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邴(bǐng)》姓起源
214 邴(bǐng)
214 邴(bǐng)
【寻根溯源】
邴姓主要有三种来源。一是源自以封地名为姓,是晋大夫邴豫的后代。邴(今河南成武县东)是春秋时的一个城邑。晋国大夫邴豫的封地就在邴,他的后代遂用祖先的封地“邴”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也有的省文去掉邑字旁,以“丙”为姓,称丙氏。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故邴也作丙,邴、丙姓同源。二是源自以封地为姓,是齐大夫邴鸀的后代。邴,又名祊,是春秋时祭祀泰山的一个城邑。在今山东费县东。齐大夫邴鸀的封地就在那里。他的子孙后代,就以邴为姓,称邴氏。三是出自赐姓,汉代名将都御李陵之后。南北朝时,李广的后代归顺魏国,魏帝在邴殿接见了他们,赐姓丙氏,因而姓丙。在古代,丙和邴是通用的,所以李广的后代也称邴氏。
【变迁分布】
早期在今山东、河南等地活动,后来在鲁国郡(今山东曲阜)形成邴氏望族。当今已极其少见。
【名人荟萃】
邴汉:西汉末年名士。琅琊(今属山东)人。是以清行而见称的名士,曾官至京兆尹及太中大夫,王莽秉政之时,他不屑与“汉贼”同流合污,而乞骸骨归经秀里,保全了自己的声誉。
邴舟:西汉名士。邴汉之侄。具有清操之行,邴舟养老自修,以“为官不过六百石”而不肯折腰。据说,他的名望超过了邴汉。
邴原:东汉名士。北海朱虚(今山东省临朐东南)人。有勇略雄气,黄巾军起义,避居辽东,曾先后依附孔融、公孙度,后归曹操,官至丞相征事、五官将长史。死于随曹操征吴中。史评:“躬履清蹈。”
-
【评解】 这首词抒写离人相思之情。上片着意描写春景。楼台影动,鸳鸯惊起。杏花出墙,斜阳掩映,溪山如画,春色满眼。 下片借景抒情。每日在溪头路边徘徊,虽已三见柳絮纷飞,而离人犹未归来。对此良
-
文言文《满井游记》课后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 1、画线字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茗 míng 罍 léi 髻鬟 jì huán 汗出浃背 jiá B、偕 jiē 膏 gāo 娟然
-
徐中丞讳士林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徐中丞讳士林,山东文登人,父农也,公幼闻邻儿读书声,乐之,跪太母前曰:“愿送儿置村塾中。”许之。遂中康熙癸巳进士,累迁至福建汀漳道。
-
【蹑手蹑脚解释】轻手轻脚。形容走路脚步放得很轻,谨慎小心的样子。蹑:放轻脚步。 【蹑手蹑脚造句】 ①每天天没亮,姐姐怕惊醒妈妈,总是蹑手蹑脚地起床,上班去。 ②只见那一双蝴蝶忽起忽落,
-
王安石《信州兴造记》原文及翻译 晋陵张公治信之明年,皇祜二年也,奸强帖柔,隐诎发舒,既政大行,民以宁息。夏六月乙夏,大水。公徙囚于高狱,命百隶戒,不恭有常诛。夜漏半,水破城,灭府寺,苞民庐居
-
于易水送人骆宾王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619—684),字观光,婺州义乌(今浙江义乌)人。七岁能赋诗, "> 《插秧歌》赏析
由于这首诗着力写雨中抢插稻秧,所以作者也不怠慢,开篇便动手“插”了起来:“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分工何等明确,何等精细。拔秧活轻,小儿干,接秧也轻,田妇干;比较起来,抛秧插秧活重,田
-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对客观事物表示肯定或否定,构成判断与被判断关系的句子,叫判断句。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构成: 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
-
作者: 张俊山 戴望舒雨停止了,簷溜还是叮叮地响着,给梦拍着柔和的拍子,好像在
-
《欧阳修散文名篇·梅圣俞诗集序》唐宋八大家名作鉴赏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穷。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