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王龙舒劝诫》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8 00:04:06阅读:989

王龙舒劝诫①

【原典】

喜怒、好恶、嗜欲②,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折情③为善,灭情为圣。甘其饮食,美其衣服,大其居处,若此之类,是谓养情;饮食若流,衣服尽饰,居处无厌④,是谓纵情。犯之不校,触之不怒,伤之不忍,过事堪喜,是谓折情。

【注释】

①王龙舒:王日休,字虚中,庐州(今安徽合肥)人,为学博通经文,性格端静简洁。南宋高宗时,举国学进士,弃官不就,在家训传六经及诸子之书数十万言。一日忽尽捐前学,说:“以往皆是业习,非究竟法,吾将归向西方。”自此后精进念佛,撰有《龙舒净土文》,劝导所有的人,都应归依净土法门。其文深入浅出,至详至恳,因而广行世间。此文详《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十,节选有缺。原文为:“喜怒好恶嗜欲皆情也。养情为恶。纵情为贼。折情为善。灭情为圣。甘其饮食。美其衣服。大其居处。若此之类是谓养情。饮食若流。衣服尽饰。居处无厌。若此之类是谓纵情。犯之不校。触之不怒。伤之不怨。是谓折情。犯之触之伤之。如空反生怜悯愚痴之心是谓灭情。悟此理则心地常净。如在净土矣。”②嗜(shì)欲:感官上的追求享受。③折情:压抑情感。④无厌:不满足。

【译文】

开心、生气、喜欢、厌恶、爱好、欲求,都是因为情感而产生的。所以培养情感是作恶,放纵情感是为贼,约束情感是向善,祛除情感是成圣。享用精美的饮食,穿着华丽的衣服,居住宽大的房舍,诸如此类,都是培养情感的行为;饮食务求豪奢,衣服追求华贵,房屋不厌宽大,诸如此类,都是放纵情感的行为;别人触犯自己不计较,冲撞自己不生气,伤害自己不报仇,指出自己的过错很开心,诸如此类,都是约束情感的行为。

【延伸阅读】

金代大诗人元好问,有一次在路上遇见了几个捕捉大雁的人,聊天的时候说起一桩奇事。捕雁者说:“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元好问听完后十分感动,就买下了这对大雁,安葬了它们,累石头成丘,名叫“雁丘”,还为它们填了一首词。这就是著名的《雁丘词》。词云:“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雁尚如此,人何以堪!既生人世间,就必然与人交往,有人就必定有情,如何可以灭情呢?魏晋名士王戎的儿子死了,山简去看望他,王戎悲不自胜。山简说:“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戎回答说:“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世说新语·伤逝》)王龙舒晚来弃儒皈佛,所以劝诫中也完全是佛教的思想,万物皆空,何来人情?所以他以“灭情为圣”。其实佛门也并非真无情,只不过是没有私人的情感罢了。相传禅宗的两位才俊曾先后作偈语,神秀说:“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时惹尘埃。”慧能说:“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神秀心中还不时有情丝萦绕,而慧能则已经是一片澄明之境。身在佛门,才高若此,情也难断,何况辗转于红尘的我辈凡众呢?吴亮大抵也是红尘中的人,所以他没有全盘照搬王龙舒的劝诫,而是以“折情”为接受的底线。既然不愿脱离尘世,在享受人间温情的同时,也难免为情所累,所以李贺感叹“天若有情天亦老”。理想的做法,莫过于各退一步,不沉湎于情,也不汲汲于空,“折情”或许刚刚好。

【原典】

张文定①公曰:“谨言浑不畏,忍事又何妨?”

【注释】

①张文定:张齐贤(942~1014),字师亮,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南)人,徙居洛阳,进士出身,先后担任通判、枢密院副使、兵部尚书、吏部尚书、分司西京洛阳太常卿等官职,还曾率领边军与契丹作战,颇有战绩。为相前后二十一年,对北宋初期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都做出了极大贡献。宋真宗大中祥符七年,卒,赠司徙,谥文定。《宋史》卷二百六十五有传。

【译文】

张文定公说:“出言谨慎小心就无所畏惧,为此而忍受一些事情又有什么关系呢?”

【原典】

孔旻①曰:“盛怒剧炎热,焚和徒自伤。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

【注释】

①孔旻:字宁极,北宋人。睦州桐庐县尉孔询之曾孙,赠国子博士孔延滔之孙,尚书都官员外郎孔昭亮之子。自都官而上至孔子,四十五世。年六十七,终于家。

【译文】

孔旻说:“极端愤怒就像烈火,烧掉了和气又伤害自己。别人的无理触犯不要与之争斗,事情过去以后心情自然平静。”

【原典】

山谷诗曰①:“无人明此心,忍垢待濯盥②。”

【注释】

①山谷: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书法家。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死于宜州贬所。《宋史》卷四百四十四有传。②“无人”二句:此诗出《见子瞻粲字韵诗和答三人四返不困而愈崛奇辄次韵寄彭门三首》。

【译文】

黄庭坚有诗说:“没有人知道我的心思,忍垢受辱要靠修养清洗。”

【原典】

东莱吕先生①诗云:“忍穷有味知诗进,处事无心觉累轻②。”

【注释】

①东莱吕先生:吕本中(1084~1145),原名大中,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寿州(今安徽寿县)人,江西诗派著名诗人。初授承务郎。徽宗宣和六年,为枢密院编修官。后迁职方员外郎。高宗绍兴六年,召赐进士出身,历官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因忤秦桧罢官。提举太平观,卒。学者称为东莱先生,赐谥文清。《宋史》卷三百七十六有传。②“忍穷”二句:此诗出自吕本中《试院中呈工曹惠子泽教授张彦实》。

【译文】

东莱吕祖谦先生的诗说:“忍耐贫困很有味道,可以有益于诗歌创作;处理事情不太计较,就觉得心里轻松很多。”

【原典】

陆放翁①诗云:“忿欲至前能小忍,人人券内有期颐②。”

【注释】

①陆放翁: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终不渝。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宋史》卷三百九十五有传。此诗出《道室杂咏》之二。②券内:分内,指命运之中。期颐:指百岁以上的老人,也称为人瑞。《礼记·曲记上》:“百年曰期颐。”

【译文】

陆游的诗说:“如果在愤怒与欲望产生前稍稍地忍耐一下的话,那么每个人分内都能长命百岁。”

【原典】

又曰:“殴攘虽快心,少忍理则长①。”

【注释】

①“殴攘”二句:此文出陆游《疾小愈纵笔作短章》。殴攘:殴击攘除。快心:心情愉快。

【译文】

陆游又说:“挥拳相向虽然当时很痛快,但是会留下后患;如果能够稍微隐忍的话,自己就更有理了。”

【原典】

又曰:“小忍便无事,力行方有功①。”

【注释】

①“小忍”二句:此文出自陆游《自规》诗,原文为:“此心少忍便无事,吾道力行方有功。”

【译文】

陆游又说:“凡事只要稍微隐忍退让就会小事化了,但是这个道理却是非得亲身践行才见成效。”

【原典】

省心子①曰:“诚无悔,恕无怨,和②无仇,忍无辱。”

【注释】

①省心子:李邦献,字士举,怀州(今河南沁阳)人。南宋高宗绍兴三年(1133)为夔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四年(1134)通判长宁军,二十六年(1156)知抚州,迁荆湖南路转运判官,两浙、江西转运副使,孝宗乾道二年(1166)夔州路提点刑狱,六年(1170)兴元路提点刑狱。官至直敷文阁。著有《省心杂言》,《永乐大典》具载此书,共二百余条。此文当出于此书。②和:和气,谦和。

【译文】

省心子说:“诚实就不会后悔,宽容就不会招怨,和气就不会结仇,忍让就不会受侮辱。”

【原典】

释迦佛①初在山中修行,时国王出猎,问兽所在。若实告之则害兽,不实告之则妄语②,沉吟未对。国王怒,斫③去一臂。又问,亦沉吟,又斫去一臂。乃发愿④云:“我作佛时,先度此人,不使天下人效彼为恶。”存心如此,安得不为佛?后出世果成佛,先度侨陈如⑤者,乃当时国王也。

【注释】

①释迦佛:释迦牟尼佛,原名乔达摩·悉达多,古印度释迦族人,生于尼泊尔南部,佛教创始人。成佛后的释迦牟尼,被尊称为“佛陀”,意思是“大彻大悟的人”;民间信仰佛教的人也常称呼佛祖、如来佛祖。农历的四月初八,是佛祖释迦牟尼的诞辰日。②妄语:虚妄不实的话。③斫:砍。④发愿:发起誓愿。⑤侨陈如:阿若侨陈如尊者,佛教最初五比丘之一,为第一位证得罗汉果的阿罗汉,排在“五百罗汉”首位。

【译文】

当初释迦牟尼佛在山中修行的时候,碰上国王外出打猎。国王问他哪里有野兽。如果如实相告的话,就会害了野兽;如果不说实话就是撒谎,所以他就沉默着没有回答。国王很生气,就砍掉了他的一条胳膊。又问他,还是沉默无言,国王又砍掉了他另一条胳膊。释迦牟尼佛就发下誓愿:“将来我如果得道成佛,就一定要先感化此人,不让天下的人来跟他学做坏事。”他既然有如此的善心宏愿,怎么能不成佛呢!后来释迦出世成佛,最先超度的陈如,就是当时的国王。

【原典】

佛曰:“我得无诤三昧①,人中最为第一。”

【注释】

①无诤三昧:三思而行的处事方法。《金刚经》:“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译文】

释迦牟尼佛说:“我得到了‘无诤’的真谛,可以说这是人世间最重要的。”

【原典】

又曰:“六度万行①,忍为第一。”

【注释】

①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亦称“六波罗蜜”。

【译文】

释迦牟尼佛又说:“六种法门、天教行为中,忍让是最重要的。”

【原典】

又曰:忍辱波罗蜜。

【译文】

又说:忍辱是修行法门。

【原典】

《涅槃经》①云:昔有一人,赞佛为大福德②,相闻者,乃大怒,曰:“生才七日,母便命终,何者为大福德?”相赞者曰:“年志俱盛而不卒③,暴打而不嗔,骂亦不报,非大福德相乎?”怒者心服。

【注释】

①《涅槃经》:又称《大本涅槃经》《大涅架经》。北凉昙无谶译。四十卷,十三品。经中说佛身常住不灭,涅槃常乐我净;宣称“一切众生悉有佛性”一阐提和声闻、辟支佛均得成佛等大乘思想。为大乘佛教前期作品,约于2~3世纪时成书。②福德:佛教术语。指一切之善行,或指善行所得之福利。③卒:同“猝”,急躁。

【译文】

《涅槃经》记载:过去有一人,称赞佛是大福德之人。听到这句话的人很愤怒,说:“佛的母亲生下佛,七天便去世了,怎么能说是大福德呢?”赞佛的人回答说:“佛的年龄与思想都处在鼎盛的时候却不急躁,挨了人家的打却不发怒,人家骂他也不生气,这难道不叫大福德吗?”愤怒的人心服了。

【原典】

《人趣经》①云:“为人端正,颜色洁白,姿容第一,从忍辱中来。”

【注释】

①《人趣经》:不详。

【译文】

《人趣经》说:“做人品行端正,身体干净洁白,姿容美好无匹,这些都要从忍让中才能得到。”

【原典】

《朝天忏》①曰:“为人富贵昌炽者,从忍辱中来。”

【注释】

①《朝天忏》:不详。

【译文】

《朝天忏》说:“那些富贵昌盛的人,都有过忍受屈辱的经历。”

【原典】

紫虚元君①曰:“饶、饶、饶,万祸千灾一旦消;忍、忍、忍,债主冤家从此尽。”

【注释】

①紫虚元君:魏华存,字贤安,晋代女道士,上清派所尊第一代太师,中国道教四大女神之一。道士称她紫虚元君、南岳魏夫人。山东任城人。晋司徒魏舒之女。

【译文】

紫虚元君说:“饶恕、饶恕、饶恕,万祸千灾就会马上消失;忍耐、忍耐、忍耐,从此就没有债主和冤家了。”

【原典】

赤松子①诫曰:“忍则无辱。”

【注释】

①赤松子:又名赤诵子,号左圣、南极南岳真人、左仙太虚真人,秦汉传说中的上古仙人。相传为神农时雨师。流传有赤松子命名的《中诫经》,本文或出此。

【译文】

赤松子告诫说:“忍让就不会受到侮辱。”

【原典】

许真君①诫曰:“忍难忍事,顺自强人。”

【注释】

①许真君:许逊,字敬之,南昌(今属江西)人,晋代道士。传说他曾镇蚊斩蛇,为民除害,道法高妙,声闻遐迩,时求为弟子者甚多,被尊为净明教教祖。

【译文】

许真君说过:“忍受难以容忍的事,顺从自然就比他人强。”

【原典】

孙真人①曰:“忍则百恶自灭,省则祸不及身。”

【注释】

①孙真人:生平事迹不详。

【译文】

孙真人说:“忍耐能使灾祸自己消灭,反省能让祸事自动远离。”

【原典】

超然居士①曰:“逆境当顺受。”

【注释】

①超然居士:生平事迹不详。

【译文】

超然居士说:“人处在困境的时候,应当尽力忍受,就如同平时一样。”

【原典】

谚曰:“忍事敌灾星。”

【译文】

谚语说:“忍让可以对付灾难。”

【原典】

谚曰:“凡事得忍且忍,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译文】

谚语说:“凡事应当忍让的时候就要忍让,善于忍让的人不是愚笨的人,愚笨的人是不懂忍让的。”

【原典】

谚曰:“得忍且忍,得诫且诫。不忍不诫,小事成大。”

【译文】

谚语说:“应当忍让的时候就要忍让,应当克制的时候就克制。不忍耐不克制,小事也会变成大事。”

【原典】

谚曰:“不哑不聋,不做大家翁。”

【译文】

谚语说:“不能装聋作哑的人,成不了大家庭的主人。”

【原典】

谚曰:“刀疮易受,恶语难消。”

【译文】

谚语说:“被刀砍伤了还容易忍受,但是恶语伤人则很难消解。”

【原典】

少陵①诗曰:“忍过事堪喜。”此皆切于事理,为世大法,非空言也。

【注释】

①少陵:“少陵野老”为杜甫自号,实则所引诗句为杜牧作品。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此诗出自《遣兴》。

【译文】

杜牧《遣兴》诗说:“如果能够忍受不堪忍受的外来的灾难委屈的话,那么就会心境平和,并心生喜悦。”这是很符合世态人情的道理,人们将此作为行为的大准则,绝不是空话。

【原典】

《莫争打》①诗曰:“时闲忿怒便行拳,招引官方在眼前。下狱戴枷遭责罚,更须枉费几文钱。”

【注释】

①《莫争打》诗:此文出自南宋何耕《论俗诗四首》其四。

【译文】

《莫争打》诗说:“闲暇的时候一生气便抡拳打架,立刻就会招引官府来管制。关进监狱戴上手铐接受惩罚,还要冤枉花费不少金钱。”

【原典】

《误触人脚》诗云:“触了行人脚后跟,告言得罪我当烹。此方引慝①丘山重,彼却原情②羽发轻。”

【注释】

①引慝(tè):引咎自责。②原情:原谅。

【译文】

《误触人脚》诗说:“碰了走路人的脚后跟,应当告诉人家是自己冒犯了,并说自己罪该万死。你这一方将罪过说得重大如山,他那一方一定会不予计较,视你的错误为轻如鸿毛。”

【原典】

《莫应对》诗云:“人来骂我逞无明,我若还他便斗争。听似不闻休应对,一支莲在火中生。”

【译文】

《莫应对》诗说:“别人莫名其妙地冲过来骂我,我若是回骂必然会导致吵嘴打架。不如装没有听见也不去回嘴,心中自然顿觉清凉,有如一朵吉祥的莲花渐生于烈火中。”

【原典】

杜牧之①《题乌江庙诗》:“胜负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豪杰,卷土重来未可知。”

【注释】

①杜牧之: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

【译文】

杜牧《题乌江庙》诗称:“兵家打仗胜负难以预料,暂时蒙羞忍辱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江东的子弟中有很多豪杰,卷士重来东山再起也说不定。”

【原典】

《诫断指诗》曰:“冤屈休断指①,断了终身耻。忍耐一些时,过后思之喜②。”

【注释】

①断指:指自残以泄愤。②思之喜:回想当初隐忍克制的做法觉得庆幸。

【译文】

《诫断指诗》称:“受了冤屈千万不要气愤冲动斩断手指,手指断了一生都是耻辱。忍耐一段时间,事情过去以后想起来就会高兴了。”

【原典】

何提刑①《戒争地诗》:“他侵我界是无良,我与他争未是长。布施与他三尺地,休夸谁弱又谁强。”

【注释】

①何提刑:何耕(1127~1183),宋汉州绵竹人,占籍德阳,字道夫,号怡庵。高宗绍兴十七(1147)年四川类试第一。累擢嘉州守,有惠政,与何逢原、孙松寿、宋诲号“四循良”。孝宗淳熙中历户部郎中、国子祭酒,出知潼川府。《戒争地》诗出何耕《论俗诗四首》其三。提刑:官名。提点刑狱公事简称,或称提点刑狱。宋置于各路,主管所属各州司法、刑狱、监察地方官吏并劝课农桑。

【译文】

何提刑作了一首《戒争地诗》说:“他人侵占了我的地界是不对的,但我因此与他争斗也是不对的。不如就施舍给他三尺地盘,也不要去比较谁弱谁强了。”

【原典】

尚书杨玢①致仕归长安,旧居多为邻里侵占,子弟欲诣府诉其事,杨玢批状尾云:“四邻侵我我从伊②,毕竟思量未有时。试上含元殿③基看,秋风秋草正离离。”子弟不敢复言。

【注释】

①杨玢(bīn):生卒年不详。字靖夫,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杨虞卿曾孙。仕前蜀王建,依附宰相张格,累官礼部尚书。光天元年(918),后主嗣位,格贬茂州,玢亦坐谪荣经尉。乾德中,迁太常少卿。咸康元年(925),进吏部尚书。前蜀亡,随王衍归后唐,任给事中,充集贤殿学士。后以老授工部尚书致仕,归长安旧居。致仕:古代官员年老之后辞职归家。②伊:他。③含元殿:唐代大明宫的正殿,也是长安城的标志性建筑。建成于高宗龙朔三年(663),僖宗光启二年(886)毁于战火,未毁时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这里举行朝贺活动。

【译文】

尚书杨玢辞职回到长安,老家的房子被邻居们侵占了很多,杨家的子弟们打算将事情上报官府来处理。杨玢提笔在状纸的最后写道:“四方的邻居们侵占我的地产,我就让他们侵占好了,因为自己想想,人生在世的时间实在是太过有限。如果你们不相信的话,不妨到大明宫的含元殿的残基上面去看看,那里正秋风萧瑟,长满了茂盛的秋草呢。”弟子们不敢再说。

【评析】

人在做某件事情之前,都会有明确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行动的价值。为什么我们要接受“忍”的理论?因为它有如下的好处:可以避免冲突,远离侮辱:“忍则无辱”,“焚和徒自伤”,“忍、忍、忍,债主冤家从此尽”,“忍则百恶自灭”,“忍事敌灾星”;可以富贵发达,家庭幸福:“人为端正,颜色洁白,姿容第一,从忍辱中来”,“为人富贵昌炽者,从忍辱中来”;可以事业发达,成王成佛:“不聋不哑,不做大家翁”,“存心如此,安得不为佛”,“佛,非大福德相乎?”尽管“忍”的好处多多,但要做到“忍”却也颇不易,因为人们很难拒绝快意当前的诱惑,而忍恰恰是建立在对意气的压制上。顺着情绪的发展去做,当然会是心情舒畅的,而且鼓励人们这样去做的说法也很多,比如“性情中人”“书生意气”“快意恩仇”等。即便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唐明皇“从此君王不早朝”,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等,实则是因为没有忍住诱惑而招致了恶果,却被后人解读成为爱痴狂的爱情佳话。忍之难为,由此可见一斑。“听似不闻休应对,一支莲在火中生”。正如俗话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投入与产出永远是成正比的。忍的诸般利好,某种程度上也正是因为忍的难为。所以能够做到“忍”,确是需要莫大的勇气,以及极大的智慧。吴亮说:“忍乃胸中博宏之器局,为仁者事也。”古谚说:“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说的都是这样的意思。正如《周易》说:“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真正的道,其实都是简单易行的,大家每天生活其中却不自觉,并非是藏之深山秘不示人的偏方。“忍”,不过就是要求我们“忿欲至前能小忍”“听似不闻休应对”“处事无心觉累轻”罢了。聪明的人,不过是能够将这些真理付诸实践,愿意一步一步走过去,“人能忍事,易以习熟”,最后成功了。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曾巩《学舍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学舍记 曾巩 予幼则从先生受书,然是时,方乐与家人童子嬉戏上下,未知好也。十六七时,窥六经之言与古今文章有过人者,知好之,则于是锐意欲与之并。 而是时,家事亦滋出。自

  • 毛泽东《杂言诗·八连颂》鉴赏

    虽称“杂言诗”,但全篇仅结尾二句七言,余皆三言。《三字经》当为三言诗的代表作之一。"> 王统照《小诗》诗词原文及赏析

    小诗王统照如果陆地沉了,也没的说话。如果世界俱烬于火灾,也没得话说。陆地上仍有青草之粮,世界上仍留有生机,我的心情终是燃着!泪痕终 "> 望岳文言文及翻译

    望岳文言文及翻译   《望岳》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景象,以下是“望岳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望岳  唐代:杜甫  岱

  • 《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赏析与诗词背景故事解读

    纳兰性德《金缕曲·亡妇忌日有感》此恨何时已?滴空阶,寒更雨歇,葬花天气。三载悠悠魂梦杳,是梦久应醒矣。料也觉人间无味,不及夜台尘土 "> 儒家经典语录大全

    儒家是中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儒家的思想也被称为儒学和儒教,由中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所创,儒家所著的各种书籍中有很多经典语录,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儒家经典语录大全: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

  • 《连州阳山归路》赏析

      首句点题,说明自己行程。“烟瘴”二字,切岭南气候,暗示自己因为避乱到连州,过着很艰苦的生活。次句具体写流亡生活对自己身体的摧残,连用“疾病”、“衰颓”、“不堪”三词,突出环境的恶劣,也隐隐将自己对

  • 李白诗《送友人》赏析: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 本诗语言晓畅流利,情意宛转蕴藉;表现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 梦见梨

    梦见梨是什么意思梦见梨,预示你要出名,会扬名天下,且会交到知心朋友。梦见吃梨,表示你身体健康。www.zgjm.net病人梦见吃梨,提醒你要小心病情反复或又添新症。梦见把梨送给朋友,表示你会深受大家喜

  • 中国唯一一座以人名命名的机场是哪座? 答案:沈阳机场

    脑际急转弯题目:中国唯一一座以人名命名的机场是哪座? 脑筋急转弯解析:沈阳机场,因为有小沈阳。 脑筋急转弯答案:沈阳机场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