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大河》鉴赏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17 23:50:25阅读:498

作者: 张俊山

德富芦花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人们对河川的感情,确乎尽为这两句话所道破。诗人千百言,终不及夫子这句口头语。

海确乎宽大,寂静时如慈母的胸怀。一旦震怒,令人想起上帝的怒气。然而,“大江日夜流”的气势和意味,在海里却是见不着的。

不妨站在一条大河的岸边,看一看那泱泱的河水,无声无息,静静地,无限流淌的情景吧。“逝者如斯夫”,想想那从亿万年之前一直到亿万年之后,源源不绝,永远奔流的河水吧。啊,白帆眼见着驶来了……从面前过去了……走远了……望不见了。所谓的罗马大帝国不是这样流过的吗?啊,竹叶飘来了,倏忽一闪,早已望不见了。亚历山大,拿破仑翁,尽皆如此。他们今何在哉。溶溶流淌着的唯有这河水。

我想,站在大河之畔,要比站在大海之滨更能感受到“永远”二字的涵义。

(陈德文 译)

面对无始无终、永续不绝的时间,人类一向怀着深刻的迷茫和困惑。因此,孔夫子才在“川上”发出了那声千古喟叹。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时间如流水,“从亿万年之前一直到亿万年之后,源源不绝,永远奔流”,德富芦花也油然兴起同样的感怀。

这就是“时间”作为哲学之谜在不同时代的人们心中唤起的同样思考。

是的,时间是永恒的。在这个日夜奔流的“永恒”中,世间的一切可以把捉的事物显得多么短暂而微不足道!古代的罗马大帝国可谓盛极一时,威震宇内了,可是,在时间的长河里它也不过如过眼即逝的“白帆”和倏忽飘去的“竹叶”,“早已望不见了”。亚历山大、拿破仑翁这样的历史人物,也曾叱咤风云,高高挺立于历史舞台,可是,“他们今何在哉”!时间就是这样以它不可征服的“永恒”淘尽世间的一切,永不衰老,永不枯竭。人类一代一代地思考着这个不无神秘,无限深奥的“谜”,却永远解不开它的谜底:

我想,站在大河之畔,要比站在大海之滨更能感受到“永远”二字的涵义。

如历史上众多的哲人一样,德富芦花也只能去“感受”永恒时间的涵义了。

作者兴发于“泱泱的河水”,联想到孔夫子的喟叹,又以海洋的博大雄浑相比照,突现了“溶溶流淌着的”河水的象征意蕴。以这个“不舍昼夜”静静流淌的“河水”意象为情思奔泻口,精鹜八极,神驰古今,拓开了旷远幽深的意境,启迪人们一起感受和思索,这就使作品获得了诗意内涵。

作品的语言是平朴的,并且始终保持着淡淡叙说的语调。但是,由于它有丰富的诗意内蕴,所以仍然显示出诗的质性、诗的魅力。中国诗学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学评判,那么《大河》作为散文诗,正是体现了自然而隽永的诗美品格。从这一点说,东方人的审美情趣确有共同之处。

TAG标签: 古文赏析

猜你喜欢
  •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   《唐雎不辱使命》是九年级语文教材里的一篇文言文,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

  • 沈德潜《游渔洋山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沈德潜:游渔洋山记 沈德潜渔洋山,王阮亭尚书取以为号者也。山在太湖滨,从玄墓山还玄阁望之,如履舃在几案下,可俯而拾。余爱山之名,欲往游焉。取道来堆山,经钱家磡上阳村,一路在梅花国中。花光湖影,弥漫相接

  • 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何独留卫国?

    秦灭六国,却留下了一个卫国,而且终秦始皇一生没有去绝卫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谜。《史记·卫康叔世家》记载:卫国到卫元君时已经只留下濮阳一地了,秦灭了魏国后把濮阳划入东郡,而把卫国从河南东北部迁到

  • 张 栻《立春偶成》原文、赏析、作者表达什么思想情感?

    立春偶成张 栻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号南轩,汉州绵竹(今四川 ">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序 唐· 元稹 ①余读诗至杜子美而知大小之有所总萃焉。始尧舜时,君臣以赓歌相和,是后,诗人继作,历夏、殷、周千馀年,仲尼缉合选练,取其干预教化

  • 《江城子·鵁鶄飞起郡城东》赏析

      此词的调名即是题目,写的是一个多彩多姿的江城的风物。从既是郡城,又曾有越国宫殿等情况来看,自然写的是古会稽。前三句“鵁鶄飞起郡城东,碧江空,半滩风”,写的是江城的外景:一江碧水从城东流过,江面空阔

  • 文言文三步教学法

    文言文三步教学法   为打破文言文教学耗时多收效低的局面,我对文言文教学进行尝试性的改革,搞了一个“三步教学法”,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教学效果。这种新教学法的提出,将知识学

  • 粥和米哪个比较贵?

    谜语:粥和米哪个比较贵? 谜语解析:粥,又叫作“稀饭”,俗语有云:“物以稀为贵”,所以粥比米要贵。 谜底:粥

  •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的即时练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单元的即时练   单元即时练  一、积累与运用  1.文学常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道尽了五柳先生的做人品格。五柳先生是________。

  • 曹邺《四怨诗》原文翻译鉴赏:手推呕哑车,朝朝暮暮耕

    四怨诗 手推呕哑车, 朝朝暮暮耕。 未曾分得谷, 空得老农名。 【译文】 农人推着呕哑作响的农车, 没日没夜地辛苦工作。 到最后却没分得半粒粮食,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