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四大奇观》张素珍散文赏析
这里不说峨眉山顶类似蛾眉十分秀丽,也不说山上的珍奇,如弹琴蛙、枯叶蝶、灵猴,以及上千种珍稀植物,如灵芝、虫草、兰草、黄莲、芍药、牡丹等,只掠影峨眉山的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自然奇观。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只能仰望天空看到白云、红霞。可是,峨眉山上景况不是这样,云在山下,凌晨站在金顶、万佛顶凭栏俯瞰,一团一团的泡棉似的白云填满沟壑,深不可测。若是晴天,沟壑里的云团,随风一缕一缕如丝似绸,娉娉袅袅升起与天空中的云融合。有时温度不高,山壑里的云升到山腰或接近山顶而不封顶,山巅青悠,雪白的云雾相映。瞬间,白茫茫的云弥散开来,伸手不见掌,当游人迷朦不知所措时,一颗红球出现在东方地平线上,慢慢往上升,往上升,一会儿放射出万道金光。峨眉山“三顶”和另一些山顶显现出来,云海在涌动,山尖如碓石散布,在红日照映下,出现了“朝着霞衣迎日出,风腾云海作舟浮”的奇景观!你陶醉在云海、日出的绚丽图景之中。一阵大风扫过来,云海随之飘散,有的升上了天,有的回落至深谷,给了你、我、他,如梦似幻、如醉如痴的美妙的感受。
若是晴天,特别是雨后初晴,丽日高照的午后两三点钟,峨眉山在山与山之间会出现五彩光环,就像一把彩边大圆镜,谁对着它看,都显现自己的身影和音容笑貌,可谓“光环人影动,人影在环中”。世界绝技魔术师都无法与之媲美。
这是什么奥妙呢?是山下云雾上升过程中,太阳光照射融合所形成的自然奇观。人们称它为“佛光”。但从前不懂科学,民间有一些自然现象,就归于神的显现或赐予。
古代民间是怎样以佛法解释“佛光”的呢?
据传,峨眉山上一位姓蒲的老药农,有一天,上山采藥,忽然看见一个骑大象的人,头上有五彩祥光,朝金顶方向走去。他感到此人很奇特,就告诉宝掌和尚,宝掌和尚说:“他就是普贤佛仙,我正要求他教佛法。快,我们去追他!”他们追到金顶都不见佛仙普贤。当他们往舍身岩下俯瞰,苍茫翻滚的云雾中显现出七彩光环,宝掌和尚说:“那七彩光环,就是普贤的代身——‘佛光。’”
至今,游客们都以能在“佛光”看到自己的身影为快。要达到这一目的也不难,只要是晴天,尤其是雨后初晴,阳光明媚的天气,就能看到。
晚间,如站在金顶崖边,扶栏俯瞰深谷,就能看见睹光岩下有许多大小不一、闪闪幽幽、飘飘浮浮的灯火,仿佛银河系的星星散落。观之者,无不赞其美妙至极!它是什么?是萤火?是磷光?谁也说不清,故称之为“圣灯”。说是“万盏圣灯朝普贤”。
据考察,初步鉴定为:它是磷光与萤火虫的结合体。磷光怎么形成的呢?树叶,鸟虫,乃至人骨腐殖而成(从前曾有跳舍身岩轻生的)。
游客们要观这一美妙的神秘奇观,最好是在没有月亮的漆黑夜晚进行。
在此,我只为你掠影了峨眉山云海、观日出、佛光、圣灯。如果选到好天气,在峨眉山金顶住上几天,就会真切了解四大自然奇观是何等美妙与神奇!
-
语义说明:形容终日勤劳。 使用类别:用在「勤奋苦干」的表述上。 夙兴夜寐造句:01他为了完成学位论文,一年来夙兴夜寐,非常辛苦。 02我记忆中的父亲,总是夙兴夜寐,尽心尽力照顾着全家。 03为了赚取更
-
古诗文名句 1、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表现老人孩子都悠闲快乐的句子是“ , 。” 2、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推己及人,想到怎么才能得
-
217 井(jǐng)217 井(jǐng) 【寻根溯源】 井姓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来自姬姓。周大夫井利之后,以先祖字为氏。二是出自姜姓。姜太公之后有井伯,其后代以先祖字为氏。 【变迁分布】
-
高三语文文言文实词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 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 5予独
-
七年级下册核舟记文言文原文和翻译 原文: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mǐn) 、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wǎng)不因势 雕橄榄核小舟(乾隆二年)象形,各具情态
-
鹅笼夫人者[1],毗陵某氏女也[2]。幼时,父知女必贵,慎卜婿[3],得鹅笼文,即婿之。母曰:“家云何?”曰:“吾恃其文为家也[4]。”家果贫,数年犹不能展一礼[5]。 妹许某,家故豪[6],遽行聘[
-
梦见性爱是什么意思梦见性爱,表示你的情感或性欲被压抑住了,另外也是象征着你本身有新的活力、创作意念很高。此外梦中性爱的感觉如果是很舒服的,表示身心健康,如果是感觉不舒服,就有可能身体亮红灯了,要住意别
-
扁鹊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概述本篇是主要说明扁鹊见蔡桓公,为蔡桓公治病,蔡桓公却不信任扁鹊,造成最后身死的故事。本文为著名篇章,曾入选课本。许多人吃不了苦,爱听好听的,爱做喜欢做的。其实,时不时吃
-
语义说明:形容人高傲自大,瞧不起别人。贬义。 使用类别:用在「傲慢狂妄」的表述上。 目中无人造句: 01、这种目中无人的人,不必理会他。 02、我就看不惯他这副目中无人的样子。
-
作者: 李青山 【本书体例】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