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高乐《点灯》
山路崎岖难行,香客走得很艰难。香客回首一望,依稀可见城中万户灯火满目繁华,山顶却是泼墨的夜,云翳隐隐星辰落野,又闻乌啼。香客知道,山顶有庙。
庙很破,青石的院墙布满裂纹,庙宇的顶上尽是残瓦。庙也很小,只住着一个老和尚。香客叩了叩寺门,总共叩了三次,和尚在院内拉开将朽的木门。随着老旧门板的“吱呀”一声,香客感到被什么东西晃了眼。
光!
和尚左胸肋下三寸处,有一粒蚕豆大小的灯,极亮,跳动着生生不息的光。香客从未见过这样明亮的小灯,比富贵的刘员外、中第的张书生的心灯还亮!香客下意识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胸口,依然是黑洞洞的一片——香客看得到人心中的灯,哪怕路边乞丐微若萤火的一星也能看到,可单单看不到自己的心灯。
和尚双手合十,对香客施了一礼,侧过身请他进来。香客回身,回了一礼,提起衣摆跨进来,这才看清寺庙的全貌。大殿上佛像金漆早已脱落,香火更是清冷。偏室似是和尚的住处,屋内桌上摆着一盏晦暗的油灯,映着一卷未读完的经书。
“点灯。”香客说。
和尚应了,折身进了偏室,在微弱的灯光下翻找。
“看得清吗?”香客轻声问了一句。
“善男子。”和尚答,“譬如一灯,入于暗室;百千年暗,恶能破尽。”
“如何破尽?”香客很快地问。
说话间和尚已经把祈福的天灯找出来,加满灯油递给香客,却不回答香客的问题,只是笑着摇头,转而又问香客:“为何来这里点灯?”寺破败荒凉,人声杳杳,而城中繁华璀璨,放出的天灯能明成一条火龙。
“城中灯火通明,看不清楚。”香客答。
“怎会?”
香客苦笑了一下,道:“城里全是灯,全是光亮,却没有属于我的光。或者说,看不清我的光。而在这里,我就是唯一的光。”说罢扬了扬手中的天灯。
和尚帮他把灯点起来,问他:“前路,现在可看清了?”灯很亮,在香客脸上映出柔软的光。
“……未明。”
“灯,点在这里。”和尚手指点上左胸,香客一惊,忙问:“心灯,您也看得到?”
和尚又一次摇了摇头:“看不见,但知道。心灯入于众人心室,百千万亿不可说劫,诸烦恼业,种种暗障,悉能除尽。”
香客捧着天燈,看一眼和尚,又看一眼佛祖,缓慢而有力地点了点头。
香客缓步走到寺中高处,双臂高举托起天灯,夜风忽疾,天灯脱手飞起的那一瞬,一个声音响起:“无论身处何地何时,日、夜、晦、明,繁华,寂寥,你都是自己唯一的灯。”
香客回头,发现和尚站在远处——声源不是和尚,那声音仿佛来自自己左胸肋下三寸处。
天灯呼呼升高,飘远,带走古寺最后一抹灯火。
香客转身,却见寺中事物皆清明无比,再一低头,只见自己左胸处,赫然是一粒跳跃的光!极小,却明亮。
“愿,万事顺遂。”
和尚把香客送出寺门,念着山路难行,想给香客找一盏灯笼。香客摇着头拒绝了。
夜凉如水,新月正弯。香客冲和尚施了一礼,抚上左胸。
“我已秉烛!”
-
《先秦散文·左传·臧哀伯谏纳郜鼎(桓公二年)》原文鉴赏 夏四月①,取郜大鼎于宋②,戊申,纳于大庙③。非礼也。减哀伯
-
冰封往事自2013年冬日起至2014年冬日,小别网络一段时日,在封江前回归精博,已半月有余。时光过得飞快,似乎没有给人以喘息和奢侈浪费的机会,就匆匆地到了年末。在这一年里,收获了许多,似乎又一无所获,
-
[定义]对语词进行偏离自然语义的个人化解释的一种修辞方式。这种修辞化的释义超越抽象概括的释义原则,多取形象解释的面貌。">
-
此词步秦观《千秋岁·谪虔州日作》原韵,写妇人闺思。上阕写思妇睡觉的慵懒情态:她上半身探出曲屏之外,唇上的朱红已经褪色。枕上只见簪发的玉钗,却不见了系罗衣的、用五色丝线作穗的流苏带子。佩饰物的零乱,
-
五位君臣颂之四 洞山良价 兼中至[1]: 两刀交锋不须避, 好手犹如火里莲, 宛然自有冲天志。 《指月录》卷十六页二 "> 陈子昂的个人经历故事小传
陈子昂(659~700),唐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少任侠。开耀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拜麟台正字,转右拾遗。敢于陈述时弊。曾随武攸宜击契丹。后解职回乡,为县令段简所诬,入狱
-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1) 大历二年十月十九日(2),夔府别驾元持宅见临颍李十二娘舞剑器,壮其蔚跂。问其所师,曰:“余公孙大娘弟子也。”开元五载(3),余尚童稚,记于郾城观公孙氏
-
《将进酒》文言文原文及相关释义 《将进酒》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沿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诗,对于这首文言文你了解吗?知道他所表达的相关意思是什么?小编这里为你提供相关内容
-
文言文重点篇目指导:陈涉世家考点 《陈涉世家》译文: 陈胜是阳城人,表字叫涉。吴广是阳夏人,表字叫叔。陈涉年轻时,曾经跟别人一道被雇佣耕地。(有一次)他停止耕作走到田
-
三分醉 古人云:花看半开,酒饮微醺。 喝酒的时候,三分微醉的感觉最好,肌肉放松,眼中的一切都是可爱的,都有了朦胧的美感,飘飘欲仙超脱世俗。 酒袭我一脸嫣红,醉赠我一身娇媚。微醺的样子,最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