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古典文学网-诗词帮,祝您阅读愉快!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古文观止 > 古文赏析

《江城子·鵁鶄飞起郡城东》赏析

作者:laoshi来源:古典文学网-诗词帮发表于:2022-10-02 00:12:11阅读:475

  此词的调名即是题目,写的是一个多彩多姿的江城的风物。从既是郡城,又曾有越国宫殿等情况来看,自然写的是古会稽。前三句“鵁鶄飞起郡城东,碧江空,半滩风”,写的是江城的外景:一江碧水从城东流过,江面空阔,沙滩阵阵风起,好一派秀美、旷远的江郊景色。“越王宫殿,蘋叶藕花中”是对此城历史的回顾与沉思。越王勾践是春秋时期赫赫有名的霸主之一,他就曾在这里建都,可如今已不见痕迹,往日的宫殿一直上已是一片片红藕翠蘋了,这就点明了此城的显赫历史,增加了一个描写层次,无异于在它的背景上涂了一层古老苍凉的底色,丰富了江城的形象。当然作者的怀古之情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说任何雄图霸业、奕奕生光,都经不起时间的销蚀而云飞烟灭。尾三句“帘卷水楼鱼浪起,千片雪,雨濛濛”,集中描写最富江城特色的景观:登上临江的水楼,卷起帏帘,凭窗一望时,只见鱼跃浪翻,激起千片飞雪,一江雨雾,迷迷蒙蒙,蔚为壮观。尤其是此番景色是透过水;楼窗口而摄入眼帘的,更如一幅逼真的画卷,美不胜收。

  此词仅三十五字,却把一个江城的风物描写得如此形神兼备,笔力实在不凡。究其奥妙,大约有三端:一是注意多侧面、多角度的描写。它先从远观角度写江郊景色,次一历史眼光看湖塘风光,再用特写镜头写水楼观涛。如此不仅层次清晰,而且颇富立体感。二是注意色彩的调配和多样。斑斓的鵁鶄、碧绿的江水与白色的沙滩构成一种清新淡远的色调;翠绿的蘋叶与鲜红的荷花相配,又以秾丽的色泽耀人眼目;浪花之如雪和水雨之蒙蒙又构成一种朦胧混茫的气象。三是注意景物的动态描写,如鵁鶄的起飞,碧水的东流,半滩风吹,浪花飞舞等等,这种动态景象,无疑赋予江城以勃勃的生机和飞动的气韵。在秾艳的牛峤词中,此词可谓独具一格。

本页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TAG标签: 古文赏析

  • 下一篇:返回列表
  • 猜你喜欢
    • 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李坤《悯农二首·其二》翻译赏析

      【诗人简介】 李坤:772-846,字公垂,排行二十,无锡(今属江苏)人。元和元年(806)进士。穆宗时为左拾遗,徙江西观察使。武宗时拜相,出为淮南节度使。早岁以歌行自负,作《新题乐府》二十首,元稷

    • “舒化,字汝德,临川人”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舒化,字汝德,临川人。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衡州推官。隆庆初,三迁刑科给事中。帝任宦官,旨多从中下。化言:“法者天下之公,大小罪犯宜悉付法司。不当,则臣等论劾。若竟自敕行,

    • 李白诗《长相思》二首赏析: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 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 梦魂不到关山

    • 古诗《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一》注释与赏析

      阮籍·咏怀①八十二首·其一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②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③鸣北林④。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

    • 《浣溪沙》赏析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作者用轻快的笔触三涂两抹,就把一幅生机勃勃的春天画图描绘出来。他既没有用浓重的色彩,也没有用艳丽的词藻,而只是轻描淡写地勾勒出几样景物,感染力很强,呈现了一股清

    • 《李温陵传》“李温陵者,名载贽。少举孝廉”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温陵传 [明]袁中道 李温陵者,名载贽。少举孝廉,以道远,不再上公车,为校官,徘徊郎署间。后为姚安太守。公为人中燠外冷,丰骨棱棱。性甚卞急,好面折人过,士非参其神契者不与言。强

    • 姚燧《清平乐》全诗赏析

      菲菲香雪。更照溶溶月。管被司花嫌太洁。故遗啼鹃溅血。方舒笑脸迎丹。两声深院珊珊。有底春愁未诉,向人红泪阑干。

    • 《一叶落·泪眼注》赏析

        这首小令,写夫妻相别情景。眷恋之情,化为热泪,倾注如雨。说不尽“草草离人语”,生动地勾出了临别时难分难舍之状。全词意境清雅,缠绵婉约,饶有韵味,颇有南唐北宋之风。

    • 梦见鬼魂是什么意思?

      做梦是每个人都做过的事情,没有人可以一直不做梦,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不同的梦境有不同的寓意,据说和现实有很深的联系,梦境在某些程度上会对现实生活产生很大的影响。在不同的梦境

    •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陶元淳,字子师,江苏常熟人。康熙中举博学鸿词,以疾不与试。二十七年,成进士,廷对,论西北赋轻而役重,东南役均而赋重,愿减浮额之粮,罢无益之费。阅者以其言戆,置二甲。三十三年,授广东昌

    相关栏目:
  • 古文赏析
  • 卷二·周文
  • 卷三·周文
  • 卷四·战国文
  • 卷五·汉文
  • 卷六·汉文
  • 卷七·六朝唐文
  • 卷八·唐文
  • 卷九·唐宋文
  • 卷十·宋文
  • 卷十一·宋文
  • 卷十二·明文
  • 古诗词大全 | 唐诗大全 | 宋词精选 | 元曲大全 | 国文文化 | 李白的诗 | 杜甫的诗 | 毛泽东诗词 | 标签聚合

    Copyright © 2012-2021 古典文学网-诗词帮 版权所有 鄂ICP备20200205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