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旗袍名称的由来》赏析
旗袍名称的由来
【点睛之笔】
旗袍作为我国一种极具民族特色的女性服装,最初是由满族妇女的长袍演变而来。因为在历史上,满族也被称为“旗人”,其服饰也因此得名“旗袍”。
【经典解读】
清初,满族女性的服饰多以长袍为主,而汉人女性的服饰仍沿袭明时的上衣下裙。至清朝中期,满汉族的服饰特色互有融合。到了清代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尤盛,在当时甚至出现“大半旗装改汉装,宫袍截作短衣裳”的现象,而汉族这时也开始仿效满族服饰。
旗袍的样式繁多,开襟的有琵琶襟、如意襟、双襟、斜襟;领还可分为低领、高领、无领等;袖口有短袖、长袖、无袖之别;开衩有高开衩和低开衩几种;此外还有长旗袍、短旗袍、单旗袍、夹旗袍等许多。
旗袍虽然几经改良,但是总体来说,所有的旗袍都具有这样一些特点:右衽大襟有半开襟或开襟的形式,立领盘纽,侧摆开衩,多是单片衣料,并采用衣身连袖的平面裁剪。在近代广为流行的旗袍多呈立体造型,衣片上多有省道,腰部的设计更为合体并与西式的装袖相匹配。另外,旗袍的衣长和袖长均极大缩短。
现代较为流行的旗袍经过长期发展后极具中国特色,在我国的服饰历史上,旗袍始终是一朵娇艳的奇葩。
-
梓人传文言文翻译 《梓人传》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作品,本文选自《柳河东集》。小编收集了梓人传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裴封叔之第,在光德里。有梓人款其
-
语义说明:比喻人意图为害作乱。 使用说明:用在「急欲行动」的表述上。 蠢蠢欲动造句:01面对偷渡客蠢蠢欲动,海防单位随时都得严阵以待。 02敌军不断增援,蠢蠢欲动,我军早已做好万全准备。 03独宿在野
-
教你轻松背文言文的方法 其实很多学生即使勉强背会,过上一段时间,也还是“物归原主”,把课文还给了课本,考试时往往会出现“空白”、“杜撰”、“改写”等症状,患上了“文言
-
在中国上古时期,由于山川阻隔,交通极为不便。西周以来,以各个重要的诸侯封国为中心,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在众多的区域文化中,鲁国的文化居于一种领先的、中心的地位。 第一,鲁国受封之地
-
【3098】蓂赓气象:唐继尧传(许敏,木霁著,云南人民出版社,45万字,2011年12月第1版,50元)△全书共六章:楔子。天曦、曙晖、朝日、艳阳、昶光、环蚀。○生于大清光绪九年,1883年7月12日
-
来北方十几年了,年年四月,都会心动于那风中摇曳的西府海棠。而真正懂得海棠之美,是在中年以后。 海棠在北方,算是极普通的树种,道旁、庭院、公园、山丘,随处可见。我上班必经的路上,有两排西府海棠,因为树
-
久种春蔬早不生,园中汲水乱瓶罂。菘葵经火未出土,僮仆何朝饱食羹。强有人功趋节令,怅无甘雨困耘耕。家居闲暇厌长日,欲看年华上菜茎。
-
“内外各处,男女异群,不窥壁外,不出外庭。出必掩面,窥必藏形,男非眷属,互不通名。”——这段出自《女论语》上的话可以一言概括之,那就是“男女授受不亲”。不了解中国古代
-
在特定的对话环境中,临时借用与对话双方言行有关的另一种说法来代替原有的寻常说法,以达到拒绝、嘲讽或化解尴尬等话语目的的一种修辞方式。"> 文言文毕业赠言
文言文毕业赠言 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2、亲仁善邻,国之宝也。 3、礼之用,和为贵。 4、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5、君子和而不流。 6、乐民之乐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