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王国维《人间词话·两首《蝶恋花》》经典解读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8 22:48:20阅读:335

王国维《人间词话·两首《蝶恋花》》经典解读

两首《蝶恋花》

宋直方《蝶恋花》:“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谭复堂《蝶恋花》:“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可谓寄兴深微。

王国维在这两首词中,分别拈出两句,发出“寄兴深微”之叹。先看第一首:

蝶恋花

宋直方

宝枕轻风秋梦薄,红敛双蛾,颠倒垂金雀。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

偏是断肠花不落,人苦伤心,镜里颜非昨。曾误当初青女约,至今霜夜思量著。

被拈出之句:“新样罗衣浑弃却,犹寻旧日春衫著。”从此刻穿在身的新衣服上,却还想嗅到旧衣服的味道,生活在明末清初时代的宋直方,暗含着对前朝的怀念。

再看第二首:

蝶恋花

谭献

帐里迷离香似雾,不烬炉灰,酒醒闻馀语。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

莲子青青心独苦,一唱将离,日日风兼雨。豆蔻香残杨柳暮,当时人面无寻处。

被拈出之句:“连理枝头侬与汝,千花百草从渠许。”暗含不会舍弃以前的东西,以前的东西都是千丝万缕,已经和现在的自己息息相关了。

下阕似乎更悲戚,情感也更明显。莲子表面看起来青青的,实质上它的内心却是苦的。歌罢将离别,离去自是匆匆,一天天的路程风雨相交。只剩下这豆蔻残香,日暮之柳,而昔日的人早已无处追寻,抱怨、不满之意溢满全词。

谭献和宋直方一样都是生活在改朝换代的时代。谭献生活在清末,所寄托的,也就是不会忘记前朝,眷恋清朝时代的辉煌。

而王国维独独欣赏这两句,或许跟词里面寄托的情绪有关,要知道王国维生活的时代更是乱世,这样的世界和他的理想之国是相差甚远的。他在欣赏两位词人的这两句词的时候,对于他自己此时的心境,何尝又不是一种寄兴深微呢。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中国历代文人临终前的绝唱

    一、李斯 言行举止:秦相李斯腰斩前对一同伏诛的儿子说道:牵犬东门,乃可得乎? 小评:临刑前,给自己的儿子竟侃侃谈起了往日的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 李斯可真够幽默的,杀了一辈子人,终于轮到自己被杀

  •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老苏先生墓志铭 欧阳修 有蜀君子曰苏君,讳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也。君之行义修于家,信于乡里,闻于蜀之人久矣。当至和、嘉祐之间,与其二子轼、辙偕至京师,翰林学士欧阳修得

  • 《老光棍勃鲁姆费尔德》作品分析

    奥地利表现主义*文学著名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名篇。写于1915年。最初的标题是《城市的狗》。死后由他的好友马克斯·勃罗德整理发表。 小说描写了一个老光棍勃鲁姆费尔德傍晚归家和第二天上班时的情

  • 茶馆名联大全 烟自抽,茶自酌,说长说短自有天

    七度卢仝碗; 三篇陆羽经。 【简释】卢仝:唐人,嗜饮茶,著有《茶歌》。陆羽:唐代“茶圣”,著有《茶经》三篇,是我国关于茶的最早著述。 《走笔谢孟谏议新茶》诗云:

  •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杜牧《清明二首》全诗赏析

    怅诗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赏析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

  • 左传全集《齐晋平阴之战》原文赏析与注解

    齐晋平阴之战 (襄公十八年) 【题解】 襄公十六年晋国召集诸侯在湨梁会盟,齐国的使者表现得傲慢无礼,于是两年后,晋国便召集了十几个国家组成联军共同讨伐齐国。 【原文】 冬十月,会于鲁济,寻湨

  • 皇太极,皇太极简介,皇太极秘史,爱新觉罗皇太极

    皇太极,或作黄太吉、洪太时、洪太主、红歹是等,均为同音异写,也有称为阿巴海,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八子,从小就受到努尔哈赤的喜爱,皇太极的生母叶赫纳喇氏,名叫孟古姐姐,是女

  • 始得西山宴游记初中文言文

    始得西山宴游记初中文言文   原文:自余为僇(lù)人,居是州,恒惴(zhuì)栗(lì)。其隙(xì)也,则施施(yíyí)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

  • “李澄,辽东襄平人,隋蒲山公宽之远胄”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李澄,辽东襄平人,隋蒲山公宽之远胄。以勇剽隶江淮都统李垣府为偏将。又从永平节度李勉军,勉帅汴,表澄滑州刺史。李希烈陷汴勉走澄以城降贼希烈以为尚书令节度永平军。兴元元年,澄

  • 汉语修辞手法系列「什么是点面」

    在语言形式上,“点”和“面”界限分明;在语义内容上,“点”从属于“面”。在语义重点上,点面格有时侧重于“点”,强调其典型性和代表性;有时侧重于“面”,强调其整体性。">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