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1 23:20:52阅读:423

中国文艺美学要略·学说与流派·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语出唐代张璪《历代名画记》。 “初,毕庶子宏擅名于代,一见惊叹之,异其唯有秃毫,或以手摸绢素,因问璪所受。’璪曰: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毕宏于是阁笔。”由于张璪的《绘境》已失传,因而增加了后人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八个字的理解。

在张璪之前,南朝画家顾恺之曾提出“以形写神”之说,南朝画论家姚最提出于“立万象于胸怀,传千祀于毫翰,”初唐李嗣真则有“得之心,应之手”的见解。张璪的观点可谓是集前人之所见。它既是六朝以来绘画创作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又是对绘画创作中主客体关系的精炼概括。 “外师造化”就是指艺术家应该向自然学习,使万物形象进入胸怀。但是,万物的本体和生命不在耳目所见的外在表象,而在于这样表象之后的“道”。因此,绘画创怍就不能仅仅满足于万物表象的形似,否则就是失其精华,得其糟粕。那么,应该怎么办呢?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要把握万象之“道”。为此,要澄怀味象,意冥玄化。换言之,万物进入胸中之后,还要经过心灵的陶铸,化为胸中的意象。这就是所谓“中得心源”。这样创造出来的意象,已不同于自然形态的物象,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融为一体的产物。白居易在《论画》一文中也表达了与张璪类似的思想,提出“以真为师”“得之天和”与“自心术得”的看法。可见,白居易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审美规律也有深刻的理解。

“外师造化”与“中得心源”不能割裂开来,而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是在审美观点基础上“意”与“象”相契合而升华,从而产生审美意象的统一过程。它虽然只有短短的八个字,却深刻地揭示了审美意象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奥秘,在中国画论史和美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后人苏轼的“胸有成竹”等见解就受到其影响。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七言排律的吉光片羽

    七言排律在整个唐代都很少见,故清人王尧衢云:“七言排律,作者罕传。” (《古唐诗合解》卷十二)李重华则云:“七言排律,唐人断不多作 ">

  • 注释赏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诗词意思解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四时:四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别样:特别,分外。 "> 初中文言文怎样合理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

    初中文言文怎样合理有效地进行课前预习   首先,要明确预习的目标。  就文言课文的学习来讲,预习阶段理应落实如下几方面内容: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必要的文学常识。比如学

  • 吴均《春咏》咏春写怨诗

    这首小诗,虽然咏的是常见题材,却写得清雅秀逸、姿态摇曳。由触处生春、充满动感的飘风,对照出重幕密障的深宫静态。">

  • 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

    中考文言文常用词语释义   1.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  耿:光

  • 四联之起承转合

    四联之起承转合起承转合似平常,很少人曾细考量。只道卷舒惟首尾,罔知关节在中央。颔联若只穷酸相,颈句空余凿壁光。到此词繁诗已促,陡然 "> 梦见咽喉、喉咙

    ·梦见自己的咽喉——这是凶兆,亲戚或朋友要离开人世。·已婚女人梦见自己的喉咙——娘家会有不幸的消息。·梦见自己的咽喉痛,或咽喉长疮肿——将会有所获。·病人梦见喉咙肿疼——将会长期卧床不起。·被

  • 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的使动用法是高考热点,也是学习难点。借助成语领悟使动用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示例】  汗牛充栋汗:名词作使动词,使牛累得出汗。

  • 金其《东观汉记》中国名著简介

    作者: 金其 《东观汉记》是东汉一代的国史。东观是洛阳宫殿中藏书之所,修史也在其中,故以之为书名。《东观汉记》所记,起于光

  • “江万里,字子远,都昌人”阅读答案及翻译

    江万里,字子远,都昌人。少神隽,有锋颖,连举于乡。入太学,有文声。召试馆职,累迁著作佐郎、权尚左郎官兼枢密院检详文字。知吉州,创白鹭洲书院,兼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召为屯田郎官,未行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