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文化国学经典解读
信
『信』既是儒家实现『仁』这个道德原则的重要条件之一,又是其道德修养的内容之一。孔子及其弟子提出『信』,是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互守信用,借以调整统治阶级之间、对立阶级之间的矛盾。『信』作为儒家的伦理范畴,意为诚实,讲信用,不虚伪。汉儒把『信』列入『五常』之中。
17
【解读】
子贡问孔子治国之道,孔子回答说:“粮食充足,军备充足,民众对执政者信任。”子贡说:“如果不得已,要从这三项中去掉一项呢?”孔子说:“去掉军备。”子贡又问:“还要去掉一项呢?”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失去民众信任的执政者是站不住脚的。”“信”作为道德的一个重要范畴,要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言而有信。无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讲诚信,才有立足之地。如果执政者将诚信束之高阁,会失去民众的信任和支持。《管子·乘马》中说:“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意思是无论经商,或务农的,或者当官的,都要讲究诚信,否则就不要以此谋生。
【原文】
民无信不立。
——出自《论语·颜渊》
【译文】
一个国家不能得到老百姓的信任就要垮掉。
18
【解读】
对于“诚信”的含义,中国的先贤曾有自己的诠释。《礼记·乐记》中曾有记载“著诚去伪,礼之经也”;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儒家学说则把“仁、义、礼、智、信”作为“立人”五德。自古以来,我们的祖先就有“人无信则不立”的说法,从商鞅辕门立木到曾子杀猪教子,“言必行,行必果”作为衡量个人品行优劣的道德标准之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并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塑造起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原文】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出自《墨子·修身》
【译文】
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说话不讲信用的人做事不会有好结果。
19
【解读】
与人交往,要讲究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就是诚实无欺、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即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诚实是获得信任的前提,信任的基础永远是诚实。“一粒沙里见世界”,大信誉的建立从每一件小事做起。
【原文】
小信诚则大信立。
——出自《韩非子·外储说上》
【译文】
做小事情讲信用,就能够建立起大信誉。
20
【解读】
是否诚实守信,不仅反映一个人的思想品质和道德觉悟,更重要的是它也影响到一个人的前途和发展。一个表里不一、言而无信的人,可能蒙混乃至得势一时,但决不会长久,到头来还会让不信不诚害了自己。
【原文】
不信不立,不诚不行。
——出自宋·晁说之《晁氏客语》
【译文】
一个人不讲信用,在(社会上)是不能立足的;一个人不讲诚信,也是走不远的。
-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白朴简介:白朴和马致远是王实甫之外,以文采见长的作家。白朴,字仁甫,一
-
齐人有好猎者文言文阅读理解及答案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①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②于耕作。”猎者
-
度支副使厅壁题名记 宋•王安石 三司副使不书前人名姓。嘉祐五年,尚书户部员外郎吕君冲之,始稽之众史,而自李纮已上至查道得其名,自杨偕已上得其官,自郭劝已下又得其在事之
-
许有壬《沁园春· 寄题詹事丞张希孟绰然亭,用王继学参议韵》鉴赏
词围绕绰然亭之名所体现出的主人的志趣襟怀以及亭周围的幽雅环境展开,抒发作者的称赏、认同之意。开头三句,就有很阔大的气象,体现出《孟子》中“绰然”之典那种摆脱尘鞅、从容自在的情味。">
-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原文及翻译 导语: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苏轼《中和胜相院记》原文及翻译
-
《李浩,字德远》文言文翻译 导语: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浩,字德远》文
-
梁启超的《读陆放翁集》作于他一八九九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期间,写的是读陆游诗集引起的感慨。这里所选的是其中一首。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指出千百年来诗坛柔弱不振的总趋势。在这种柔媚纤弱的风气笼罩
-
高中文言文少教多学的方法初探 文言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教师逐句翻译,讲得辛苦;学生逐字记录,学得厌烦。因此,如何能将“少教多学”应用于文言文的教学之中,就成为了
-
说难文言文翻译 导语:对文言文《说难》的翻译,各位同学可以来挑战一下哦。以下是小编为各位整理的说难文言文翻译,供大家阅读和参考。 《说难》原文 凡说之难:在知所
-
和刘禹锡一样,苏轼也历经贬谪,在一肚子不合时宜的心境中度过人生的大半光阴。不过写作此诗的嘉祐四年(1059),苏轼还是意气风发的青年才士,两年前刚以21岁的年龄成为进士。本年冬苏轼侍父入京,途经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