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之前》鉴赏
作者: 曹增渝
唐弢
在昏夜里我看见一个牢笼,铁的围墙,石的栏栅。
虽然它并没有关住什么,但也毕竟关住了一件东西:空虚。
空虚磨尽了一切。
黎明之前,在熟睡着的群众中间,突然出现了希望。愤火烧热了它,象一只雄鸡似的,在石墩上磨了下尖喙,竖起颔毛,开始和空虚搏斗起来,血花四溅,白色的羽毛纷纷地落下来,落下来。
它战胜了空虚。
希望定了定神,真的,它战胜了空虚,然而,它发现自己是在牢笼里,铁的围墙,石的栏栅。
胜利,伴着希望,在牢笼里。
在昏夜里我看见一个牢笼,铁的围墙,石的栏栅。虽然它并没有关住什么,但也毕竟关住了一件东西:黑暗。
黑暗吞没了一切。
黎明之前,在熟睡着的群众中间,突然出现了光明,愤火烧红了它,象一条斗鱼似的,在急流里挺了下身子,摇动尾巴,开始和黑暗搏斗起来,血花四溅,银色的细鳞纷纷地落下来,落下来。
它战胜了黑暗。
光明定了定神,真的,它战胜了黑暗,然而,它发现自己是在牢笼里,铁的围墙,石的栏栅。
胜利,伴着光明,在牢笼里。
然而,胜利终于是胜利。这世界上将不再有黑暗,空虚。
希望的羽毛,光明的细鳞,它们被摒在牢笼的外面——辽阔的祖国的疆域上。在沃土里播种,在风雨里发芽,在血水里长大,开出了美丽的花朵:自由。
胜利终于是胜利。
虽然现在还免不了是刀光,血影,但在刀光和血影里,人们望见了黎明。
1939年3月5日
在这篇散文诗里,作者仿佛超出了自己当下的实际处境,俯瞰着眼前的社会现实,用一种象征的语言,抒写着自己焦灼的观感和热切的期望。
昏夜中的牢笼,这是沦陷区人民生活境况的一种象征。“空虚磨尽了一切”,“黑暗吞没了一切”。失败主义和悲观主义的情绪广为流行。然而,要坚持抗战,要争取抗战的胜利,就必须唤起群众的希望,让群众看到光明。作品中所着意描绘的希望与空虚的搏斗、光明与黑暗的搏斗,既是对当时的爱国进步人士战斗姿态的生动反映,也是作者内心情感和期待的外化。
作品一个突出的优长之处在于它能够把抽象的题旨转化为具体鲜明的艺术形象,从而成功地诉诸读者的感情体验。
这里,作者不是简单地选用了两个比喻(“雄鸡”与“斗鱼”),而是具体地展开了对喻象的生动描述。如写希望“象一只雄鸡似的,在石墩上磨了下尖喙,竖起颔毛,开始和空虚搏斗起来,血花四溅,白色的羽毛纷纷地落下来,落下来”,写光明“象一条斗鱼似的,在急流里挺了下身子,摇动尾巴,开始和黑暗搏斗起来,血花四溅,银色的细鳞纷纷地落下来,落下来”。两段形象的摹写一方面以相同的句式构成整齐的排比,另一方面又以精粹的笔墨传达出了喻象的英姿和神采,使其成为整个艺术情境的构图中心,取得了独特的艺术效果。
作品中写道,希望和光明唯其在战胜了空虚和黑暗之后,才发现自己是在牢笼里,这种叙述也是大有深意的。
在空虚和黑暗中熟睡的人们是永远也不可能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真实处境的。只有唤醒他们,用光明照亮他们的心,人们才能奋起抗争,打碎牢笼,赢得自由,才能真正迎来黎明的曙光。
这大约正是这篇散文诗的主题所在。
-
饮水词钞序 杨芳灿 倚声之学,惟国朝为盛。文人才子,磊落间起。词坛月旦,咸推朱陈二家为最。同时能与之角立者,其惟成容若先生 "> 席慕蓉《旧日的故事》抒情散文鉴赏
作者: 席慕蓉 【原文】: 小红门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续继做的;有很多人,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见到
-
有哪些描写中秋节的文言文 元好古,字敏之,性识颖悟,博闻强记,工诗。南渡时卒于北兵之难。《中秋无月》:佳辰无物慰相思,先赏空吟昨夜诗。莫怪更深仍坐待,密云或有暂开时。
-
“瓜田李下”一词源于“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意指正人君子要主动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嫌疑。 出处 南宋·郭茂傅《君子行》:“君子防未
-
“秋草生庭白露时,故园诸弟益相思”,值此白露时节,秋草已生满庭院,更加思念远在长安的亲人。“秋草”、“白露”更加形象的体现出秋天的清冷,为下文抒别情离思定下基调。南朝宋诗人谢惠连有《捣衣》诗,亦写
-
经典文言文语句 不及黄泉不相见,任尔人间飞百年。奈何桥畔轮回转,定携素手至桑田。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浮生一梦千重变,
-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鵷鵮,子知之乎?夫鵷鵮发于南海,而飞于
-
作品:进学解 简介本篇选自《昌黎先生集》。它借助师生对话的方式,反复强调要埋头进德修业,不必计较上司的公不公、明不明和自己的过不过。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是用
-
疏枝冷蕊,腊前时初破。年后才多玉妃堕。问梅轩白发,寂对空株,期三百六十,谁同幽坐。孔方兄善幻,半幅溪藤,貌出缁尘素衣*。当盛暑展图看,据失炎蒸,甚欲摘倾筐三个。又却被、旁人劝休休,怕他日盐羹,凤毛无和
-
尚书度支郎中天章阁待制王公神道碑铭 欧阳修 公讳质,字子野,其先大名莘人。自唐同光初,公之皇曾祖鲁公举进士第一,显名当时,官至右拾遗,历晋、汉、周。而皇祖晋公,益以文章有大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