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历代名画记》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论著·《历代名画记》
唐张彦远著。成书于唐末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是中国美学史上一部重要的画论著作,同时也是一部系统而完备的画史专著。全书共十卷,内容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绘画历史发展的评述;画家传记及有关资料;作品的鉴赏收藏。
这部书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美学见解,又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美学观点。张彦远说: “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穷神变,测幽微,与六籍同功,四时并运。”把绘画的教育作用提到与六经同等的地位。在评论山水画家时,他又提出了“怡悦情性”的作用。他说宗炳等人的画就是“拟迹巢由,放情林壑,与琴酒而俱适,纵烟霞而独往。”张彦远对谢赫提出的“气韵生动”,从形似与神似的关系上作了精辟的解释。他指出: “象物必在于形似”,但一幅画“纵得形似而气韵不生”,不会是好作品。画家表现对象应该首先着眼于神,着眼于气韵, “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在其间矣”。
张彦远认为绘画反映现实不能违背生活真实, “衣服、车舆、土风、人物,年代各异,南北有殊”,因而画家应该“详辨古今之物,商较土风之宜。”画家反映现实时,应该掌握丰富的素材,但在表现时却应高度概括。 “特忌形貌彩章,历历具足,甚谨甚细而外露巧密。”他说,一个画家,“不患不了,而患于了。既知其了,亦何必了,此非不了也。若不识其了,是真不了也。”讲的就是艺术中“不全之全”的道理。张彦远评论顾恺之时,说: “顾恺之之迹,紧劲联绵,循环超忽,调格逸易,风趋电疾,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所以全神气也。”这里讲了线条的形式美和线描与造形的关系,也讲了意和笔的关系。 “意存笔先”,指的是立意对用笔的支配作用。张彦远认为“意”是情景交融的主客观统一体,意虽由笔表达,但在作画时可做到“笔不周而意周”。所谓“画尽意在”,就是指用笔上体现出来的含蓄美。张彦远在评论吴道子时提出: “夫运思挥毫,自以为画,则愈失于画矣,动思挥毫,意不在于画,故得于画矣。”这是指吴道子的高超技巧,已经达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地步,同时也是指出了绘画创作中的一个规律性的问题。为了表现“意”,张彦远很重视绘画技巧,并强调笔的作用,他说: “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他第一个提出了“书画用笔同法”、 “工画者多善书”的观点。他还认为笔法不同,风格也就相异,顾恺之、陆探微是“笔迹周密”,张僧繇、吴道子是“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所以“若知画有疏密二体,方可议乎画”。
-
文言文《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一节》原文翻译及解析 原文: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翻译 孟子说:“作为成年人,说话不必守信,行为不必有结果;关
-
绝 句杜 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712—770),字子美,郡望杜陵(今陕西长安东北) "> 活出人生的意义
【3767】活出人生的意义(冯友兰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2.4万字,2017年11月第1版,39.8元)△共4章:①追寻人生的意义;②体悟生命的本质;③人生在于自我认识;④获得人生的幸福与满足。是冯
-
《红楼梦》里,荣国府落魄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不懂“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之真意。 曹公是敢于冒险的作家,一开始就向读者交了底,让你知道最后的结局是“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
-
什么样的风狠狠咬了你一口扶住阳光你笔直地站着岿然不动用一滴一滴的血珠洗净伤口伤口张着嘴绽开一朵永不凋谢的笑伫立黄昏割破血管的夕阳微笑着向失色的地球喷洒血浆与夕阳对视我无声无息地溶化暮色四合沉默的旷野长
-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自 戒 郑思肖 有行,至贫至贱可以进之;无行,至富至贵不可亲之。何也?有行之人,纲纪森然,动皆法度,不敢一毫越理犯分,恣其所行,虽贫乏不以
-
①刘晏初为转运使,常以厚直募善走者,觇报四方物价。虽远方不数日皆达使司①。食货轻重之权,悉在掌握,国家获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 ②晏又以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故其理财常
-
李绅·悯农李绅(772—846),祖籍毫州。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悯农》诗二首,被誉为“悯农诗人 ">
-
逝去的人仿佛总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因此很多时候,我们在梦境中梦见死人,总会让我们感觉到很诡异甚至脊背发凉。那么梦见死人真的犹如我们所想的是一件不吉利的事吗?
-
中国童话《戴 达·月光鸟》鉴赏 戴达外婆的家,在云遮雾掩的月亮镇。那年暑假,妈让我一个人到外婆家去。妈说我都是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