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小青《看茶去》经典散文全集
看茶去
清明前的一天,我们去苏州洞庭东山的茶村,看茶农采茶。天气阴郁着,时时飘下些细碎的小雨,春寒犹在。而我们中的好几个人,因为今天要来看茶,头一天特意听取天气预报,结果上了当。因为天气预报说,今天晴天,气温也高。大家便换上春装来看茶了,结果就被冻着了,但是情绪却是高的。因为要拍电视,茶农先集中在一处,到差不多的时候,就四散到茶树中。茶农大多是些妇女,年轻的,也有年纪稍长的,穿着随意的衣服,在绿的茶树丛中,点缀出许多色彩。她们灵巧的手上下飞舞,像歌里唱的那样,“姐姐呀,采茶好比风点头,妹妹呀,采茶好比鱼跃网”,将嫩绿的、细小的、卷曲着的叶子摘下来,扔进背篓。她们对我们提出的问题,笑眯眯的一一解答,她们的笑容和吴侬软语,就很像一杯清香的碧螺春茶。
同行中有一个人在说,从前释迦牟尼坐在茶树下悟禅,苦思冥想难以得道,释迦牟尼就摘了几片茶叶塞进嘴里咀嚼,茶的苦涩清香洗净了心肺的浊气,释迦牟尼顿悟。他说了之后,就有好些人,也将随手摘下的一两片两三片茶叶嚼了起来,品咂着未经烹炒的生茶的天然意味。
有一位朴实的老茶农,带领我们去看他的试验田,他试验的无根迁移栽培法获得了成功,使得碧螺春茶叶的产期提前了,产量也有所提高。他说,现在全村的茶农都跟着他学呢。我们说,全村的人学你,那你又是跟谁学的呢?他说,我是看电视看来的,电视上的农业科学节目,讲的是其他地方无根迁移栽培别的农作物,我就想,别的农作物可以,我的茶叶行不行呢?我就试了,试着试着,就成了。后来雨越下越大,我们纷纷跑回停在村口的汽车上,茶农就骑上他的那辆破旧的自行车,沿着山路下去了。我不知道他姓什么叫什么,认不认识字,或者是文盲,我从车窗里看他的背影,看到他的套鞋上裤管上,沾满了泥巴。
看茶的活动继续着,我们还要去看最精彩的炒茶,去看炒茶前的拣剔,去看茶农的那一双神奇的手怎么在180度的热锅里将茶叶搓揉成形,搓团显毫。然后,我们还要品茶,要谈一谈与茶有关的文化现象和经济现象。只是且慢,此时此刻,站在洞庭东山的山坡上,放眼望去,万顷太湖碧波浩渺,我们的思绪,也已经飘荡去很远很远了。
洞庭东山在太湖边,这个伸入太湖的半岛上,长满果树,掩隐着许多的明清古建筑。茶叶就生在这些果树下、古屋旁,所以它们悠久,又香,从前曾经被叫作“吓杀人香”。那时候它还是野生的茶树,就长在山壁间,农民经过的时候,闻到它的香味,惊呼:“啊呀呀,香得吓杀人。”后来康熙皇帝来了,当地的官员拿这种香茶请康熙喝,康熙喝了茶,大加赞赏。但是想了想,他觉得这个名字不雅。康熙说,别叫什么吓杀人了,你们看这茶叶,又是碧绿的,又卷曲如螺,又是早春时候下来的,我看就叫碧螺春吧。
据说,我们看到的,已经是明前的最后一次摘采了。茶树是非常慷慨的,仅明前的日子里,就能供茶农摘采好几批,而且,采得越多,它们就生长得越快也越多。过了清明,在雨前(谷雨前),也依然还能采好几次。再往后,茶叶老一些了,还能做成炒青,浓香,而且经久耐泡。所以有人说,虽碧螺春名闻天下,这里炒青,也是独树一帜的。
茶树尚是如此,我们站在茶树前,应该有人会想到,我们如何努力自己的人生,为自己也为他人多做一点事情呢。
-
【生卒】:1918—【介绍】: 日本战后派文学*作家、评论家。中学时,崇拜法国19世纪诗人涅巴尔,曾译过他的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开始写小说。战后,友人创办《方舟》、《文学51》杂志。战后,成为战
-
虞美人枕上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都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 "> 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较为常见的固定句式 ●何……之有:表反问,其中“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它的宾语。可译为“有什么……呢”。特别注意,“何”并不
-
又译高蹈派、巴那斯派。该派系法国一个追求造型美的准现代派诗歌流派,是在1866年法国诗歌丛刊《当代帕尔纳斯》第一集出版后形成的。 帕尔纳斯派一方面深受唯美主义*代表人物戈蒂耶*开创的形式主义诗风的影响
-
文言文教学技巧 一、文以载道的“思化”法 选入教材的古典文学作品是我国宝贵的文学遗产,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浩瀚的文学典籍中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较为完美统
-
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之通假字总结 案:同按审察,察看。动词。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罢:通疲疲劳。形容词。罢夫赢老易于而咬其骨。 颁:通班斑头发花白。形
-
文言文阅读理解题目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后面题目。(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
-
脑际急转弯题目:为什么感冒的老虎喜欢吃熊猫? 脑筋急转弯解析:因为广告上说感冒就要吃白加黑,熊猫身上只有黑白两种颜色。 脑筋急转弯答案:感冒就要吃白加黑
-
唐宋时代科举考文,赋先作为“杂文”之一被列入考试文体,后渐演为“诗赋取士”制度,這其间有关考赋的故事甚多,有的牵涉到对赋体创作的考 ">
-
诗文当句对诗文当句对 【原文】 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盖起于《楚辞》“蕙烝兰藉”、“桂酒椒浆”、“桂棹兰枻”、“斫冰积雪”。自齐、梁以来,江文通[1]、庾子山[2]诸人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