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子与孟子有怎样的论战
告子与孟子有怎样的论战
告子曾拜孟子为师,但其思想与孟子完全相反。在人性的问题上,两人曾有过几次辩论,《孟子》中对此有相关记载。告子主张“性无善无不善”,他以木材做成的器皿为比喻说:“性,犹杞柳也;义,犹桮棬也。以人性为仁义,犹以杞柳为桮棬。”告子又用水作比喻说:“性,犹湍水也,决诸东方则东流,决诸西方则西流。人性之无分于善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反辩说:“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另一次辩论中告子说:“食色,性也。仁,内也,非外也;义,外也,非内也。”告子认为食色是人的本性,这是一个正确的命题。在这一次辩论中,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的见解并没有被批倒,但孟子对他的“义外”之说则极力反对。
纵观这几场辩论,在中国古代众多关于人性思考的学者流派中,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是较为正确的。不过,告子的思想一直遭到贬抑,直到清代后期的龚自珍才特别将其提出,并加以发扬。
-
写信正午的阳光隐入云朵我尝试拿起笔给你写信在新铺平的白纸上写下一个荒废的早晨睡眠被一阵阵鸟鸣代替杏花慌乱的情绪足以装满箩筐还需要侍弄一下那一小院庄稼菜畦工整有时累了就停下来看看周围或是看看云朵一样散漫
-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
1926-1927年印度尼西亚爪哇岛、苏门答腊岛爆发的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鼓舞和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特别是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印度尼西亚(即荷属东印度)民族大起义起因于荷兰的
-
记录整理者按:王贞平先生,1951年生,四川江津人,普林斯顿大学博士,文史大家王利器先生公子,赴美后师从杜希德(Denis Twitchett)先生 "> 中学生《菊花》古诗词鉴赏
作者: 张云清崔承枢李耘 【原诗】:秋丛绕舍似陶家(1),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后更无花。【原诗作者】:元
-
石湖居士——范成大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治所在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怀有报国大志不能实现,同情人民苦难又无能为力,这种思想构成他的诗歌创作的主题。他后半生创作了非常有特色的田园诗,洋溢着热
-
农妇与鹜 农妇与鹜原文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
-
在中国,佛教经典里人们熟知、影响巨大的有《金刚经》《法华经》《华严经》《涅槃经》等大乘经。《维摩诘经》(简称《维摩经》)属于同一类 ">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导语: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中包括了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及鸿门宴三篇重要文言文,三篇文章的学习,对于我们积累文言文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有
-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译文]工匠要把活儿干得好,必须先把工具弄得精良合用。 [出典]《论语宪问》 注: 1、【出自】:【原文】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