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南怀瑾讲演录(2004—2006)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8 00:35:46阅读:917

【3234】南怀瑾讲演录(2004—2006)

(东方出版社,19.8万字,2015年5月第1版,52元)

△2004—2006年,南怀瑾旅止上海时的系列讲演汇编。分5章:①读书和工商文化;②大会计?③人文问题;④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管理;⑤中国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

○对自己评价:一无是处,一无所长。

○“名利本为浮世重,古今能有几人抛。”

○伊藤博文:“计利应计天下利,求名当求万世名”。

○“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骄”。

○世上人做了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

○人生以人生为目的,没有另外的答案。

○“儿女如眉毛”、“兄弟如手足”、“夫妻如衣服”。

○南怀瑾一辈子读书超过十万卷。

○无论身处困境时的安贫乐道,尽心著述;还是名满天下后谦虚谨慎,都显示了一种安之若素、虚怀若谷的人格精神。

○“原来名士真才少,偏是僧家俗气多”。

○龚自珍:“著书都为稻粱谋”。

○“一代做官九代牛”。“一家温饱千家怨,半世功名百世愆”。

○有人说五教同源,老百姓讲,“荷叶荷花莲蓬藕,糯米糯谷老糟酒”,都是一个东西。这是中国文化的大度。

○孔子《易经系传》:“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现在是今之学者为钱。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这个世界政治学的大目标: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安居乐业。

○纪晓岚,看文章,评价:“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云,离题万里。

○一个著作,可以流传千古,才够得上是著作。

○老子:“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一九八四年以后转运了,有二百多年的好运。

○国家的统一在文化。

(2017年10月11日晨0:35阅毕)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上一篇: 沈从文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吃糟饼》文言文翻译

      《吃糟饼》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吃糟饼》文言文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人家

    • 中国的特殊诗体“诗钟”

      中国的特殊诗体“诗钟” 中国清末产生了一种特殊的诗体——诗钟,它是“律诗”讲求对仗的两联和“对联”的混血产物。有时

    • “王瑜,其先范阳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王瑜,其先范阳人也。父钦祚,仕至殿中监,出为义州刺史。瑜性凶狡,然隽辩骁果,骑射刀笔之长,亦称于当代。起家累为从事。天福中,授左赞善大夫。会濮郡秋稼丰衍,税籍不均,命乘

    • 公孙仪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公孙仪文言文阅读练习题与参考答案   文言文阅读(6分)  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

    • 《竹》赏析

        这首五言律诗是吟咏竹子的,但与一般泛咏景物之作不同,根据诗意,所咏之竹当实有所指,这须待读完全诗才能明白。诗的前四句摹写竹之形状,但写的角度却极富于变化:一、二句一俯一仰,一是下写竹子入水之态,一

    • 5000年来,最触动心灵的10句诗词!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感悟】这两句诗出自苏轼的《和子由渑池怀旧》: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

    • 秦穆公羊皮换贤的故事

      秦穆公五年(公元前655年),秦穆公派公子絷到晋国代自己去求婚。当年晋献公灭虞,俘虏了虞公及其大夫井伯、百里奚。百里奚是虞国的亡国大夫,很有才能。晋献公本想重用他,但百里奚却宁死不从。这次,有个大臣对

    • 《将进酒》赏析

        这首诗将一个宴饮歌舞的场面写的缤纷绚烂,有声有色,形神兼备,兴会淋漓,并且以精湛的艺术技巧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这首诗的前五句描写一幅奇丽熏人的酒宴图,场面绚丽斑斓,有声有色,给读者极强烈的

    • 《满江红·自豫章阻风吴城山作》赏析

        满江红,双调九十三字,前阕四仄韵,后句五仄韵,前阕五六句,后阕七八句要对仗,例用入声韵脚。以岳飞词《满江红·怒发冲冠》最为有名。南宋姜夔始用平声韵,但用者不多。题中“豫章”,今江西南昌市。“吴城山

    • 《醉翁亭记》课文原文及译文

      《醉翁亭记》课文原文及译文   《醉翁亭记》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下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