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适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叶适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
——叶适
简介
叶适,字正则,世称水心先生,浙江永嘉(今温州市)人,生于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50年),卒于宋宁宗嘉定十六年(1223年)。著作有《习学记言》、《水心文集》、《水心别集》。
人物小记
叶适13岁时随父从瑞安迁到永嘉(今浙江温州);15岁开始学诗、学时文,这些对他的学术有很深影响。《宋史》传称他“为文藻思英发”,而全祖望评论说“然水心工文,故弟子多流于辞章。”
16岁时,叶适在温州乐清白石北山小学讲舍讲习,为稻粱谋,这样的生活一直维持到乾道三年(1167年)。其间从学与结交的师友,除陈傅良外,还有王十朋的门人叶士宁与林鼐、林鼒兄弟等。
从19岁开始,一直到28岁,即淳熙四年(1177年),叶适主要在婺州地区游学,曾从学于郑伯熊,上书宰执叶衡,结识了陈亮、吕祖谦、周必大等。
这十年间,叶适到过临安,时为乾道九年(1173年);淳熙元年(1174年),叶适上书签书枢密院事叶衡。叶适在这封《上西府院书》中,纵论天下大势,指出天下之患在于“朝廷之上,陋儒生之论,轻仁义之学,则相与摈贤者而不使自守以高世”。因此他望宰执能够酌古今之变,权利害之实,以先定国是于天下。具体地说,一是政治上的有为:收召废弃有名之士,斥去大言无验之臣,辟和同之论,息朋党之说。重台谏而任刺史,崇馆阁以亲讲读。二是经济上的措施:据岁入之常以治国用,罢太甚之求,以纾民力。三是军事上的广武举之路,委诸路以择材,鼓舞士卒之勇气,不用增兵而加紧训练,屯田耕种。四分上流之地,积极准备北伐。
叶适提出中兴的“大略”,进一步指出关键在于为政要“诚”、“赏”与“罚”。诚,是指发号施令时,必思生民之大计,而不徇乎一身之喜怒。赏,是指爱人之功,求人之善,举之公卿之上而忘其疏贱之丑。罚,是惩人之过,明人之恶,加之窜殛之戮而遗其贵近之厚。以后,叶适多次上书朝廷,其要点多是这些内容。
主要思想
叶适的功利之学,本于儒家的根本原理,但强调这些原理必须要在具体的政事和经济活动中贯彻落实,并在济时隆国的事功行为中正人心、明天理,实践儒家的常道。叶适特别强调了格物致知和心诚的关系,认为心诚则物至,格物则知至。由此他的功利之学在哲学上特别强调“我为我发”的主体能动性的一面。叶适基本主张正义谋利、明道记功两不偏废。
-
登鹏高亭基野烧无蹤知几年,故亭遗址尚依然。巍巍稳据山千仞①。渺渺前当水一川②。地展云衣口口口,天回松盖巧周旋。重兴栋宇非难事③,坐 "> 巴黎:现代城市的文明
【3344】巴黎:现代城市的文明(〔美国〕若昂·德让著,赵进生译,译林出版社,印张20,2017年7月第1版,58元)△共9章:走向现代的起点:新桥;“灯火之城的光芒”:孚日广场:“魅力之岛”:圣路易
-
孟子见齐宣王曰:“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王无亲臣矣。昔者所进,今日不知其亡也。”王曰:“吾何以识其不才而舍之?”曰:“国君任贤,如不得人,将使卑逾尊,
-
文言文《商君书错法》原文及翻译 原文: 臣闻:古之明君错法而民无邪,举事而材自练,赏行而兵强。此三者,治之本也。夫错法而民无邪者,法明而民利之也。举事而材自练者,功分明;
-
郭隗先生日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是以古汉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最早根据口语写成的书面语中可能就已经有了加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郭隗先生日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
书鲁亮侪文言文及译文 〔清〕袁枚 己未冬,余谒孙文定公于保定制府。坐甫定,阍启:“清河道鲁之裕白事。”余避东厢,窥伟丈夫年七十许,高眶,大颡,白须彪彪然;口析水利数万言。
-
惜往日 《惜往日》,是《九章》中的一篇。作者回顾总结往事,得出的结论是:楚王昏庸,楚国将亡,自己不可能再被起用为国效力,因此,决定投江自尽,以死守节。本诗有可能是屈原的最后一篇作品,当时秦军已经大举南
-
秋八月辛卯,帝崩于露寝,终年五十五。武帝受禅,追尊号曰文皇帝,庙称太祖。文皇帝讳昭,景帝之母弟也。值魏明奢侈之后,帝蠲除苛碎,不夺农时,百姓大悦。景帝崩,天子命帝镇许昌,尚书傅嘏帅
-
花云传文言文赏析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
-
本世纪50年代出现在拉美文坛上的现代派文学潮流。这一流派的作品多写凶杀、暴死暴卒、癫狂等情节,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现实,其手法则是现代派的。 1953年墨西哥名作家胡安·鲁尔福*出了一个短篇小说集《平原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