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容斋随笔·吕子论学》译文与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8 22:52:16阅读:47

吕子论学

吕子论学

【原文】

《吕子》曰:“天生人而使其耳可以闻,不学[1],其闻则不若聋[2];使其目可以见,不学,其见则不若盲;使其口可以言,不学,其言则不若暗[3];使其心可以智,不学,其智则不若狂。故凡学,非能益之也,达天性[4]也,能全天之所生,而勿败之,可谓善学者矣。”此说甚美,而罕为学者所称,故书以自戒。

【注释】

[1]不学:如果不学习。[2]其闻则不若聋:他的听力还不如聋子。[3]喑:哑巴。[4]达天性:知晓天性之理。

【译文】

《吕氏春秋·劝学》中说:“天创造了人而让人的耳朵可以听见,如果不学习,人的听力还不如聋子;让人的眼睛可以看见东西,如果不学习,人的视力还不如瞎子;让人的嘴可以讲话,如果不学习,人讲话的能力还不如哑巴;让人的心可以思考,如果不学习,人的智力还不如疯癫的人。因此所有学习的功能,并不能够使人的天赋增加,却可以使天赋得到充分发挥。能全面地发挥天生潜能,而不荒废人的天赋,可以称作是善于学习了。”这种说法很精辟,但很少被学者所称赞,所以写下来告诫自己。

【评析】

这篇文章引用吕子的一段话,讲述的是上天赐予人们耳朵、眼睛、嘴巴、思维,如果不经过学习,还不如聋子、瞎子、哑巴和傻子知道得多。为我们讲述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后天学习的作用,不是能增添天生本能,而是能调动天生本能充分发挥,能创新。人的才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生而知之的人不存在,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在造就人才方面是起决定作用的。“神童”由于后天不好好学习而沦为“庸人”的,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本来不是“神童”、“天才”,但由于坚持不懈地奋发努力,而成为举世闻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的却大有人在。科学家曾经对爱因斯坦的大脑进行过验证,证明他的大脑和别人没有什么不同,反而还有些迟钝,小时候同学和老师总是欺负他,父母甚至担心他今后的生活都会成问题.爱因斯坦不是神童,大学考了两次才被录取,毕业后到一家专利局当了7年职员,他在艰苦的条件下顽强学习和工作,终于奠定了相对论的基础。人是否能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作者引用吕子劝学的这段话,对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招魂》原文与鉴赏

    作者: 李志慧 【本书体例】 "> 触龙说赵太后

    触龙说赵太后 作者:刘向 原文 赵太后(1)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2)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

  • 注释赏析《庆全庵桃花[宋]谢枋得》诗词意思解释

    庆全庵桃花   [宋]谢枋得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避秦:指为躲避秦末战乱而隐居深山。典出陶渊明《桃花源记》。花飞莫遣随流 "> 《江南春・秋风清》赏析

    此词以清丽宛转、柔美多情的笔触,以景起,以情结,以景寄情,情景交融,抒写了女子怀人伤春的情愫。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评此词云:“观此语意,疑若优柔无断者;至其端委庙堂,决澶渊之策,其气锐然,奋仁者

  • 梦见巨龙盘旋

    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中华上下五千年都非常尊崇龙,梦见龙是一种好运的征兆,表示你近期的运气会上升,要好好把握现有的工作机会,会有职位上升的空间。

  • “陶璜,字世英,丹阳秣陵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陶璜,字世英,丹阳秣陵人也,仕吴历显位。孙皓时,阯太守孙谞贪暴,为百姓所患。南中监军霍弋遣杨稷与毛炅、董元等自蜀出交阯,破吴军于古城,斩大都督修则、交州刺史刘俊。吴遣虞汜为监

  • 李 唐《题画》古诗鉴赏

    画上题诗,是我国绘画艺术的一大特色。李唐这首《题画》诗,就是其中较早的著名作品之一。"> 肖组词|肖的组词

    【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的非常逼真。 【生肖】也称属相,是中国和东亚地区的一些民族用来代表年份和人的出生年的十二种动物 【不肖】①子不像父②不成材 【肖似】犹相似,相像 【神

  • 高濂《山满堂观柳》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高濂:山满堂观柳 高濂苏堤跨虹桥下东数步,为余小筑数椽,当湖南面,颜曰“山满楼”。余每出游,巢居于上,倚栏玩堤,若与檐接。堤上柳色,自正月上旬柔弄鹅黄,二月娇拖鸭绿,依依一望,色再撩人,故诗人有“忽见

  • 淮阴侯列传文言文翻译

    淮阴侯列传文言文翻译   《淮阴侯列传》出自《史记卷九十二·淮阴侯列传第三十二》,作者司马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淮阴侯列传文言文的翻译,欢迎大家的阅读。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