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昂的故事
【生卒】:659—700,一作661—702
【介绍】: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陈子昂青少年时家庭较富裕,轻财好施,慷慨任侠。成年后始发愤攻读,博览群书,擅长写作。同时关心国事,要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24岁中进士,由于上书称旨,为武则天所赏识,擢为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一度因“逆党”反对武则天的株连而下狱,后得释放。万岁通天元年(696),他第二次从军,任建安王武攸宜参谋,随军东征,抵御契丹。军中与武攸宜意见分歧,遂遭贬谪。圣历元年(698),以父老为名,辞官回乡。后武三思指使县令段简诬陷他,再度下狱,忧愤而卒。
陈子昂是唐代诗歌卓越的革新者。他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中明确地提出诗歌革新的主张,倡导“汉魏风骨”,要求恢复诗歌反映现实生活的优良传统,反对齐梁间“采丽竞繁,而兴寄都绝”的“逶迤颓靡”的形式主义诗风。这个主张名为“复古”,实质上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革新。他的诗歌创作,即是这种进步主张的具体实践。其诗今存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诗38首,《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7首和《登幽州台歌》。《感遇》诗不是一时一地之作,但风格颇为一致,确实洗净梁、陈以来的浮艳文风,语言十分质朴。其内容颇为丰富,反映了较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思想感情。《蓟丘览古》7首,通过吟咏蓟北一带古人古事来抒发怀才不遇的悲哀。“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燕昭王》)对礼贤下士的燕昭王的怀念,实际上是慨叹自己当前的不遇知音。《登幽州台歌》是他用歌行体写下的传诵千古的名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俯仰古今,在广阔的背景中表达了他深沉的忧愤。
陈子昂的散文成就不及诗歌突出,但也很著名,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前驱者之一。他的散文,虽然还夹杂一部分骈偶语句,但大体上质朴疏朗,接近先秦两汉的古文,改变了唐代初期的文风。唐代古文家对他的散文,常给以很高的评价。陈子昂的赋,今仅存《麈尾赋》1篇。此赋基本上是说理,然亦与其诗的特点一样,其行文之中,充满着对祸福无常的愤慨,笔力十分遒劲。
-
中华诗词,渊源流长。《诗经》开始,历史三千。改革开放,中华东升。文化繁荣,世界雷鸣。诗词王国,全球扬名。中华诗词,繁荣真情。光辉灿烂,感染心灵。抒情言志,意境神情。情感形象,大美歌声。艺术情操,散发春
-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l
-
脑际急转弯题目:什么时候会发现自己说过的话很值钱? 脑筋急转弯解析:交话费的时候 脑筋急转弯答案:交话费的时候
-
美丽的小橘灯冰心老人携了她那盏弯弯山道上的小橘灯远逝了,身后却闪耀着朦胧的橘光无数。淡淡的橘光从我老师的眼眸里走来,驻扎在我童年时的心里,而今,我又把它一盏盏挑入我学生的视野,留存在他们清澈见底的记忆
-
江海能为百谷王 出处:《老子》 原文: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
《诉衷情》 年代:宋作者:柳永 一声画角日四曛。 催促掩朱门。 不堪更倚危阑,肠断已消魂。 年渐晚,雁空频。 问无因。 思心欲碎,愁泪难收,又是黄昏。
-
作者: 黄宝生 【作品简介】印度文学史家通常把12世纪梵语长诗《牧童歌》的作者胜天称作“最后的古代诗人和最早的现代诗人”
-
【暴露无遗解释】完全显露或表现出来,没有一点遗漏。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 【暴露无遗造句】 ①影展把贪官污吏的腐化生活和贪得无厌地榨取百姓血汗的嘴脸暴露无遗。 ②这部小说暴露无遗
-
陈镒,字有戒,吴县人。永乐十年进士。授御史。迁湖广副使,历山东、浙江,皆有声。 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副都御史,镇守陕西。北方饥民多流移就食。镒道出大名见之,疏陈其状,诏免赋役。
-
《百家姓.乐》文言文的历史来源 历史来源 「乐」源出 ; 一 ; 出自「子」姓。以王父自为氏。据《姓氏急就篇》及《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宋戴公之子ⅲ字乐父。⑸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