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实》宋昱佳散文赏析
有时,喜欢一个人静静地思考,抑或独处一隅,读一本好书。想那风云变幻的历史,一座城的街头,那些与我们有交集的抑或素不相识的人与命运,便会有一种写文的冲动。让白纸黑字倾听我的心绪,让鼻尖伴随思绪流淌出一种叫做文字的东西,静谧在纸上,却又仿佛在鲜活地跃动着,永不停息。
于是,一种充实感,一种行走在笔墨与书籍之间的充实感,就悄然而来。那种感觉,时刻地提醒着自己,行走于快节奏世间的自己,你身边的一切都还是真实的。
有时读一本书,时间仿佛都静止在了油墨书香中,自己走进了书里的故事,与那些人物一同或喜或悲。喜欢细细地读一本书,来回地翻阅,一遍又一遍地品。不知不觉之中,时光早已溜走,换成了记忆的片段,打上书上文字的烙印,刻在心间。——那是一种怎样的享受啊?让自己的思绪飞扬于天地宇宙那些亦真亦幻的故事之中,便不能自拔了。
让灵魂在精神世界中畅游,便觉那世间每一个人的命运都与我们休戚相关。于是,便随手拿起一支笔,让思绪在笔尖流淌,写下那些或深或浅的文字,便觉出一种畅快来了。于是,纸张成为了我最好的倾听者,那些涌动于脑海之中的各式各样的念头,倾泻而下,伴随着心的跳动,静静地融入我的血液。
于我而言,那便是游走在读书与写作之间的一种充实,一种真正的充实。
-
慈禧上台以后,清王朝同西方列强的关系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清朝统治者由排洋、恐洋转变为媚洋;外国侵略者也认识到清政府可以作为他们奴役剥削中国老百姓的驯服工具,因而将对华政策由打转向了拉。清朝官员从西方
-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年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
-
李白当时正在“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便借酒兴鼓动诗情,把胸中全部郁结的块垒,淋漓尽致的宣泄到这首千古名作之中。">
-
曾经,我对远方,对未及之处,像儿童一样充满好奇,抵达的欲望成为生活之动力。及至中年,便知即使穷尽一生,也无法抵达那些远方,颇为伤感。后来,又侥幸。我曾在网上,到处寻找西藏的图片细赏,那洁净的天空,纯净
-
邓哀王曹冲传 邓哀王冲字仓舒。少聪察岐嶷①,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
-
感悟文言文教学的魅力 文言文教学在苏教版是一块真空地带,当然了,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文言文的确不简单。所以,文言文的课堂教学于我而言,也是极少涉足。但如果给学生从小打
-
远古时期的人们发现了火的存在,从而利用火来驱赶毒虫猛兽,火对于那时候的他们来说是神圣的。在现在,一提到火,我们都会联想到“热情似火”这个词,火可以给人们带来温暖,热情似火的人也总是能够给他人带来温暖。
-
这诗作于1839年(农历己亥),是诗人的代表作品。是年,诗人辞官南归故里,后又北取眷属,就在往返途中创作了这一部堪称绝唱的大型七绝组诗。这组诗忆述见闻、回忆往事、抒发感慨,艺术地再现与反映了自己生
-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①。 当路②谁相假③,知音世所希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释】 ①违:分离。
-
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 斗①战斗:外连衡而斗?诸侯(过)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 ②争斗:钩心斗?角(阿)试与他虫斗?(促)置放在:置?之坐上(鸿)置之河之干兮(《伐檀》) 声①声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