书解释均以秦始皇时代开始,并推程邈造字,而事实上隶书早于这个时间就流传了, 文字史上如此重大变革, 非一个程邈所能完成的, 要经过一个历史阶段逐步定型的。
隶书的结体不象篆书那样工整排列, 匀净相间, 而欹正参差,形体跌宕, 组合自然, 抽象的符号性质加强。秦隶也叫古隶, 与汉隶相比古朴工拙, 没有点画俯仰之势。 汉隶又称为 “八分” , 是书法艺术上的一个新突破, 它删繁为简, 象形因素大大的减弱, 注意字形结体的美观; 用笔转折多棱角,线的变化粗细, 波磔增多, 书写更加自然挥洒。 隶书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文字的实用性, 而又考虑到文字造型结构遒丽严整, 线条搭配自然流畅, 多变化。 隶书承前篆书的遗范, 下启后来的楷书先声。
汉隶的形体美发展到了东汉末年结体更加丰富, 字形更加完整。对文字的统一和规范产生广泛影响的是许慎的《说文解字》。全面地分析了文字形体结构, 说明了每个字为什么必须这么写, 它代表什么概念,以及如何与语言结合起来等,对隶书的演化, 起到了指导的作用, 所以汉隶在书法史上是一个重要转折点。 现存世大量汉隶碑刻精品较多,其中有结体端庄精致的《史晨碑》; 有秀润典丽的《曹全碑》;有雄厚高古的《张迁碑》; 有遒劲厚重的《衡方碑》; 有粗犷豪迈的《石门颂》等等, 百十余种。 还有不断出土的大量的汉简、 帛书, 都是那个时期隶书墨迹, 字体凝重,结构匀称, 笔法奇纵, 表现了书法中的自然浑厚美, 从中可见汉隶书法艺术风格、 趣味、 神韵的多样化。迄今隶书在书法艺术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
唐休璟,京兆始平人也。休璟少以明经擢第。调露中,单于突厥背叛,诱扇奚、契丹侵掠州县,后奚、羯胡又与桑乾突厥同反。都督周道务遣休璟将兵击破之于独护山,斩获甚众,超拜丰州司马。
-
风月宽闲地,溪山隐遯身。云边安井臼,竹里过比邻。洗术分岩瀑,烹芝束涧薪。柴门敲不应,疑是避秦人。
-
《高轩过》·李贺 韩员外愈皇甫侍御湜见过因而命作。 华裾织翠青如葱,金环压辔摇玲珑。 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 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二十八宿罗心胸
-
【邀功求赏】释义邀:求龋求取功劳与奖赏 【邀名射利】拼为yāomiacute;ngshegrave;ligrave;,指求取名利 【邀功希宠】释义求取功名和宠信 【邀击】截击:遣骑四出邀击,颇有所获
-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作品赏析【简析】:首二句见辋川中花木幽深,静中寓动.后二名有一派天机,动中喻静.诗意深隽,非静观不能自得.【注解】:1、鹿柴:以木栅为栏,谓之柴,鹿柴
-
《武王问太公曰》原文及翻译 来源:六韬 武王问太公曰:“立将之道奈何?” 太公曰:“凡国有难,君避正殿。召将而诏之曰:‘社稷安危,一在将军。今某国不臣,愿将军
-
《马说》《论马》 [甲]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
-
司马季主论卜 作者:刘基 东陵侯既废(1),过司马季主而卜焉。季主曰:“君侯何卜也?”东陵侯曰:“久卧者思起,久蛰者思启,久懑者思嚏。吾闻之蓄极则泄,閟极则达(2)。热
-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
-
作者: 赵逵夫 【本书体例】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