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朝鲜文学
朝鲜现代文学始于十九世纪后期。这个时期,朝鲜民族自主精神空前高涨,到处爆发内反压迫、外抗侵略的义兵斗争。文化启蒙运动也随之开展起来。在文学方面,新剧运动、歌咏运动和新小说兴起,拉开了现代文学的序幕。在一九一九年全民性的反日运动中,作家队伍发生激烈分化。一些资产阶级文人把西方唯美主义、颓废主义和自然主义文艺思潮引进朝鲜,提倡“纯文学”。另一些作家坚持现实主义道路,在作品中揭露和批判日本帝国主义的罪恶。二十年代中期,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兴起,以“焰群社”为代表的新倾向派文学首先举起革命文学的旗帜。他们的作品多取材工农和贫困知识分子的生活,写他们的苦难生活和反抗精神。一九二五年无产阶级艺术联盟(纳普)成立,标志着朝鲜无产阶级文学兴起。这一组织的文学活动遍及全国,有很广泛的影响。赵明熙的小说《洛东江》(1927)、李箕永的《造纸厂村》、宋影的剧本《拒绝一切会面》以及李北鸣、严兴燮、伊基鼎的小说和李相和、朴世永、金昌述的诗歌,都开始写工农有组织的斗争和他们联合起来的力量,并塑造了一些革命者的形象。一九三五年,由于日本当局对革命者的残酷镇压,“纳普”被迫解散,但仍有一批进步作家,如小说家罗稻香、姜敬爱和诗人金素月坚持创作,在自己的作品中留下时代的足迹。三十年代后期,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朝鲜的统治,革命作家不能公开活动。但在金日成领导的武装斗争中,革命文艺非常活跃。出现了很多革命歌谣,如《思乡歌》、《反日歌》、《决战歌》、《不平等歌》、《妇女解放歌》等,歌颂武装革命和反帝斗争。抗日戏剧也有很大发展,其中流传较广的有金日成参加和指导创作的话剧《卖花姑娘》(1930)、《血海》(1936)、《一个自卫队员的遭遇》(1936)等。这些剧本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残暴,反映了人民的苦难和觉醒,为朝鲜文学塑造了崭新的革命者形象。一九四五年朝鲜北部解放。一九四六年成立了北朝鲜文学艺术总同盟,作家遵照“文学艺术应当为人民服务”的方向,主要描写革命志士、工人、农民、人民军战士和先进的知识分子。解放后,朝鲜文学不断繁荣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描写抗日武装斗争的赵基天的长诗《白头山》,朴世永的长诗《密林的历史》和石润基的长篇小说《茂盛的向日葵》;描写土地改革的李箕永的长篇小说《土地》,千世峰的《大河奔流》;描写祖国解放战争的黄健的短篇小说《燃烧的岛》,千世峰的中篇小说《战斗的村民》,赵基天的诗《朝鲜在战斗》;描写社会主义建设、千里马运动的李北鸣的短篇小说《劳动一家》,金柄勋的短篇小说《旅伴》,权正雄的短篇小说《百日红》,尹世重的长篇小说《在考验中》等,还有一些描写南朝鲜人民斗争和近代历史题材的诗歌、剧本和小说。一九五〇年祖国解放战争中,还出现不少歌颂中朝两国人民战斗友谊的作品。战后朝鲜文学迅速发展,长中篇小说较之以前各时期更为深刻和丰富。李箕永的长篇小说《土地》第二部、第三部和三部曲《图们江》的第一、第二部先后问世。在诗歌和戏剧上也取得了很大成就。
-
脑筋急转弯题目:七夕过后,牛郎和织女都要去做什么? 脑筋急转弯解析:牛郎和织女一年只能在七夕那一天见面,所以当然是等明年的啦。 脑筋急转弯答案:等明年的七月初七
-
文言文赏析王翦将兵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 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
-
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 国危则无乐君,国安则无忧民。乱则国危,治则国安。今君人者急逐乐而缓治国,岂不过甚矣哉!
-
高中语文秋水文言文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欣然:乐滋滋的) 2、以天下之美尽在已(美:美景) 3、至于北海。(北海:北方的大海) 4、
-
张岱的书,较能见到的有《琅環文集》《陶庵梦忆》《西湖梦寻》及《夜航船》。其《琅環文集》,如同大多数的文集一样,是各体文章的汇编。《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两书都有一个梦字。然而那些梦并非虚幻的,而是
-
《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
-
梦是一种神奇的生理现象,它是人们的在无意识状态下大脑出现的虚幻意象。梦里可能出现的事很多,可能还是现实存在的,也可能是大脑自行创造的。梦见好的大家醒来会很开心,做噩梦会让人从睡梦中惊醒。在研究梦的学说
-
走近孔子,走进文言文 《孔子游春》一文语言优美,说理透彻,浓浓的师生情谊如清水缓缓地流淌在每个字、每句话中。在品味那诗般的文字时,也似乎让我们每一位教者都经历了一次
-
红色历史记忆 一、八一起义共和春 恩来统率起义军,八一暴动万军奔。 百花洲头朱贺起,森严铁门讲武亲。 南下会师士气奋,黄洋炮声击溃音。 中华共和瑞金建,与敌周旋转长征。 二、红色摇篮井冈山
-
《勿斋记》文言文阅读译文及答案 勿斋记(明)朱舜水 ①世之学圣人者,视圣人太高,而求圣人太精,究竟于圣人之道去之不知其几万里已。 ②古今之称至圣人者莫盛于孔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