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照样升起》作品分析
美国现代著名作家、“迷惘的一代”*文学代表人物海明威*的长篇小说。“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英国版题名为《节日》。这部长篇小说是1926年7月21日海明威27周岁生日的那天在瓦伦西亚起笔的。之后频频更换住所,先后在马德里、圣塞瓦斯坦、汉达伊和巴黎等地伏案疾书,甚至放弃了节假日。同年9月6日在巴黎完成初稿。小说家纳桑·阿斯看过并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海明威没有灰心,又在什伦斯重新修改并定稿。10月,斯克利布纳公司出版。
《太阳照样升起》主要是描写曾经参加过一次大战的一批青年在巴黎的流落生活。男主人公是美国新闻记者杰克。巴恩斯。他在战争中性器官受伤而失去了性生活能力,战后居住在巴黎。战争的摧残,使杰克丧失了往昔的理想,心灵空虚,酗酒度日。他爱勃瑞特·艾希利,看到她整日和朋友们逛咖啡馆,寻欢作乐,却无法与他们为伍,杰克在精神上更加痛苦。于是他就到比利牛斯山区参加巴斯克人的狂欢节,寻找精神刺激和安慰。斗牛士与疯狂的斗牛争斗的激烈而残酷的场面,仿佛使杰克找到了人生的真谛。女主人公勃瑞特是英国人,战争中失去了亲人。她爱杰克,但却无法和他结合,使她精神空虚而常与朋友们出入咖啡馆,寻求刺激。他们两人都受到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创伤,而对生活感到迷惘失望,甚至厌倦颓丧。小说还描写了一个对生活抱有浪漫幻想的美国作家罗伯特·柯思。他也爱勃瑞特,但却不能如意。勃瑞特等人认为他的生活观是陈旧的、过时的而不喜欢他。《太阳照样升起》就是通过这些在战争中受到深深的肉体和精神的创伤的青年,战后在巴黎苦闷生活的情景,表现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青年一代的幻灭感。从某个角度上说,杰克·巴恩斯就是作者自己的写照。海明威的经历与杰克的经历有很大相似之处。他在战争中受过伤;战后,理想幻灭而失望迷惘。
《太阳照样升起》明显地代表着海明威早期创作的艺术风格。海明威早在堪萨斯市《星报》做记者时就不得不认真培养自己写简单陈述句的能力。随即他又到巴黎向斯泰因、庞德*、乔伊斯*等现代派作家学习文学创作,使他刚起步便受到全新的文学观点和作品的影响,尤其在语言的使用上,更是大得惊人。晚年已极度自大的海明威还说:我“自从乔伊斯写《尤利西斯》以来,就没有受过什么影响”。“当我们所知道的字眼儿受到限制,我们不得不为一个单字而奋斗时,他的作品便成为改变一切事物的东西,使我们能够摆脱一切的限制”。因此小说较少使用形容词,常常使用简单得象电文似的短句子,叙述也十分精练,描写几乎接近白描,把日常生活细节真实地描绘出来,但内含很大。总之,小说简洁而又含蓄,冷静中又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小说有一句题辞:“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标志着已蓬勃兴起的“迷惘的一代”文学正式形成。斯泰因这句话就成为“迷惘的一代”文学并非正式声明的声明。而《太阳照样升起》这部小说便是以它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成为这一流派文学没有宣言的宣言书。“迷惘的一代”文学就在于抒发青年一代厌战、反战的思想以及他们的理想幻灭、对人生前途失望和迷惘的情绪。因此,《太阳照样升起》在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占有不可低估的地位。
-
诗一开头就开门见山,摆出了自己的看法,在肯定大禹治水的辉煌功德之后,指出禹庙梅梁不足为怪。">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 《与朱元思书》是梁朝的吴均写的一篇写景小品文。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文言文与朱元思书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一下吧! 与朱元思书原文 风烟
-
初一文言文《山市》翻译 原文 奂(huàn )山山市,邑(yì)八景之一也,然数(shù)年恒(héng)不一见。孙公子禹(yǔ)年与同人饮楼上,忽见山头有孤塔耸起,高插青冥(míng),相顾惊疑,念近
-
吴昌硕墓志铭 陈三立 丁卯岁之十一月六日,安吉吴先生卒于沪上。居沪士大夫与其游旧诸门弟子,及海东邻国游客侨贾慕向先生者,类相率奔走吊哭。 盖先生以诗书画篆刻负重名数十
-
太元七年……冬,十月,秦王坚会群臣于太极殿,议曰:“自吾承业,垂三十载,四方略定,唯东南一隅,未沾王化。今略计吾士卒,可得九十七万,吾欲自将以讨之,何如?”秘书监
-
醉花阴·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
-
【原题】:古有採鞠茱萸篇而无一语及渊明长房旧事鞠茱於此其亦有憾矣乎九日戏为鞠茱补阙其体则准之简文
-
僵尸是一种状态,既不是死人,又不是活人。是一种能行动但是没有自我思想的活死人。他的外貌十分惊悚,很多人看了都害怕。但是,我们又常常会看到有关于僵尸的电影,或者是玩一些关于僵尸的游戏。那么梦见僵尸代表着
-
得过且过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和道理 五台山有鸟,名曰寒号虫,四足,肉翅,不能飞。其粪即“五灵脂”。当盛暑时,毛羽文采③绚烂,乃自鸣曰:“凤凰不如我!”比至深冬严寒之际,毛羽脱落,若
-
关于新诗的出路,毛泽东寄很大希望于民歌和古典诗词。在成都会议上,他说: “中国诗的出路,第一是民歌,第二是古典,在这个基础上产生出新诗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