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柯仲平的诗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1 23:26:37阅读:566

柯仲平(1902—1964),现代诗人,原名柯维翰,云南广南人。1924年前后开始写诗。先后出版抒情诗集《海夜歌声》(1927)、大型诗剧《风火山》(1930)。1937年冬到延安,曾参加发起街头诗运动。1938年创作长篇叙事诗《边区自卫军》和《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这是作者的代表作,也是当时叙事诗创作上的重要收获。《边区自卫军》描写抗战时期边区抗敌锄奸的故事。作品主要刻画了自卫军李排长和战士韩娃两个人物。李排长成熟干练,善于斗争,做事冷静沉着,胸有成竹。在捉拿匪特的斗争中,他做了周密的侦察,又做了全面的部署,并把自己心目中的“奇才”韩娃安排到关键的岗位上去,而自己则在暗中支持他。当韩娃一人难以应付紧急场面的时候,他才从暗中跳出,共同抓住了狡猾凶恶的敌人。但他原先的设想是:“假使韩娃无危险,又能把事办周全,排长正好不忙跳出来”,只是从“暗中观察暗中看”。这更表现了李排长的心计和胸怀。这是一个有头脑有能力的自卫军基层干部。作品中的韩娃是一个勇敢机智、刚柔并具的自卫军战士。他乐于接受艰巨的任务,他善于在复杂的条件下斗争。他有很高的警惕性,时时想到“自己不上敌人当,还不叫敌人漏网”。在一人对两人的情况下,他能以自己的威势和计谋镇住和盘问坏人,并让他们束手待擒。当感到要带走他们有困难时,他又用缓冲计策,使坏人无法联结对抗。而当坏人准备逃跑时,他便立刻决定收拾他们。这一系列的行为,表现了韩娃的胆略和计谋,是一个聪明能干、顽强勇敢的自卫军战士。《边区自卫军》反映了抗战时期边区的斗争生活和自卫军战士的伟大精神面貌。《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描写抗战时期平汉路工人群众与日军展开斗争的故事。作品只写了开头第一章,主要描写了共产党员李阿根在斗争中的原则精神,他按照党的路线和政策,团结和教育工人群众:组成坚强的斗争队伍,准备同敌人展开生死的斗争。作品展示了工人阶级在斗争中的成长,壮大,是正面描写工人集体行动的最早诗篇。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老烟《茗洋,散涣着不绝的茶香》

    茗洋,散涣着不绝的茶香 一既然名字里带着茗字,想来,茗洋应当与茶叶有关,或许灵山石茶,也或许是上饶白眉,至于究竟是怎样的一种关联,我并不知晓。但作为一个从北武夷深山走出来的人,我自然知道,茗洋这个地方

  • 杜甫《秋兴八首》全诗赏析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查。画省香炉

  • “贺铸,字方回,卫州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贺铸,字方回,卫州人,孝惠皇后之族孙。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喜谈当世事,可否不少假借,虽贵要权倾一时,小不中意,极口诋之无遗辞,人以为近侠。博学强记,工语言,深婉丽密,如次组绣。尤长

  • 勇武解元文言文翻译

    勇武解元文言文翻译   大家在看完勇武解元文言文之后能充分读懂内容吗?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勇武解元文言文翻译内容!欢迎阅读!  勇武解元文言文翻译  原文:  解元,字善长

  • 魏初《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远行念家词作

    魏太太的生日!魏先生是词人,而且是位感情深挚、细腻的词人,“天生我材必有用”,此时不“用”,更待何时?于是我们的文学史上便有了这一首情真意切、明白而家常的小词。"> 梦见过去的爱情

    在梦境中你重新对你过去的男友吐露心声。----你的潜意识告诉你,你即将会重蹈覆辙。又有一个男人会令你倾心,但是你为了得到他的爱情,不得不忍受他的沾花惹草。赶快刹车!你的新欢并不是你的撒气桶,你不能把过

  • 东张西望造句六则

    【东张西望解释】这边看看,那边看看。形容寻找什么或察看动静。 【东张西望造句】 ①他走路时总是低着头沉思,从来不东张西望。 ②那和尚手持木棍,在林子里踱来踱去,东张西望,好像在寻找什么

  • 《谢池春》原文注释与赏析

    谢池春①残寒销尽,疏雨过、清明后。花径敛余红②,风沼萦新皱③,乳燕穿庭户,飞絮沾襟袖。正佳时,仍晚昼,着人滋味,真个浓如酒。  频 "> 归旸传文言文阅读相关练习

    归旸传文言文阅读相关练习   归旸,字彦温,汴梁人。将生,其母杨氏梦朝日出东山上,有轻云来掩之,故名旸。学无师传,而精敏过人。登至顺元年进士第,授同知颍州事,鉏奸击强,人不敢以年

  • 高中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赏析

    高中文言文《介之推不言禄》赏析   【作品介绍】  《介之推不言禄》讲介之推跟着晋文公在外流亡回国后,晋文公酬劳功臣,独独遗漏了他,他不夸功,不求赏,反而和老母隐居绵上深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