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百家姓《冯(féng)》姓起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9 22:50:29阅读:2

9 冯(féng)

9 冯(féng)

【寻根溯源】

冯姓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来源于姬姓,为周文王之后,周文王的儿子毕公高有个后裔叫毕万,他的孙子有一支被封在冯城(今河南荥阳),其后人以邑为姓,世代姓冯。二是来源于归姓,是冯简子之后。春秋时郑国有个大夫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姓。

【变迁分布】

先秦时期,冯氏已经有迁徙居住于今山东者;而三国以前,冯氏还有迁至今四川及湖北者,河南冯氏则分布在今内黄、宝丰、焦作、南阳、安阳等地,其中潮阳为当时的大族。晋代末期,已经迁入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并在始平(今陕西兴平东南)、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颍川(今河南许昌)、上党(今山西长治)、京兆(今陕西西安)、弘农(今河南灵宝)等郡县形成望族。到了汉唐时期,冯氏繁衍的很快,从原来的发源地陕西,发展到了现今河南、河北、山西及福建等地。宋代时期,以四川、河南为多。明代时期,主要在山东、浙江、广东发展,在今以广东、河北、河南为最多。

【名人荟萃】

冯谖:战国时期一位高瞻远瞩、颇具深远眼光的战略家。齐国(今属山东省)人,曾辅佐孟尝君。在孟尝君遭齐王猜忌时,游说国君,使之威名重立。通过“薛国市义”、营造“三窟”等活动,冯谖为孟尝君立下了汗马功劳,使其政治事业久盛不衰。

冯异:东汉开国名将。颍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征西大将军,被刘秀封为阳夏侯。

冯梦龙:明朝文学家、戏曲家。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的作品比较强调感情和行为,最有名的作品为(《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三言与凌濛初的《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合称“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冯子材:晚清抗法名将。广西钦州人。咸丰间从向荣、张国梁镇压太平军,同治间累擢广西提督。中法战起,起用为广西关外军务帮办,大败法军于镇南关,攻克文渊、谅山,重创法军司令尼格里,授云南提督。甲午战争间奉调驻守镇江,官终贵州提督。治军四十余年,寒素如故。卒谥勇毅。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梦见宝贝

      梦见宝贝,五行主金,得此梦,辛金之象征,事业多有好运为人真诚,做事有恒久之毅力与野心,财运多可有所提升,凡事应谨慎对待,不可与他人间大打出手,秋天梦之吉利,春天梦之不吉利。

    • 章学诫《知难》“知之难乎哉”阅读答案及翻译

      知之难乎哉!夫人之所以谓知者,非知。 其姓与名也,亦非知其声容之与笑貌也;读其书,知其言,知其所以为言而已矣。读其书者,天下比比矣;知其言者,千。不得百焉;知其所以为言者,百不得一焉

    • 文言文《逸周书卷一命训解》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逸周书卷一命训解》原文及翻译   天生民而成大命,命司德正之以祸扶。立明王以顺之,曰大命有常,小命日成,成则敬,有常则广,广以敬命则度至于极。夫司德司义而赐之福禄,福

    • 《播种》鉴赏

      作者: 张俊山 阿明·雷哈尼一我爱美,是爱她不同一般;我爱动,为动的妩媚端庄;

    • 《踏莎行·二社良辰》赏析

        上片起首三句“二社良辰,千秋庭院。翩翩又见新来燕。”点节序,写环境,以燕子的翩然来归,喻朝廷的济济多士,同时也寄寓了词人对如同明媚春光的盛世的赞美与热爱,以及词人悠然自得的心情。“千秋”有秋千之意

    • 《齐天乐·蝉》赏析

        “一襟余恨宫魂断”。起笔不凡,用“宫魂”二字点出题目。据马缟《中华古今注》:“昔齐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故世名蝉为齐女焉。”词中带有浓郁的感伤色彩。词的起笔直摄蝉的神魂,从而

    • 七律·读报诗之一

      七律·读报诗之一 作者:毛泽东 反苏忆昔闹群蛙,今日欣看大反华。 恶煞腐心兴鼓吹,凶神张口吐烟霞。 神州岂止千重恶,赤县原藏万种邪。 遍寻全球侵略者,惟余此处一

    •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韩琮《暮春浐水送别》赏析

      暮春浐水送别 韩琮 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释: 凤城:京城 诗意: 花飞卉谢,叶茂枝繁,朋友出了京城,暮云

    • 古文辞类纂《刘子政论甘延寿等疏》全文

      刘子政论甘延寿等疏 郅支单于囚杀使者吏士以百数,事暴扬外国,伤威毁重,群臣皆闵焉。陛下赫然欲诛之,意未尝有忘。西域都护延寿、副校尉汤承圣指,倚神灵,总百蛮之君

    • 蠢蠢欲动造句六则

      语义说明:比喻人意图为害作乱。 使用说明:用在「急欲行动」的表述上。 蠢蠢欲动造句:01面对偷渡客蠢蠢欲动,海防单位随时都得严阵以待。 02敌军不断增援,蠢蠢欲动,我军早已做好万全准备。 03独宿在野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