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后汉书《皇后纪》译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21 23:19:40阅读:306

皇后纪

【题解】

为皇后立纪,与皇帝本纪并列,是范晔《后汉书》的首创,《皇后纪》集中反映出东汉以皇后为首要的外戚的纷繁事迹。

本篇撷取了三位皇后的生平传记。阴丽华是刘秀的第二任皇后,以美貌、恭谨、俭约、仁爱着称。马氏品行高尚,孝顺温和,有极高的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对东汉初年遏制外戚势力极有贡献。这两位皇后的所作所为,正是东汉初年清明政治的一个缩影。

伏皇后是献帝的第一任皇后。汉献帝在当时是个傀儡皇帝,是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工具,名为皇帝,实际上就是囚徒。伏皇后传记载了她随献帝东奔西逃,缺衣少粮的窘迫状况,以及她被害的细节,这也是东汉末年残酷政治斗争的一个缩影。

【原文】

光烈阴皇后讳丽华,南阳新野人。初,光武适新野,闻后美,心悦[1]之。后至长安,见执金吾车骑甚盛,因叹曰:“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更始元年六月,遂纳后于宛当成里,时年十九。及光武为司隶校尉,方西之洛阳,令后归新野。及邓奉起兵,后兄识为之将,后随家属徙淯阴[2],止于奉舍。

光武即位,令侍中傅俊迎后,与胡阳、宁平主诸宫人俱到洛阳,以后为贵人。帝以后雅性宽仁,欲崇以尊位,后固辞,以郭氏有子,终不肯当,故遂立郭皇后。建武四年,从征彭宠,生显宗于元氏。

九年,有盗劫杀后母邓氏及弟,帝甚伤之,乃诏大司空曰:“吾微贱之时,娶于阴氏,因将兵征伐,遂各别离。幸得安全,俱脱虎口。以贵人有母仪之美,宜立为后,而固辞弗敢当,列于媵妾。朕嘉其义让,许封诸弟。未及爵士,而遭患逢祸,母子同命,愍伤于怀。《小雅》曰:‘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风人之戒,可不慎乎?其追爵谥贵人父陆为宣恩哀侯,弟为宣义恭侯,以弟就嗣哀侯后。及尸柩在堂,使太中大夫拜授印绶,如在国列侯礼。魂而有灵,嘉其宠荣!”

【注释】

[1]心悦:爱慕。

[2]淯阴:在今河南南阳境内。淯,即淯水。

【译文】

光烈阴皇后名丽华,南阳新野人。起先,光武帝到了新野,听说阴丽华长得很漂亮,心里就很羡慕而暗中喜欢她。后光武帝到达长安,见到执金吾车马排场很壮丽,因而赞叹地说:“当官就要当执金吾,娶妻子就要娶阴丽华。”

更始元年(23)六月,就娶阴丽华于宛城当成里,时年十九岁。等到光武当了司隶校尉,将要西去洛阳,便要阴丽华回新野娘家。邓奉起兵,阴丽华哥哥阴识为邓奉军将领,阴丽华便随家属迁到淯阴,住在邓奉的家里。光武即皇帝位,便派侍中傅俊迎接阴丽华和湖阳、宁平公主诸宫人都到达洛阳,立阴丽华为贵人。光武认为阴贵人性格文雅宽厚仁爱,想给她加尊位,阴贵人坚决推辞,以郭氏有儿子,终不敢当,所以立了郭皇后。建武四年(28),阴贵人跟随光武征讨彭宠,生显宗明帝于元氏。

建武九年(33),有匪盗劫杀阴贵人母亲邓氏及弟弟阴,光武帝很是伤痛,便诏令大司空说:“我在微贱的时候,娶了阴丽华,因统兵征伐,各自别离,幸得安全,都脱离了虎口。本来阴贵人有母仪之美,应立为后,而她坚辞不敢当,跻身于媵妾之列。我非常嘉尚她的谦让之义,曾许诺分封她的弟弟们。但还没有来得及授爵封土,就遭到了祸患,母子同命,令我怜愍伤痛于怀。《小雅》说:‘将恐将惧,惟予与汝。将安将乐,汝转弃予。’古人的告诫,可以不谨慎吗?现在追封爵位谥阴贵人父亲阴陆为宣恩哀侯,弟弟阴为宣义恭侯,以弟弟阴就嗣哀侯后。及尸柩在堂,使太中大夫拜授印绶,像现存封国列侯之礼仪。魂而有灵,嘉纳这份宠荣吧!”

【原文】

十七年,废皇后郭氏而立贵人。制诏三公曰:“皇后怀执怨怼[3],数违教令,不能抚循它子,训长异室。宫闱之内,若见鹰鹯[4]。既无《关雎》之德,而有吕、霍之风,岂可托以幼孤,恭承明祀。今遣大司徒涉、宗正吉持节,其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归自微贱。‘自我不见,于今三年’。宜奉宗庙,为天下母。主者详案旧典,时上尊号。异常之事,非国休福,不得上寿称庆。”后在位恭俭,少嗜玩,不喜笑谑。性仁孝,多矜慈。七岁失父,虽已数十年,言及未曾不流涕。帝见,常叹息。

显宗即位,尊后为皇太后。永平三年冬,帝从太后幸章陵,置酒旧宅,会阴、邓故人诸家子孙,并受赏赐。七年,崩,在位二十四年,年六十,合葬原陵。

明帝性孝爱,追慕无已。十七年正月,当谒原陵,夜梦先帝、太后如平生欢。既寤,悲不能寐,即案历,明旦日吉,遂率百官及故客上陵。其日,降甘露于陵树,帝令百官采取以荐。会毕,帝从席前伏御床,视太后镜奁中物,感动悲涕,令易脂泽装具。左右皆泣,莫能仰视焉。

【注释】

[3]怨怼(duì):怨恨。

[4]鹯(zhān),鹞类猛禽。亦称“晨风”。

【译文】

光武建武十七年(42),废郭皇后而立阴贵人为皇后。诏令三公说:“郭皇后心怀怨怼,多次违反教令,不能安抚他子,教诲开导别室。宫闱之内,好像发现凶残的鹰鹞猛禽一样。郭皇后既无《关雎》贤淑之德,却有吕后、霍后之风,难道可以托付幼少之君、六尺之孤,肃敬地继承神明之祀?现在派大司徒戴涉、宗正刘吉持符节,使其献上皇后玺绶。阴贵人乡里良家女,在我微贱的时候嫁给我。自从我们不能相见,到如今恰有了三年!应当奉祀宗庙,为天下母。主办这事的要详细按前代的规章制度,及时献上尊号。不同平常的事件,不是国家的幸运福气,不得上寿称庆。”阴皇后在位肃敬俭朴,很少嗜好玩乐,不喜欢戏言谑笑。性情仁厚孝顺,多矜怜慈悯。她七岁死了父亲,虽然已经数十年,然每言及没有不流泪抽泣的。光武见了,也常陪着叹息。

显宗明帝即位,尊阴皇后为皇太后。明帝永平三年(60)冬,帝从太后到达章陵,置酒旧宅,会合阴太后及阴太后母邓氏故人诸家子弟,并受赏赐。永平七年(64),阴太后去世,在位二十四年,享年六十,和光武合葬原陵。明帝性孝爱,追思不已。

永平十七年(74)正月,当拜谒原陵的时候,夜里梦见光武、太后像生前一样快乐的情景。既醒,悲痛得不能入睡。即查历书,知道第二天是一个好日子,便率领百官及亲戚朋友朝拜原陵。这天,甘露落在陵园树林,明帝命令百官采取甘露祀荐原陵。拜会完毕,帝从荐席前伏御床,看太后梳妆用的镜匣中诸物,感动得悲哀流涕,命令更换胭脂、香膏等化妆品用具,左右都哭泣,不能抬头看视。

【原文】

明德马皇后讳某,伏波将军援之小女也。少丧父母。兄客卿惠敏早夭,母蔺夫人悲伤发疾慌惚[5]。后时年十岁,干理家事,敕制[6]僮御,内外咨禀,事同成人。初,诸家莫知者,后闻之,咸叹异焉。后尝久疾,太夫人令筮之,筮者曰:“此女虽有患状而当大贵,兆不可言也。”后又呼相者使占诸女,见后,大惊曰:“我必为此女称臣。然贵而少子,若养它子者得力,乃当逾于所生。”

初,援征五溪蛮,卒于师,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因谮之,由是家益失势,又数为权贵所侵侮。后从兄严不胜忧愤,白太夫人绝窦氏婚,求进女掖庭。乃上书曰:“臣叔父援孤恩不报,而妻子特获恩全,戴仰陛下,为天为父。人情既得不死,便欲求福。窃闻太子、诸王妃匹未备,援有三女,大者十五,次者十四,小者十三,仪状发肤,上中以上。皆孝顺小心,婉静有礼。愿下相工[7],简其可否。如有万一,援不朽于黄泉矣。又援姑姊妹并为成帝婕妤,葬于延陵。臣严幸得蒙恩更生,冀因缘先姑,当充后宫。”由是选后入太子宫。时年十三。奉承阴后,傍接同列,礼则修备,上下安之。遂见宠异,常居后堂。

【注释】

[5]慌惚:神志不清。

[6]敕制:管理,安排。

[7]相工:古代宫廷负责选拔宫女的人员。

【译文】

明德马皇后,史失其名,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少丧父母。哥哥马客卿敏惠早夭,继母蔺夫人悲伤发疾,精神恍惚。这时马皇后十岁,料理家事,管理教育僮仆,僮仆凡事请示报告对她像成人一般。起先,各家没有知道的,后来听说了,都赞叹惊异。马皇后曾经久病,太夫人叫占卜,占卜的人说:“此女虽有疾而终当大贵,卜卦上显示的吉兆简直妙不可言。”后来又叫看相的为诸女孩相面,看相的见到马皇后,大为惊讶地说:“我一定要向此女称臣。然而她贵而少子,若抚养他人的儿子得力,也当会超过自己亲生的。”

以前,马皇后父亲马援征伐五溪蛮,病死在军中,虎贲中郎将梁松、黄门侍郎窦固等在光武帝面前进谗言,因此家庭更加失势,又多次遭权贵所侵侮。马皇后堂兄马严无比忧愤,告诉太夫人断绝和窦家的婚姻关系,要求把女送进掖庭。便上书皇帝说:“臣叔父马援负恩未报,而妻子却获恩保全,戴德仰仗陛下,为天为父。人情既然得以不死,便想求得幸福。我私下听说太子、诸王的妃子配偶尚未定下来,叔父马援有三个女儿,大姑娘十五岁,二姑娘十四岁,小姑娘十三岁,仪容相貌,头发皮肤中等以上。都很孝顺小心,婉娈娴静,彬彬有礼。希望皇帝派相工下来,选择决定可否。如万一挑中,那么马援正可谓不忘于九泉之下了。又马援姑姑两姐妹并为成帝婕妤,葬于延陵。臣下我马严幸得蒙恩更生,希望因缘先姑的关系,让马援的女儿到后宫侍候。”这样马皇后被选中进入太子宫。时年十三岁。服侍阴皇后,左右和同列宫妃接触,礼仪规则都做得很周到,上下相安。于是获得特殊的宠爱,常居后堂内室。

【原文】

显宗即位,以后为贵人。时后前母姊女贾氏亦以选入,生肃宗。帝以后无子,命令养之。谓曰:“人未必当自生子,但患爱养不至耳。”后于是尽心抚育,劳悴过于所生。肃宗亦孝性淳笃,恩性天至,母子慈爱,始终无纤介之间。后常以皇嗣未广,每怀忧叹,荐达左右,若恐不及。后宫有进见者,每加慰纳。若数所宠引,辄增隆遇。

永平三年春,有司奏立长秋宫,帝未有所言。皇太后曰:“马贵人德冠后宫,即其人也。”遂立为皇后。先是数日,梦有小飞虫无数赴着身,又入皮肤中而复飞出。即正位宫闱,愈自谦肃。身长七尺二寸,方口[8],美发。能诵《易》,好读《春秋》、《楚辞》,尤善《周官》、《董仲舒书》。常衣大练[9],裙不加缘。朔望诸姬主朝请,望见后袍衣疏粗,反以为绮縠,就视,乃笑。后辞曰:“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六宫莫不叹息。帝尝幸苑囿离宫,后辄以风邪露雾为戒,辞意款备,多见详择。帝幸濯龙中,并召诸才人,下邳王已下皆在侧,请呼皇后。帝笑曰:“是家[10]志不好乐,虽来无欢。”是以游娱之事希尝从焉。

【注释】

[8]方口:古代相术认为,“方口”是主名贵之口,指双唇红润齐整,紧包牙齿,笑不露齿,牙齿洁白亮色。

[9]大练:白色的厚缯。

[10]是家:皇帝家居时对皇后的称呼。

【译文】

显宗明帝即位,立马皇后为贵人。这时马皇后前母姐姐的女儿贾氏也被选入宫,生肃宗。明帝因马皇后无子,命令由她抚养肃宗。并对马皇后说:“人不必自己亲生儿子,只怕抚养他人子而不加意爱护。”马皇后于是尽心抚育肃宗,劳苦超过自己所亲生。肃宗也孝性淳厚笃实,恩性天成,母子慈爱,始终没有丝毫芥蒂。马皇后常常因皇帝的子嗣不多,深怀忧叹,便推荐送达左右的妃嫔,以得皇帝的宠幸,唯恐做得不够。后宫妃嫔有进幸者,都加慰问和赏赐。假如多次受到皇帝宠幸,往往得到很高的待遇。

明帝永平三年(60)春,大臣们奏请册立皇后,明帝没有说什么。皇太后说:“马贵人的懿德为后宫之首,立为皇后是合适的人选。”于是被立为皇后。马皇后在立为皇后前几天,梦见无数小虫飞扑附着在她身上,又入皮肤中而再飞出。既立为皇后,正位宫闱,她就更加谦恭肃敬。她身长七尺二寸,方口,头发秀美。她能诵《易经》,好读《春秋》、《楚辞》,尤善于《周礼》、《董仲舒书》。她常穿着白色的厚缯,裙子不加边。初一及十五诸妃嫔参加春秋时节的朝见,望见马皇后袍衣稀疏粗糙,反以为是质地细密的绮罗绸缎,走拢去仔细一看,不禁发笑。马皇后告诉她们说:“这种素缯特别适合染色,所以我才用它。”六宫妃嫔没有不叹息的。明帝常到苑囿离宫,马皇后往往以不要冒风犯邪、沾露淋雾为告诫,辞意款洽美好,大多被采纳。明帝到北宫的濯龙园游玩,并召集众多的妃嫔,下邳王以下亲属都在左右,要求把马皇后也请来。明帝笑着说:“她志趣不好游乐,即使来了也不会欢快的。”因此游览娱乐方面的事,马皇后很少与明帝一同参加。

【原文】

十五年,帝案地图,将封皇子,悉半诸国。后见而言曰:“诸子裁食数县,于制不已俭乎?”帝曰:“我子岂宜与先帝子等乎?岁给二千万足矣。”时楚狱连年不断,囚相证引,坐系者甚众。后虑其多滥,乘间言及,恻然。帝感悟之,夜起仿偟,为思所纳,卒多有所降宥。时诸将奏事及公卿较议难平者,帝数以试后。后辄分解趣理,各得其情。每于侍执之际,辄言及政事,多所毗补,而未尝以家私干。故宠敬日隆,始终无衰。

及帝崩,肃宗即位,尊后曰皇太后。诸贵人当徙居南宫,太后感析别之怀,各赐王赤绶,加安车驷马,白越三千端,杂帛二千匹,黄金十斤。自撰《显宗起居注》,削去兄防参医药事。帝请曰:“黄门舅旦夕供养且一年,既无褒异,又不录勤劳,无乃过乎!”太后曰:“吾不欲令后世闻先帝数亲后宫之家,故不着也。”

【译文】

永平十五年(72),明帝查看地图,打算分封皇子,将众封国领地都减少一半。马皇后见到便说:“诸子裁减食邑数县,根据祖制不是已经俭省了吗?”明帝说:“我们的儿子怎么能与先帝之子相等同呢?一年供给二千万就足够了。”这个时候,因楚王刘英谋反案,连年不断,狱囚互相证引,株连被关押的达数千人。马皇后忧虑动用刑法泛滥过度,便乘合适的机会委婉谈及,明帝受到感动而醒悟,夜起彷徨,思考马皇后所进的言辞,终于有很多狱囚,得到宽宥赦免。当时,诸将奏报的事情及公卿考校评议有不太平衡稳妥的,明帝多次拿来试验皇后。马皇后屡次分析解释,都合于道理,合乎人情。马皇后每每于陪侍明帝两情绸缪之际,就言及政事,多所补益,但从没有以家族私事求官求财。所以明帝对她的宠爱敬重越来越隆,始终没有衰退。

及明帝去世,肃宗即位,尊马皇后为皇太后。诸贵人应当搬到南宫去住,皇太后感于惜别的情怀,各赏赐等于诸王享用的赤绶,加安车驷马,白色的越布三千端,杂帛两千匹,黄金十斤。自撰《显宗起居注》,削去她哥哥马防参与御医为皇帝诊病供药诸事。肃宗请禀说:“黄门舅父日夜为父皇服务达一年之久,既没有褒扬突出,又不把他的勤劳记录下来,未免太过意不去吧!”皇太后说:“我不想让后世知道先帝曾经屡屡亲近皇后的家属,所以不予着录。”

【原文】

建初元年,帝欲封爵诸舅,太后不听。明年夏,大旱,言事者以为不封外戚之故,有司因此上奏,宜依旧典。太后诏曰:“凡言事者皆欲媚朕以要福耳。昔王氏五侯同日俱封,其时黄雾四塞,不闻澍雨之应。又田蚡、窦婴,宠贵横恣,倾覆之祸,为世所传。故先帝防慎舅氏,不令在枢机之位。诸子之封,裁令半楚、淮阳诸国,常谓‘我子不当与先帝子等’。今有司奈何欲以马氏比阴氏乎!吾为天下母,而身服大练,食不求甘,左右但着帛布,无香薰之饰者,欲身率下也。以为外亲见之,当伤心自敕,但笑言太后素好俭。前过濯龙门上,见外家问起居者,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仓头衣绿褠[11],领袖正白[12],顾视御者,不及远矣。故不加谴怒,但绝岁用而已,冀以默愧其心,而犹懈怠,无忧国忘家之虑。知臣莫若君,况亲属乎?吾岂可上负先帝之旨,下亏先人之德,重袭西京[13]败亡之祸哉!”固不许。

【注释】

[11]仓头:奴仆。仓,同“苍”。绿褠(gōu):古同“韝”,臂套。

[12]领袖正白:领子和袖子都镶嵌正白色。

[13]西京:指长安,代指西汉政权。

【译文】

建初元年(76),章帝想分封几位舅舅,马太后不允许。第二年夏天,大旱,分析这件灾事的人以为是由于不封外戚的缘故,管事的人因此上书奏请,应依汉制旧典,对外戚封侯。马太后诏令说:“凡是讲到旱灾应对外戚封侯的,都是想讨好于我以获得福禄。从前成帝时,同日俱封王太后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五个关内侯,那时黄雾充塞于东南西北四方,却不见及时雨下降。像田蚡、窦婴等外戚因为受宠显贵,骄横任性,而遭倾覆的祸患,是世人尽知而引以为戒的。所以先帝(明帝)在世时,谨慎地防备他的舅舅家族,不让充任朝廷宰辅及近要枢机官员。诸皇子的封邑,只令有楚、淮阳诸国封地的一半,常说‘我子不当与先帝子等同’,现在管事的人为何以我马氏比阴氏呢?我身为国母,服用大白缯,饮食不求甘美,左右的人只着帛布,没有胭脂水粉薰香之类的修饰打扮,是为了以身作则为天下的表率。认为外亲见之,当伤心,自我约束,没想到他们只笑说太后素来爱好俭朴。前日经过濯龙门上,见外家来问候我起居的人,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奴仆戴着绿色的袖套,领和袖是纯一的白色,但一看我的驾车,和他们相比就相差很远了。我不加谴责和生气,只断绝他们的用费而已,希望他们暗暗地私心惭愧,但他们还是懈怠,没有忧国忘家的思想。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王,更何况是亲属呢?我难道可以上而有负于先帝的旨意,下而亏损先人的德行,重蹈西京时吕禄、吕产、窦婴、霍禹等外戚遭到诛戮败亡的惨祸吗?”坚决不让章帝封爵诸舅。

【原文】

帝省诏悲叹,复重请曰:“汉兴,舅氏之封侯,犹皇子之为王也。太后诚存谦虚,奈何令臣独不加恩三舅乎?且卫尉年尊[14],两校尉有大病,如令不讳,使臣长抱刻骨之恨。宜及吉时,不可稽留。”

太后报曰:“吾反复念之,思令两善。岂徒欲获谦让之名,而使帝受不外施之嫌哉!昔窦太后欲封王皇后之兄,丞相条侯言受高祖约,无军功,非刘氏不侯。今马氏无功于国,岂得与阴、郭中兴之后等邪?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15]之木,其根必伤。且人所以愿封侯者,欲上奉祭祀,下求温饱耳。今祭祀则受四方之珍,衣食则蒙御府余资,斯岂不足,而必当得一县乎?吾计之孰矣,勿有疑也。夫至孝之行,安亲为上。今数遭变异,谷价数倍,忧惶昼夜,不安坐卧,而欲先营外封,违慈母之拳拳[16]乎!吾素刚急,有匈(胸)中气,不可不顺也。若阴阳调和,边境清静,然后行子之志。吾但当含饴弄孙,不能复关政矣。”

【注释】

[14]年尊:年长。

[15]再实:重复结果。

[16]拳拳:诚恳、深切的样子。

【译文】

章帝读了太后的诏令不胜悲戚感叹,又重新请求太后说:“汉室兴,舅氏封侯,犹如皇子封王。太后确实有谦虚的美德,怎么能让我承担独不加恩于三个舅父的名声呢?况且卫尉马廖舅舅年岁很大,两校尉马防、马光舅舅大病在身,如果一旦不幸,将使我长抱刻骨的遗憾!应趁吉日良辰,封侯舅氏,不可稽延耽搁。”

太后回答说:“我反复考虑,想做到两方面都好。我难道想获谦让的美名,而使皇帝您遭受不施舅父恩宠的嫌疑吗?以前,窦太后想封景帝王皇后兄王信,丞相条侯说受高祖的约定,无军功,不是刘氏子不封侯。今我马氏无功于国,怎能与阴氏、郭氏中兴时期皇后等同呢?我常常看到富贵之家,禄位重叠,好像结第二次果子的树木,负荷太重,它的根必定受到伤害。而且人们之所以希望封侯的根本原因,是想能有丰厚的物品对天地神明祖先进行祭祀,自己和子孙能过温饱的生活。现在我马家的祭祀享受四方的珍馐,衣食就蒙朝廷俸禄而有余裕,这难道还不够,而必需封侯得一食邑吗?我一再深思熟虑过了,没有半点疑惑了。啊!最好的孝行,安亲为上,现在连遭几次变异,谷价涨了几倍,我日夜忧愁惶恐,坐卧不安,而你却要先对外戚封侯,这违背了慈母的一片赤诚啊?我素来刚烈急躁,胸中有气,是不可不顺的呀!如果以后阴阳协调,边防无事,然后执行你的打算。我就只含饴弄孙,不能再关心朝政了。”

【原文】

时,新平主家御者失火,延及北阁后殿。太后以为己过,起居不欢。时当谒原陵,自引守备不慎,惭见陵园,遂不行。初,太夫人葬,起坟微高,太后以为言,兄廖等即时减削。其外亲有谦素义行者,辄假借温言,赏以财位。如有纤介,则先见严恪之色,然后加谴。其美车服不轨法度者,便绝属籍,遣归田里。广平、巨鹿、乐成王车骑朴素,无金银之饰,帝以白太后,太后即赐钱各五百万。于是内外从化,被服如一,诸家惶恐,倍于永平时。乃置织室,蚕于濯龙[17]中,数往观视,以为娱乐。常与帝旦夕言道政事,乃教授诸小王,论议经书,述叙平生,雍和终日。

四年,天下丰稔,方垂无事,帝遂封三舅廖、防、光为列侯。并辞让,愿就关内侯。太后闻之,曰:“圣人设教,各有其方,知人情性莫能齐也。吾少壮时,但慕竹帛,志不顾命。今虽已老,而复‘戒之在得’,故日夜惕厉,思自降损。居不求安,食不念饱。冀乘此道,不负先帝。所以化导兄弟,共同斯志,欲令瞑目之日,无所复恨。何意老志复不从哉?万年之日长恨矣!”廖等不得已,受封爵而退位归第焉。太后其年寝疾,不信巫祝小医[18],数赖绝祷祀。至六月,崩。在位二十三年,年四十余。合葬显节陵。

【注释】

[17]濯龙:濯龙宫,在洛阳西南角。

[18]小医:民间郎中。

【译文】

这时,新平主家车夫失火,燃烧至北阁后殿。太后以为是自己的过错,起居不欢。当时要去拜谒原陵,自己引咎守备不谨慎,愧对陵园,就没有去。起先,安葬太夫人,起坟略高,太后提出意见,太后兄马廖等即时进行减削。其外亲有谦虚朴素尚义品质的,就给予温和的言辞,赏以财物提高地位。如有纤芥不良之处,就先现出严格谨慎的脸色,然后加以谴责。有把车辆服饰搞得豪华美丽不合乎法度的,便断绝族籍,遣归田里。广平、巨鹿、乐成王车辆坐骑朴素,没有金银的装饰,章帝告诉了太后,太后马上赐钱各五百万。于是内外跟从效法,衾被衣服表内如一,各家都很谨慎,不敢奢华,俭朴远远超过了明帝永平时期。于是设置纺织房,养蚕于濯龙苑,频频前往观看,以为娱乐。太后常与章帝日夜谈论政事,教授诸小王,评议经书,叙述平生经历,雍和终日。

建初四年(79),天下丰收,边陲无事,章帝于是封三个舅舅马廖、马防、马光为列侯。他们都辞让,愿意就封关内侯。马太后闻知,说:“圣人设置教化,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深知人们的情趣性灵是不能整齐一致的。我在少壮的时候,只羡慕古人留名竹帛书籍,千载流芳,而不考虑命之长短。现在虽年纪大了,而仍然告诫自己不要贪婪吝啬,所以日夜警惕危惧,总想自我压抑减损,避免闪失。居不求太安逸,饮食不求太美好。希望按照这条道路生活下去,而不辜负先帝的期望。也用以启发诱导各兄弟,共同抱定这个志向,好在一命归天的时候,没有什么遗憾。现在你们偏偏愿受封爵,万不料我的夙愿还是得不到你们的顺从,不能实现啊!我只有永远含恨于九泉了!”马廖等不得已,接受封爵后马上退位回到自己的府第,不问政事。这年,马太后病重,她不信巫祝偏方,多次命令不要求神祈祷。至六月,逝世。在位二十三年,享年四十余岁。合葬显节陵。

【原文】

……献帝伏皇后讳寿,琅邪(琊)东武人,大司徒湛之八世孙也。父完,沉深有大度,袭爵不其侯,尚桓帝女阳安公主,为侍中。初平元年,从大驾西迁长安,后时入掖庭为贵人。兴平二年,立为皇后,完迁执金吾。帝寻而东归,李傕、郭汜等追败乘舆于曹阳,帝乃潜夜度(渡)河走,六宫皆步行出营。后手持缣数匹,董承使符节令孙徽以刃胁夺之,杀傍侍者,血溅后衣。既至安邑,御服穿敝,唯以枣栗为粮。建安元年,拜完辅国将军,仪比三司。完以政在曹操,自嫌尊戚,乃上印绶,拜中散大夫,寻迁屯骑校尉。十四年卒,子典嗣。

自帝都许,守位而已,宿卫兵侍,莫非曹氏党旧姻戚。议郎赵彦尝为帝陈言时策,曹操恶而杀之。其余内外,多见诛戮。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舍。”操失色,俯仰求出。旧仪,三公领兵朝见,令虎贲执刃挟之。操出,顾左右,汗流浃背,自后不敢复朝请[19]。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而求贵人杀之。帝以贵人有妊,累为请,不能得。后自是怀惧,乃与父完书,言曹操残逼之状,令密图之。完不敢发,至十九年,事乃露泄。

操追大怒,遂逼帝废后,假为策曰:“皇后寿,得由卑贱,登显尊极,自处椒房[20],二纪于兹。既无任、姒[21]徽音之美,又乏谨身养己之福,而阴怀妒害,苞藏祸心,弗可以承天命,奉祖宗。今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诏,其上皇后玺绶,退避中宫,迁于它馆。鸣呼伤哉!自寿取之,未致于理,为幸多焉。”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勒兵入宫收后。闭户藏壁中,歆就牵后出。时帝在外殿,引虑于坐。后被(披)发徒跣[22]行泣过诀曰:“不能复相活邪?”帝曰:“我亦不知命在何时!”顾谓虑曰:“郗公,天下宁有是邪?”遂将后下暴室[23],以幽崩。所生二皇子,皆鸩杀之。后在位二十年,兄弟及宗族死者百余人,母盈等十九人徙涿郡。

【注释】

[19]朝请:朝见皇帝有所请示。

[20]椒房:皇后宫称椒房。

[21]任:即太任,周文王的母亲。姒:即太姒,周武王的母亲。

[22]徒跣:赤着脚。

[23]暴室:染坊的别称即染坊,宫中作坊之一。暴,即曝,为染品晒干之意。

【译文】

……献帝伏皇后伏寿,琅琊东武人,大司徒伏湛的八世孙。父伏完,沉着器度大,袭爵不其侯,娶桓帝女阳安公主,为侍中。献帝初平元年(190),从帝西迁长安,伏寿这时入掖庭为贵人。兴平二年(195),立为皇后,伏完任执金吾。不久,献帝东归,李傕、郭汜等追击打败献帝于曹阳,献帝于夜晚偷渡黄河到山西境,六宫妃嫔都步行出营跟随。伏皇后手持细绢数匹,董承叫符节令孙徽持快刀威胁夺下,杀左右侍者,血液飞溅到伏皇后衣上。等到达安邑,献帝穿的衣服都烂了,拿枣栗作为粮食。建安元年(196),任命伏完为辅国将军,所享受的礼仪同三公一样。伏完认为政权全由曹操掌握,他自己自然会厌恶皇帝的外戚,于是就将印绶缴上,任中散大夫,不久又改任屯骑校尉。建安十四年去世,他的儿子伏典继嗣。

献帝将都城迁到许昌,徒然守着虚位,值宿警卫侍兵,没有一个不是曹操的旧党羽和姻亲密戚。议郎赵彦曾经向献帝出谋划策,曹操对其深恶痛绝就将他杀了。其余内外不和曹操一条心的,多数遭到诛戮。曹操后来因事入殿中见到献帝,献帝极端愤怒,因说:“您假使能够辅助我,那么就希望你优厚相待;否则的话,就请你开恩把我给废了。”曹操大惊失色,磕头求出。以前的规矩是三公大官领兵朝见皇上,要让虎贲兵员执锐利武器左右相挟。曹操退出之后,顾盼左右,汗流浃背。自此以后,曹操不敢再这么朝见皇上了。董承女为贵人,曹操杀了董承,又要求杀他的女儿贵人。献帝认为贵人怀孕在身,连连请予免诛,终不能得。伏皇后看了这个情况,从此心怀恐惧。于是给她父亲写信,讲曹操残酷逼迫的凶相,要她父亲秘密地谋划铲除曹操。伏完不敢动手。至十九年,秘密泄露了。

曹操大怒追查,便逼着献帝废去伏皇后,并假为策书说:“皇后伏寿,由卑贱而得入宫,以至登上皇后尊位,自处显位,到现在二十四年。既没有文王母、武王母那样的徽音之美,而又缺乏谨慎修身养怡之福,却阴险地怀抱妒害,包藏祸心,不可以承奉天命,祀奉祖宗。现在派御史大夫郗虑持符节策书诏令,把皇后玺绶缴上来,退去中宫,迁往其他馆舍,唉!可悲伤啊!伏寿咎由自取,未受审讯,幸甚幸甚!”又以尚书令华歆为郗虑副手,统兵入宫逮捕伏后。伏后紧闭门户匿藏墙壁中,华歆伸手将伏后揪出。当时献帝在外殿,引郗虑于座。伏后披发赤脚徒步而行,哭泣着经过献帝面前告别说:“不能再使我活下去吗?”献帝说:“我也不知我的性命还能延续到何时!”回头望着郗虑说:“郗公!天下难道有这样的事吗?”于是曹操将伏后下于掖庭暴室,幽禁去世。所生二皇子,都被鸩杀。伏后在位二十年,她的兄弟及宗族株连死者百余人,她母亲盈等十九人流放到涿郡。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宋书 杜惠度传》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杜慧度,交趾人也。本属京兆。曾祖元,为宁浦太守,遂居交趾。父瑗,字道言,仕州府为日南、九德、交趾太守。初,九真太守李逊父子勇壮有权力,威制交土,闻刺史腾遁之当至,分遣二子断遏水陆

  • 做梦梦见烧火代表什么?

    煤气灶、电磁灶、天然气干净方便,但是烧火做饭的味道再也没了。农村的柴火饭,你还记得它的味道吗?故乡的炊烟里,总少不了柴火饭的醇香,长于农村的我们,对柴火饭始终存有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

  • 梦见杀人

    所有人都知道,杀人是中国乃至是世界任何一个法律都不会允许的动作,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见到过真正杀人的现象出现,但是,事实上,我们在梦中可能会有这种场景时而浮现出来。

  • 梦见收割稻谷好不好

    稻谷收割,代表着一个人的丰收,一个家庭也会因此而感觉到特别的喜悦,但是另一方面,又会因为收割稻谷而感觉到自己的家庭格外的忙碌,所以收割稻谷这件事情其实是喜忧参半的一件事情。那么我们在梦中如果梦见收割稻

  • 《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赏析

      作者家世巨富,而天生情种。但这首词中流露出来的愁绪,并非如晏殊《珠玉词》一般的闲愁、轻愁,而是沉挚的深愁。这是生命意识觉醒的标志,唯有真正热爱生命,真正认真生活的人,才会感觉到如此深重的愁情。他们

  • 《頔上人索春间诗轴以臂疼未能录去姑以偈语展》鉴赏

    【原题】:頔上人索春间诗轴以臂疼未能录去姑以偈语展限

  • 张可久《越调·寨儿令·次韵怀古》注释赏析

    写旧游,换新愁,玉箫寒酒醒江上楼。黄鹤矶头①,白鹭汀洲②,烟水共悠悠。人何在七国春秋③,浪淘尽千古风流④。隋堤犹翠柳⑤,汉土自鸿沟⑥。休!来往愧沙鸥。 ①黄鹤矶(ji):又名黄鹄矶,故址在今武

  • 《残菊》赏析

      此诗为清代伟大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中的人物诗,贾探春(蕉下客)作,是海棠诗社菊花诗中的最末一首。此诗作为小说人物诗,深刻展现了探春富于冷静理性的性格。“残菊”即“残局”,暗寓大观园

  • 《车邻》原文与鉴赏

    作者: 董笔正 【本书体例】 "> 各抒己见造句九则

    【各抒己见解释】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抒:表达,发表。见:意见,见解。 【各抒己见造句】 ①座谈会上,同学们各抒己见,对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提了很多建议。 ②同学们对各参赛选手的演讲内容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