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颐的人物小记与主要思想
程颐
进学不诚则学杂,处事不诚则事败,自谋不诚则欺心而弃己,与人不诚则丧德而增怨。
——程颐
简介
程颐(公元1033~1107年),字正叔,汉族,北宋洛阳伊川人,人称伊川先生。北宋哲学家,理学创立者之一。
人物小记
在北宋时期,福建将东县有个叫杨时的进士,他特别喜好钻研学问,到处寻师访友,曾就学于洛阳著名学者程颢门下。程颢死后,杨时来到洛阳伊川的伊川书院,求学于程颢胞北程颐门下。杨时那时已四十多岁,学问也相当高,但他仍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尊师敬友,深得程颐的喜爱,被程颐视为得意门生,得其真传。
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得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
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孚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之后,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世称“龟山先生”。
主要思想
在哲学上,程颐与程颢以“理”为最高范畴,以“理”为世界本原。程颐认为,理“冲漠无朕,万象森然已具”,是创造万事万物的根源,它在事物之中,又在事物之上。他认为,道即理,是形而上的,阴阳之气则是形而下的。离开阴阳就无道,但道不等于是阴阳,而是阴阳之所以然,“所以阴阳者,是道也”。他明确区分了形而上与形而下,以形而上之理为形而下之气存在的根据。他又从体用关系论证了理和事物的关系,认为理是“体”,而事物是“用”。他说:“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他肯定了体用的区别及其联系。
程颐承认世界万物都有其规律,天之所以高,地之所以深,万事万物之所以然,都有其理。他进一步认为,“一物之理即万物之理”,天地间只有一个理,这理是永恒长存的。这样,他就把事物的规律抽象化、绝对化,使之成为了独立的实体。
程颐承认每一事物发展到一定限度,即向反面转化。他说:“物极必反,其理须如此”。他还提出物皆有对的思想,说“天地之间皆有对,有阴则有阳,有善则有恶”。这反映了他的辩证法观点。
关于人性问题,程颐以为人的本性,即是人所禀受的理,于是提出“性即理也”的命题。他认为,性无不善,人所以有善与不善,是由于才的不同。才是由气而来的,气有清浊不同,故才也有善与不善之分。他认为,“论性不论气不备,论气不论性不明”,只讲本然的善性,不能说明人何以有恶;只讲气禀之性,则不能说明人性本善。
程颐论述为学的贲法说:“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入道奠如敬,来有能致知而不在敬者”。兼重敬与致知,把两者统一了起来。程颐根据《大学》提出自己的格物致知说。他说:“格,至也。物,事也。事皆有理,至其理,乃格物也。”认为格物即是穷理,即穷究事物之理,最终达到所谓豁然贯通,就可以直接体悟天理。他所讲的穷理方法主要是读书、论古今人物、应事接物等。关于知、行关系问题,程颐主张以知为本,先知后行,能知即能行,行是知的结果。
-
梦见胡桃是什么意思梦见胡桃,这是欢乐和友好的重要象征,意味着你将保持长久快乐心情。男人梦见胡桃,预示着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女人梦见胡桃,预示着心想事成,一切顺心。www.zgjm.net商人梦见胡桃,
-
上片从闺中人的视角咏雪,首先通过室内景写天气之寒冷,为下文咏雪作铺垫。“玉壶”句,室内的王壶上结了一层晶莹透亮的冰,取暖香炉内的香也烧成了灰烬。接着描写的视角由内而外。闺中女主人公起床掀开绣帘一看
-
我们穷么?我们穷么?我没有拿这个问题,请教过人。不过我知道它一定有两个完全相反的答。一个是“我们不穷”;一个是“我们真穷”。我自己的答,也是这样,也是两个—— 一个是穷,一个不穷。我作答的理由,恐怕与
-
杨氏之子文言文及翻译 《杨氏之子》是一篇小学生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杨氏之子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
-
历史上最著名的杀医者,估计就是曹操了,著名神医华佗成了他的刀下冤魂。其实,曹操可以杀很多人,就是不能杀医生。事实上,他杀华佗之后是懊悔的。
-
《柳宗元·石涧记》文章鉴赏 石渠之事既穷①,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②,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③。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④。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⑤,响若
-
曾国藩:天道忌巧,天道忌贰,天道忌盈。天道忌巧,是指不要走捷径,人生的路一步一步地走,世上没有捷径可走,要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去做。
-
社里诗人,尘外江村。甚终朝、关定柴门。酾泉行药,钓月耕云。间是谁欤,今隐者,古山君。老子虽贫,尽办清尊,但休嫌、俗壮轮*。他时有暇,准去寻春。把竹边梅,松下石,可平分。
-
孝丐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丐不如其乡里,明孝宗时,尝行乞于吴。凡丐所得,多不食,每贮直之竹筒中。见者以为异,久之,诘其故,曰:“吾有母在,将以遗之。”有好事者欲窥其究,迹之行。行里
-
张肯堂,字载宁,松江华亭人。天启五年进士。授浚县知县。崇祯七年,擢御史。明年春,贼陷凤阳,条上灭贼五事。俄以皇陵震惊,疏责辅臣不宜作秦越之视,帝不问。出按福建,数以平寇功受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