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断齑划粥
范仲淹断齑划粥
公元1014年,整个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万人空巷,路边上人头攒动,将街道挤得水泄不通。浩浩荡荡的马车辚辚向前。原来这是宋真宗率领百官到亳州(今安徽亳县)去朝拜太清宫的车队。
整个城市都轰动了,人们争先恐后地去看皇帝,唯独有一个学生闭门不出,仍然埋头读书。这时有人过来敲门叫道:“快去看,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千万别错过。”可这个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说了句:“将来再见也不晚。”
后来,他中了进士,果然见到了皇帝。这个学生就是范仲淹。
范仲淹,字希文,是北宋有名的官员。范家世代为官,但轮到范仲淹时,他的命运却颇为坎坷。他两岁的时候,父亲生了一场大病,加上贫困,请不起好医生,不久就死了。父亲一死,就剩下他和母亲相依为命,家境从此变得窘困起来。
两年后,范仲淹的母亲谢氏带着他改嫁到了山东长山县朱文翰家,范仲淹也更名为朱说。朱家也是普通人家,虽然养得起范仲淹母子二人,但说到上私塾接受教育,就有点紧巴巴了。
范仲淹小时候就很聪明,大人说什么话,他都记得很清楚。他小小年纪,自尊心就特别强,知道自己不是朱家的孩子,就不肯用朱家的钱上学。朱文翰是个落第秀才,看到小范仲淹有读书的天分,不想耽搁他,就让他投奔亲戚去了。
这亲戚住在应天府,见到范仲淹前来投奔,觉得有点头痛,就问他:“你想要做什么?”小范仲淹抬起头来,用清亮的童音大声说道:“我要读书。”看到他一心向学的样子,亲戚不忍拒绝,就将范仲淹送到村里的私塾学习。
私塾里有十来个孩子,年龄都比范仲淹小。范仲淹起步比其他孩子要晚,所以他们经常嘲笑他说:“年纪这么大了,连《三字经》都不会,太差劲了。”听了这话,范仲淹心里很难过,但他没有泄气,从一笔一画学起,他学得是那么认真,练得那么刻苦,所以很快就能独立阅读了。
范仲淹还给自己订了读书计划,每天要读几本书,记多少字,背诵多少文章,都在他的计划之中。如果没有完成,坚决不去休息。冬去春来,转眼他就读了五年的书。这五年来,不管是北风呼啸的风雪夜,或者是炎热似火的盛夏天,范仲淹都伏案读书,没有一天休息时间。
私塾的同学读完了书,就结伴去爬树抓小鸟,或者是去村边的池塘摸鱼,叫范仲淹一起去,他都摇摇头表示拒绝。就是逢年过节,他也没落下功课。五年来他读遍四书五经,牢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一天,老师对范仲淹说:“你这几年,学业长进很大,我已经教不了你了,我有一个朋友在应天府南都学舍教书,我可以介绍你去那里。”就这样,求学心切的范仲淹又来到应天府南都学舍。
这是当时全国有名的一家私学书院。坐落在青山古柏之间,环境十分幽雅。加上这里聚集了许多才智俱佳的师生。到这样的学院读书,既有名师可以请教,又有许多同学互相切磋,还有大量的书籍可供阅览,况且学院免费就学,更使经济拮据的范仲淹求之不得。
只是书院太过有名,全国各地不少学子都慕名前来,所以入学需要经过考试。范仲淹考取了,从此又开始了他的苦读生活。
这年的冬天很冷,大雪纷纷扬扬地下着,整个天地铺了一层厚厚的白色。南都学舍里,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划破了灰蒙蒙的天空。范仲淹裹着单薄的衣衫,正捧着一本书如饥似渴地看着。
他的手已经冻得红肿,实在太冷的时候,就呵上两口气。面前的桌子上放着一个粗陶盘子,里面有一块四四方方的白糕。读得饿了,他拿起白糕吃了起来。仔细一看,哪里是什么白糕,分明是已经冻硬了的粥。
原来范仲淹来学舍读书,虽说已经免了学费,但生活费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亲戚接济的钱只有一点点,根本不够一日三餐。他不能像有些同学那样在学舍入伙,更不能在学舍门口的小摊上买烧饼吃。为了最大限度地节约开支,范仲淹想了许多办法。
后来,他想到可以自己买米煮粥。每天早上,他量出一杯米下锅煮成粥,将它分成两份,当成一天的饭食。没钱买菜,那就找点咸菜疙瘩下饭,这样也节约了吃饭的时间。
冬天的时候天气很冷,剩粥很快冻成了冰块,范仲淹就用刀将冰粥划成几块充饥。本来他的衣衫就很单薄,冰粥下肚更是冷得受不了,他就在屋子里蹦跳着取暖,一边跳还一边背文章。尽管生活这样艰难,范仲淹仍然积极乐观。
有一天,范仲淹才分好冰粥,一个同学有事找他。推门进来,同学看到桌子上摆着个盘子,里面四四方方一块白粥,冻得硬实。粥边还有个碟子,是切成块的萝卜干。范仲淹一边拿着书,一边有滋有味地吃着白粥。
同学看得目瞪口呆,说:“希文,你就吃这个?”范仲淹笑道:“这样也挺好,挺清淡的。”同学说:“这也太简陋了,你怎么受得了呢?”范仲淹摇摇头,只背了孟子的一段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那个同学听完非常感动。
同学的父亲是应天府的留守,回家后,他和父亲说起范仲淹的事。留守一听,觉得这个学生非常难得,在艰苦的环境里还能这样积极向上。感到这是教育自己儿子的好机会,就把范仲淹大大夸奖一番,让儿子向他学习,还让儿子把家里的美味佳肴带一些送给范仲淹。
过了两天,同学叫家人炖了一堆补品送到范仲淹屋里,对他说:“我父亲听说你发愤苦读的事,夸你将来必有作为,特地让我送些好吃的给你补充补充营养。”他一边说着,一边把菜肴端上桌子。
虽然才吃过粥,但范仲淹看着色香味俱全的菜,觉得更饿了。每天喝清淡的粥,对于一个青年人来说,营养完全不够。面对同学的好意,范仲淹本来想收下,一转念又改变了主意。他对同学说:“谢谢你和你父亲。你们的心意我领了,但是我不需要。我已经吃过饭了。”
“你那也叫饭?希文啊,你别和我客气,怎么说都有同窗之谊。天气这么冷。我也不想看你吃那种饭病倒。这个菜应该够你吃两天,过两天我再给你送来。”同学不容分说,将食品塞给范仲淹,转身就走了。
过了两天,约莫估计范仲淹吃完那些菜后,同学又带了一桌好菜前去找他。一进门,他就看到范仲淹端坐在桌边写文章,桌上的盘子里依旧是两块冰粥和萝卜丝。
“希文,你怎么又吃起白粥来了?上次我送的菜吃完了么?”没等范仲淹回答,他就发现他上次送来的食品原封不动地放在屋子的一角,顿时来了气;“你这人怎么回事?我送你饭菜是一片好心,你为何这样糟蹋?莫非我的饭菜还不能入你口么?”
范仲淹连忙起身施礼,然后解释道:“我非常感谢你对我的关心,这个情分我没齿难忘。但是师弟,你想,圣人有句话是‘贫贱不能移’。我范某也是大好男儿,怎么能靠你的施舍过日子呢?何况我已经吃惯了粥,也不觉得这是吃苦,如果吃了你带来的美味,有了对比,恐怕就是‘由奢入俭难’,再也吃不下粥了,所以请师弟你谅解。”
同学听完范仲淹的话惊呆了,他这才明白,平日里安安静静读书的范仲淹,原来是这样的安贫乐道,这背后,是自尊的人格。他心里不由感慨万分,对范仲淹说:“也罢,希文既然这样认为,我也就不勉强了。你如有困难,和我说一句,我必然放在心里,其他就不多说了。”说完,他恭敬地施了个礼,带着饭菜离开了。
后来,范仲淹就靠着这白粥,度过了数年的苦读生涯,成为我国宋朝有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但成名以后,他仍然保持着这种简朴的日子,贯彻了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本人也成了中国历史上忧国忧民、勤政爱民的典范,流传千古。
入选理由:
这个故事最能体现范仲淹的性格,自尊,自爱,自强。
阿离之言
写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无疑是个理想主义者。古代知名文人做官,都是有些理想的,大概是长期受到儒家教育,期望能够“达者兼济天下”。当然,泛泛而谈的人也有,清谈阔论最误国。还好,范仲淹不是。
范仲淹出身贫寒,一个人在外读书,真是把板凳坐穿了的。冬天很冷的时候,读书太过疲倦,他就用冷水洗脸;伙食很糟糕,吃的是烂糊糊的粥,别人都无法忍受,就他不觉得受苦。即使当官后,范仲淹也没改变这种艰苦朴素的精神。
他当的官也不大,最早从地方官开始。虽然官卑职微,却是罕见的做实事的好官。他兴修水利,最有名的就是他所主修的捍海堤;还重视教育,建立学宫,邀请知名学者讲学。
文人有其气节,范仲淹也是。才调到中央去当官的范仲淹,就干了件让人目瞪口呆的事情。当时宋仁宗当朝,刘太后独揽大权。太后生日的时候,这个皇帝要率领百官给太后祝寿,还行跪拜礼。这本是不合封建时代皇帝事亲的仪规的。但满朝的文臣武将慑于太后之威,不敢说。结果还是范仲淹上书反对,因而触怒太后,被贬往河中府。照理说,好容易从地方升到中央的人,又被贬下去,该痛苦万分,范仲淹却高高兴兴去了。按他的性格,宁可说出真理而死,也不肯沉默着活下去(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不过这次贬谪,范仲淹的声名却上了一个台阶。传闻他的同事在部门给他摆酒饯行,拿着酒杯对他说:“此行很光彩。”实际上,范仲淹一生被贬了三次,每一次都使他的名声更上一层楼。第二次被贬是阻止仁宗皇帝废后,结果被贬睦州。谏院的同事给他在十里长亭设宴,齐声夸他:“此行更光彩。”如果说这次被贬是他无聊管到皇帝私事的话,第三次上《百官图》讽刺宰相吕夷简越权,就是不畏权臣,大快人心的好事了。他被贬饶州,同事和亲戚朋友在郊外给他饯行,祝贺他说:“此行尤为光彩。”
范仲淹不是追求名节的人,但天下的士子们却很仰慕范仲淹这种气节,纷纷学习。这些人遵守教材要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当时的注重名节,实际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搞好思想教育,范仲淹作为楷模,非常到位。要是所有人都爱惜自己的声名,至少社会会比较清明。所以对于范仲淹来说,我们无需记住文学的他,当官的他,只需要记得,在某段时间内,他成为道德的标杆,这就足够。
-
柳泽传 柳泽,蒲州解人。曾祖亨,字嘉礼,隋大业末,为王屋长,陷李密,已而归京师。姿貌魁异,高祖奇之,以外孙窦妻之。三迁左卫中郎将,寿陵县男。以罪贬邛州刺史,进散骑常侍。 泽耿介少言
-
脑筋急转题目:水浒剧组去动物园拍戏,什么动物不会来? 脑筋急转解析:老虎不会来,因为老虎被武松打死了。 脑筋急转弯答案:老虎
-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译文]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这样的人)却不常有。 [出典]唐韩愈《马说》 注: 1、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
-
【原题】:同家德清侍尚书杨宝学山行先过上岩文书家谐季
-
《杂说》文言文训练题及答案 马 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
-
文言文考点梳理 文言文是我国文学艺术中的一块奇葩。那里有岳阳楼的壮美,有小石潭的幽静,有桃花源的迷人……提到文言文,我们就要着眼于中考。中考文言文试题,一般取材于课
-
天涯已自愁秋极,和须更闻虫语。乍响瑶阶,旋穿绣闼。更入画屏深处。喁喁似诉。有几许哀丝,佐伊机杼。一夜东堂,暗抽离恨万千绪。空庭相和秋雨。又南城罢柝,西院停杵。试问王孙,苍茫岁晚,那有闲愁无数。宵深谩与
-
作者: 方忠 薄荷酒的绿 柠檬的黄 松松的浮在上 "> 做梦梦到老公外遇是怎么一回事?
出轨是一个不受欢迎的词,可在婚姻和爱情中,人们总是不免提起它,遭遇它。爱情和出轨是什么关系?现在出轨似乎已经是一个见怪不怪的事情,这让很多人面对感情的时候,变得更加没有安全感。其实,出轨是一个很个人化
-
这是一首用平常口语描写闺情的词。上片写村姑们的穿着和黄梅时节结伴插秧的情景。身着红袖衣,成双成对的姑娘结伴插秧的场面,不难使人想见那劳动中有说有笑的快乐。这不仅反映出地方的风俗人情,也显示了她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