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天知命,顺其自然
乐天知命,顺其自然
每一个人都如一张纸、一枚硬币,无关正反,拥有两面。遇到不同的人或事,我们会有不同的心情和表情。或快乐、自信、骄傲,或失落、沮丧、绝望。人生百态,我们遇到喜怒哀乐,遇见酸甜苦辣,遇上天长地久,甚至逢上生离死别。
我们可能欢呼,可能平静,可能泰然自若。在时间的长河里,站在现实面前,我们有诸多心情,有众多选择。然而,没有一场雨不会停,没有一首歌唱不完,没有一种筵席能不散。这是生活之苦、之无奈、之无常。
所以,应对生活,我们需要别样的心境——乐天知命,顺其自然。
对此,南怀瑾先生认为,“乐天”就是知道宇宙的法则,合于自然;“知命”就是知道生命的道理,生命的真谛,乃至自己生命的价值。这些都清楚了,故不扰,没有什么烦恼了。
由此看来,“乐天知命”就是要活得清醒、达观,顺其自然。在生命行走的路途中,不断收获生命的意义,大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的意境。至此,此生才算非虚度也。
在人生的旅途中,如果能用这样的心境去生活,也便能够活得自在、清静、快乐了。这正是南先生的心境,也是南先生的生活智慧,更是南先生想要教会我们的人生哲理。
南先生是个乐天知命的人。他始终目标明确。换句话说,无论是在混乱时期,还是在和平盛世,南先生都能始终坚持自己的人生追求,不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完善自身的人生价值。例如,在学问上,他自始至终都专心致志地治学。不论遇到什么样的阻滞和挫折,他都能用豁达的心境去淡化烦恼,一心向学。
而在为人处世上南先生更是个随顺自然,从不矫揉造作的人。即便生活中也会出现一些不甚圆满的事情,但南先生从不勉强,总是能够坚持用自然之心泰然处之。
例如,人到了一定的岁数,出于操劳或是自然规律的缘故,头上总是会冒出些许白发。很多人不服老,或者是认为有白头发很不好看,于是会去染发。大家都知道,头发总是向下长的,这次染黑了,不久以后,发根又会冒出一圈白色。于是,必须一直染下去。
但是,南先生从不染发。当别人建议他染发的时候,他却委婉地拒绝了别人的好意。为此,他还作了一首诗:世人多畏发初白,却喜头颅白似银。免去风流无罪过,何须装扮费精神。渐除烦恼三千丈,接近仙灵一性真。对镜莞尔还自笑,依然故我我非新。
细细玩味这首诗,尽管滑稽风趣,却无不流露出南先生顺其自然的坦然心境。
我们不得不承认,就算我们站着不动,时间也会不停地走。纵然我们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时间也会牵着我们上前去。所以说,这世上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也许,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浮沉里,我们早已身心疲惫;也许,就算是天塌下来,我们也还能够顶天立地地坚持着自己的梦想,哪怕是踽踽独行,也能走得铿锵有力;也许,我们早已在漂泊无依中孑然一身;也许,我们还在患得患失中彷徨迷茫……总之,看尽了生命的无奈,看透了人生的百态,这以后,我们要做的不过就是乐天知命,顺其自然罢了。
让心情大起大落又如何?该来的总会来,该走的肯定会走。时下你苦你痛,你何必?不如学学南怀瑾先生吧,做一个能依顺自然的人。俗话说,三分人事七分天。该付出的时候付出,该埋头苦干的时候埋头苦干。拿得起的,就该放得下;拿不起的,就趁早放下。凡事莫强求,如此而已。
如若做到“乐天知命,顺其自然”也便能如陶潜一样拥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惬意了;也便能如南先生一样做到“处变不惊”、“荣辱不惊”了。这样的人,看似淡若天涯,不食人间烟火,其实他们并非等闲之辈,而是看透生命的真谛,在平淡和自然中熔铸生命的实心价值的智者。
现实中,我们是要做一个经不起大风大浪的人,还是愿意做一个能将一切曲折变故看淡,甚至无视的人?显而易见,什么样的心境决定什么样的命运。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有事必有缘,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自我、成就人生所需要的心境。而这,不也正是南先生所要教会我们的道理吗?
若是太累,那是因为心事太重,索性随顺自然吧,做一个乐天知命的人,豁达到底。回首相望,人生磨难不过如此。
-
语义说明:使人听后大为惊骇。 使用类别:用在「惊恐骇人」的表述上。 耸人听闻造句:01我这么说绝非耸人听闻,而是真有其事。 02这本书里所讲的都是耸人听闻的真实案例。 03最近发生的这几桩社会案件,实
-
吴起是两千四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不论是司马迁的《史记》,还是司马光的《资治通鉴》,都对他的生平有详细的记载。吴起具有极高的治军才能和军事天份,也可这样说,在相互攻伐的春秋战国时代,他助谁
-
笼中鹦鹉的文言文阅读 笼中鹦鹉(8分) 富商有段姓者,尝畜①一鹦鹉,甚慧,能迎客与诵诗。段剪其两翅,置于雕笼中。熙宁六年,段忽系狱②。及归,问鹦鹉曰:“吾半年在狱,身不由己,极其
-
王安石传 有少年得斗鹑①,其侪②求之不与,恃与之昵③辄持去,少年追杀之。开封当④此人死,安石驳曰:“按律,公取、窃取皆为盗。此不与而彼携以去,是盗也;追而杀之,是捕盗也,虽
-
戚继光字元敬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戚继光,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父景通,历官都指挥,署大宁都司,入为神机坐营,有操行。继光幼倜傥,负奇气。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嘉靖中
-
《待漏院记》文言文翻译 《待漏院记》选自《四部丛刊》本《小畜集》,作者王禹偁(chēng)。文章以宰相待漏之时的不同思想状态,将宰相分为贤相、奸相、庸相三个类型,褒贬之意
-
诗题一作《无题》。诗以凄冷的景象作渲染,写出对一位女子的苦苦思念以及无由相通的怅然。一说是诗人借情事抒发求贤若渴的情愫。">
-
语义说明:形容歌声响亮高妙。 使用类别:用在「歌声嘹亮」的表述上。 响遏行云造句:01这位声乐家的歌声,响遏行云,十分嘹亮。 02许多人被他那响遏行云的歌声吸引,纷纷佇足聆听。 03他将此首歌唱得如此
-
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子瞻和陶渊明诗集引 【原文】 东坡先生谪居儋耳[213],置家罗浮[214]之下,独与幼子过[215]负担渡海。葺茅竹而居之。日啖[216]荼芋[217],而华屋玉食之念不存于胸
-
【原题】:泰兴道本上人少时颇留意诗律已而遍历诸方卒无终岁之宁今垂五十矣自淮乡过於吴兴翌日来辞曰道本欲自越趋天童或自温趋江心问道於觉了二士愿闻一言为书五字以送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