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秋天里的春天》序》鉴赏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7 23:59:45阅读:545

作者: 余非

巴基

是在秋天,绿的凉亭枯黄了。霜蚀了的树叶从枝上落下来。但是太阳依旧带了温暖的微笑透过窗户。它在向着桌上失了色香的花儿谎说春天。只向着花儿吗?不,向着每个人。也向着你,也向着我。阳光偷偷进了心中,在下霜的秋天拿了春天的回忆来温暖那些心儿。

是在秋天,在我的棕色头发中间已经现了几根银丝。秋天(烦忧的生活)夺去了我面颊的玫瑰色。霜蚀了的幻梦,我的灵魂的幻梦落了……然而在我的心里依旧温暖地照耀着那太阳:那爱情。它给了我的那一对爱人一个春天的幻境。只给了他们两个吗:不!也给你,也给我。爱的温暖抚着疲倦的灵魂。给了它们一些春天的阳光拌和着的幻梦。

春天在秋天里微笑了;眼儿更灿烂地发亮了。真率的乐观主义抚慰着心儿。老年人看见自己的童心,便宽恕着青春的轻浮行为;青年人带着虔诚的了解望着白发的前辈。是的。是的!这一切都体现在这一段关于温和地忧郁的遇合的故事里了,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遇见过春天,都被春天吻印了不能够忘掉对回忆在心坎上。

这个故事就是我的编织幻梦的心儿的含泪微笑。请热爱地接受它吧,因为我把它热爱地献给你们。

1929年9月25日于布达佩斯 (巴金 译)

象《〈秋天里的春天〉序》这样的作品,既可以作为优秀的序言欣赏,又可以作为散文诗欣赏——仅从文体着眼,就有双重的欣赏价值。一般地说,序言担负着介绍评述一部作品及其作者的任务。这篇序言是为中篇小说《秋天里的春天》而写的。小说进述了一个凄婉动人的少年初恋的故事:两个被父母遗弃的孩子——中学生亚当和卖花女孩夏娃在秋天的集市上相遇,彼此发生了恋情,等到集市结束了,卖艺人离开了,他们的初恋也就成为永别。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

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情调、风格、方式结构描述故事?这些,在序言里都有体现;只是写得很巧妙,很含蓄,被浓重的抒情气息包裹着,被诗化了;不容易一眼看得清楚。其主要原因,我想在于作品中的一些重要词汇,都具有不确定性,含义呈流动状态,带有很大的比喻,象征性,有些场合,甚至出现多义重合叠加的现象。如“秋天”,有时指季节,有时指老年,有些场合也可以理解为社会环境。再如“春天”,有时指季节,有时指童年,有时指爱情。“霜”、“太阳”“花儿”等词汇,也都具有非实指性。作者通过词义的变化流动,把自然界和人生、把自然界景物和社会现象勾通起来,形成一种独特的复合立体的抒情、叙事方式。读这样的作品,停留在字面上是不够的,它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个人的经历、人生感悟的投入。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昌化县西广福寺前岭上有古松一株甚奇每过其》鉴赏

    【原题】:昌化县西广福寺前岭上有古松一株甚奇每过其下徘徊不能去今夏五月过之始赋一绝

  • 高中文言文虚词的解答技巧

    高中文言文虚词的解答技巧   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是阅读文言文不可或缺的知识。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从总体来说,着眼于应用,不直接考语法,题型都是客观选择题;为降

  • 《庄子·内篇·齐物论》原文鉴赏

    《庄子·内篇·齐物论》原文鉴赏 (解题)关于本题,有两种解法:一解为齐物之论;二解为齐一物论。其着眼点,前者在于齐

  •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要注意四点

    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要注意四点   一、文言虚词下苦功  我们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对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系统的整理,每一种用法后面都附有例句。文言虚词是

  • 陆游《梨花》全诗赏析

    嘉陵江色嫩如蓝,凤集山光照马衔。杨柳梨花迎客处,至今时梦到城南。

  • 文言文节选练习题及其答案

    文言文节选练习题及其答案   【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

  •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之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之通假字   初中文言文通假字  1、缚者曷为者也?(《晏子故事两篇》)曷:通“何”。  2、圣人非所与熙也。(《晏子故事两篇》)熙:通“嬉”,开玩笑。  3

  • 梦到了孕妇狗咬有什么意义吗

    梦见孕妇狗咬,得此梦,庚金之象,求财者凡事应谨慎为之,如与他人间针锋相对者,事业中多有不利,得此梦乃是性格尖锐之人,常与他人纠葛过多,得不偿失。

  • 梦到了在雨中跑有什么意义吗

    梦见在雨中跑,得此梦,辛金之象征,财运不顺,事业困顿,与他人间正面纠葛者,财运更有不利之征兆,事业难以顺遂。如做此梦,因金钱之事与他人间猜忌颇多者,相处有不安之迹象,切莫因小事与他人间有互相猜疑之想法

  •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阅读答案及翻译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