罄竹难书典故故事|罄竹难书释义
罄竹难书
【释义】
形容罪行多得写都写不完。
【出处】
秦·吕不韦《吕氏春秋》:“乱国所生之物,尽荆越之竹,犹不能书也。”
北宋·宋祁、欧阳修、范镇、吕夏卿《新唐书·李密传》:“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典故】
隋朝末期,隋炀帝残暴无度,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各地反隋势力纷纷涌现,一心想要推翻隋王朝,建立新政。
此时,位于河南省东部的李密,军事力量比较强大,他发表了一篇声讨隋炀帝的文章,上面有一句:“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罄竹难书”一词便是从此处而来。
这篇檄文发出后,引起了很大的震动,而李密的声势也如日中天,各地反抗隋朝的势力纷纷涌现了出来,希望李密能够继承天子位。而李密以洛阳未攻破为由,没有立即答应下来。
-
苏子瞻荀卿论 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言必称先王,然后知圣人忧天下之深也。茫乎不知其畔岸,而非远也;浩乎不知其津涯,而非
-
这首羁旅行役词在客愁的抒写中融入对旧情人的怀念,风格缠绵婉艳。写法上仿效最长于表现这一题材的柳永、周邦彦,而又有自己细巧含蓄、精工秀俊的特色。俞陛云《唐五代两宋词选释》评析得好:“竹屋词无一平笔,
-
送会稽金生序 [明] 宋濂 余居京师十余年,四方贤士从余游者众矣,晚得某生之才。余爱之既甚,凡见其乡里及所与交游之人,无不爱也。今年,某生以其友太学郭生睿来见,郭生与某同邑,出
-
《古代兵法散文·战国兵法·庄子》原文鉴赏 [原文](节选)徐无鬼武侯曰:“欲见先生久矣。吾欲爱民而为义偃兵,其可乎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每次回家,都会想起唐人崔颢的这两句诗。 他说的大概是告老还乡的那种忧伤吧。讵料,这忧伤却把我这个还未终老的异乡人,投进了乡愁的茫茫雾阵。 “感时花溅泪,恨别
-
郑人买履的文言文翻译及原文赏析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
《山花子》这首词从“记前生”句可以看出,是写怀念亡妻的。这是残荷引发的怀人之作。上片前两句是荷塘败落的实写,以“飘残”而感知了季节之悲,同时也是人生之秋的写照。而泥莲被藕丝萦绕,既是实景,又是不绝
-
商山早行 唐·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注释] 商山:又名楚
-
梦见掉进阴沟,灾难会来临。梦见从阴沟里爬出来,考验期很快胜利结束。梦见被人推进阴沟,会受朋友的骗。
-
上半首(前五句)表达劝慰王郎之意。王郎在江陵不得志,趁着酒兴正浓,拔剑起舞,斫地悲歌,所以杜甫劝他不要悲哀。当时王郎正要西行入蜀,去投奔地方长官,杜甫久居四川,表示可以替王郎推荐,所以说“我能拔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