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记》鉴赏
作者: 吴小如
欧阳修
折檐之前有隙地,方四五丈,直对非非堂(1)。修竹环绕荫映,未尝植物(2)。因洿以为池(3),不方不圆,任其地形;不甃不筑(4),全其自然。纵锸以浚之,汲井以盈之,湛乎汪洋,晶乎清明,微风而波,无波而平。若星若月,精彩下入。予偃息其上(5),潜形于毫芒(6),循漪沿岸(7),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斯足以舒忧隘而娱穷独也!
乃求渔者之罟(8),市数十鱼(9),童子养之乎其中。童子以为斗斛之水,不能广其容(10),养活其小者而弃其大者。怪而问之,且以是对。嗟乎!其童子无乃嚚昏而无识矣乎(11)!予观巨鱼枯涸在旁,不得其所;而群小鱼游戏乎浅狭之间,有若自足焉。感之而作《养鱼记》。
这篇《养鱼记》,可以说是抒情与讽刺兼而有之的杂文。题曰:“养鱼”,而文章一半篇幅都用在对鱼池的描绘上。先从位置写起,说明这小池“直对非非堂”。再写鱼池形成的原因,那是由于一块有未种花草的空地,便用来挖成一个不方不圆不大不小的上坑,然后注入清澄的井水,使之成为池塘。池塘虽小,却是足供作者休息和散步的好地方。凭了作者艺术的素养和丰富的想象,竟然在这小小的池边获得了精神寄托,“渺然有江湖千里之想”,并且“足以舒忧隘而娱空独”,这确是朴实无华的抒情妙笔。
至于这小池之所以能引起作者的兴趣,则由于它具备以下的优点:其一,它虽由人工挖浚,却能“不方不圆”、“全其自然”,得天真之趣;其二,池水“汪洋”而“清明”,有风时微波成漪,无风时平静澄澈,无论星月还是须眉,都能映在池中,毫芒毕现(文中所说的“潜形于毫芒”,兼有池水清澄,使自己须眉都映入其中,看得一清二楚的意思)。所以写作者在此偃息或散步,乃有一种自足之感;即使心有“忧隘”(有忧愁而想不开的事),处境“穷独”(孤寂无聊之渭),也尽得舒展而足以自娱了。可见前半篇那一段绘景状物之文,都是为抒情的目的服务的。其实那个小池塘也未必真如作者笔下所描述的那么美好,但从作者在描述时所流露的情趣来体察,便知道作者在这小天地中具有“审容膝之易安”之乐而怡然自得了。
读者自然要问,为什么文章的后半篇作者要借养鱼一事来发牢骚,并且借题发挥加以讽刺呢?这就要从欧阳修的生平及其整个著作中去寻求答案了。欧阳修并非一位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凡庸之辈,这一点毋庸细表;而欧在写此文时还不到30岁,其壮志豪情也还未受到任何挫折。不过他本人在洛阳这几年中,似乎并不以当时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待遇为满足,所以他才有“忧隘”、“穷独”之感。用句古话说,欧阳修是绝对不甘做“池中物”的。于是文章才有后半篇。作者借童子只养小鱼,而把大鱼丢在岸上任其枯涸发了一通牢骚,这种借题发挥原是写讽刺小品的应有之笔。关键在于这同前半篇究竟有什么联系。从表面看,鱼是有幸有不幸的。大鱼“不得其所”而小鱼“有若自足”,当然太不公平了。而这一不公平的局面却是由“童子”之“嚚昏而无识”造成的。作者对童子的斥责正是对当时社会上主宰命运和人为地制造不公平事件的人的批判。但我认为作者写此文的真正用意,却在于通过大鱼枯涸在岸,小鱼自足于水的生活现实对自己出处进退做出了切身反省。自己究竟是满足以现状,在池塘中自得其乐的“小鱼”呢,还是正被人置于池外,终不免因枯涸而死的“大鱼”?这样,前半篇的抒情部分实际上成了自我讽刺,所谓“渺然有千里江湖之想”不过是一种主观的憧憬,一切自我安慰或自我陶醉的虚幻之梦。而作者当时所处的留守推官的职位,实际上仅仅是一泓小小水池,一个不大不小不方不圆的坑塘而已。而象欧阳修这样一条“大鱼”,即使能游入池中,在这样斗斛之水的容量之下,也没有多少闪转腾跃摇头摆尾的余地。枯涸而死固然委屈了大鱼,放入池中难道就“得其所”了吗?然则这篇文章的讽刺内容实包括讽世和自嘲两个方面,因为作者早已清醒地认识到自己当时的生活面和政治环境还是处于“忧隘”与“穷独”之中,同那枯涸在池边的大鱼实际上是相去无几的。作者所谓“感之而作”,其所“感”内涵正在于此。而以抒情的笔触作为自我嘲讽的手段,则是欧阳修这篇杂文的创新独到之处,必须表而出之。
-
风格即其人 闻一多先生论唐诗颇有妙语,如说:“淡到看不见诗了,才是真正孟浩然的诗,不 "> 邱少梅《凭栏处愁绪生》散文鉴赏
栏杆,常常是诱发人伤感的机关。好端端的人,独自站在栏杆上,望春花秋月,望云卷云舒,望苍苍长天与渺渺春秋,也將无端地哀上心头,生出诸多愁绪。更何况本是伤心人?伤心人常抚伤心物,伤心物惹发人伤心。 特别
-
语义说明:形容分散而不完整、不团结。 使用类别:用在「溃散瓦解」的表述上。 四分五裂造句:01满清末年,由于列强入侵,使中国陷于四分五裂的状态。 02不同派系的权力之争,使这个集团四分五裂,分崩离析。
-
我们的甜房子这是五岁的儿子给我的命题作文:“妈妈,你写‘我的家庭’。”“为什么?”他答非所问:“写我们怎样去旅游,写我们在家做啥了,玩啥了,吃啥了……”“写不写你和姐姐打架?”我打断他的话,问。“噢,
-
凌虚台记凌虚台记 【原文】 国[84]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85]山者,莫近于扶风[86]。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
-
公冶长背诺文言文翻译 《公冶长背诺》是一篇典故,出自《青州府志》,作者是嘉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冶长背诺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古文原文 世传公冶长能解
-
欧阳永叔游鯈亭记 禹之所治大水七,岷山导江,其一也。江出荆州,合沅、湘,合汉、沔,以输之海。其为汪洋诞漫,蛟龙水物之所凭,风涛晦冥之变怪,壮哉!是为勇者之观也
-
《送东阳马生序》文言文知识点 送东阳马生序 1、文学常识、作者 明朝著名文学家 宋濂 2、重点字词解释。余幼时即嗜学:喜欢,爱好。 致书:得到书。这里是买书的意思。
-
杨霆字震仲。少有志节。以世泽奏补将仕郎,铨试第一,授修职郎、桂岭主簿,有能声。又五中漕举,改鄂州教授,迁复州司理参军,转常、澧观察推官,擢知监利县。县有疑狱,历年不决,霆未上,微服
-
秋瑾的小诗“对酒”作于1905年,即光绪三十一年。庚子事变,八国联军入侵,国事板荡,中华民族濒临灭绝的危险,而满清王朝腐败不堪,鉴湖女侠愤然而起,她本出身书香门第,却不愿做娇花弱柳,为探索救国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