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喻经全集《索无物喻》译文赏析
索无物喻
【原文】
昔有二人,道中共行,见有一人将[1]胡麻车在崄路中不能得前。时将车者语彼二人:“佐我推车,出此险路。”二人答言:“与我何物?”将车者言:“无物与汝。”时此二人即佐[2]推车,至于平地。语将车人言:“与我物来。”答言:“无物。”又复语言:“与我‘无物’。”二人之中,其一人者,含笑而言:“彼不肯与,何足为愁!”其人答言:“与我无物,必应有‘无物’。”其一人言:“‘无物’者,二字共合,是为假名[3]。”
世俗凡夫,着无物者,使生无所有处。第二人言“无物”者,即是无相[4]、无愿、无作[5]。
【注释】
[1] 将:本为带领、率领之意。在本文中可译为“拉”。
[2] 佐:辅佐;辅佐别人的人。
[3] 假名:意指假他而得名。一切事物无有实体,有名无实,所以称为假名。
[4] 无相:一切诸法无自性,本性为空,无形相可得,所以称为无相。
[5] 无作:指无因缘的造作。
【译文】
从前有两个人同行,见有人拉了一车胡麻在险峻陡峭的坡路上上不去。当时那个拉车者就请求这两个过路人说:“请帮我把车推出这段险峻的路吧。”这两人说道:“你拿什么东西来感谢我们呢?”拉车者道:“无物给你们。”这两人就帮他推车,到了平地上,然后对拉车者说:“把你答应的东西给我们吧。”拉车人说:“我不是说过无物吗?”那人不耐烦地说:“那就把‘无物’给我们。”另一个人含笑说道:“他不肯给,何必相逼呢?”那人说道:“他答应给我们‘无物’,就一定有‘无物’这样东西。”另一个人解释道:“‘无物’两个词合起来,是假名而已,实际上并没有‘无物’这样东西,叫他怎么拿得出‘无物’来呢!”
世间的凡俗之人执着于“无物”这个词,认为实有其物,使它产生于空洞的“无所有处”。而第二个人所理解的“无物”,并不执着于“无物”自身,而把“无物”理解为无相、无愿、无作,即一切诸法无自性,无形相可得,对一切诸法无所愿求,也无因缘的造作。
【评析】
故事中的两个人,为了得到好处而帮助那个推车人推车,心中被“得”字而迷惑,因此要车主给他们“无物”之物作为酬谢。可是他们不懂“无物”的原本意义,认定那就是要给他们好处,可见他们真是被物欲迷住了心窍,丧失了智慧。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摆在我们面前的诱惑实在太多,因此我们更需要有一种放弃的清醒。
故事征引
不是为生气才种花
有位知名的金代禅师,他有一个爱好,就是非常喜欢养殖兰花。于是他就在寺旁的庭院里栽植了数百盆各色品种的兰花。他也总会在讲经说法之余,对那些兰花给予全心的照料。大家都说,兰花如同金代禅师的生命。
有一天,金代禅师应邀去寺院外讲经说法。临走前,他将一位弟子叫到跟前,对弟子说:“我今天要去讲法,天黑才能回来,你要替我好好照看这些兰花,记住给它们浇水。
弟子知道禅师钟爱兰花,因而在他走后看护得很仔细,在给兰花浇水时更是分外小心。真是怕处有鬼,越是小心就越是出差错。他一个不留意,脚下一绊,竟将一个兰花架子撞倒,整架的兰花轰然一声倒地,瓦盆破碎,花叶零落。看着一地的残花烂泥,小沙弥吓坏了,不知如何是好。弟子心想:师父回来,看到心爱的盆兰变成这番景象,不知要愤怒到什么程度?
金代禅师的其他弟子看到了,赶紧过来帮他收拾,并对这位弟子说:“等天黑师父回来,你就照实认错,并且甘愿接受任何处罚,相信师父是不会责难你的。”
到了傍晚,金代禅师回到了寺院,弟子很快向师父报告了白天发生的事情,他想师父知道心爱之物被毁,一定会生气恼怒的,因此他请求师父惩罚自己。可是当禅师听完这件事后,只是平静地笑笑说:“你既然不是故意的,又知道了东西被毁不是一件好事情,以后自会用心做事,我还怪你什么?我的确喜欢兰花,也一直视兰花为朋友。但我种植兰花的目的是为了香花供佛,美化寺院和大众心境,并不是为了生气才种的啊!世事无常,转瞬即逝,没有什么东西是不灭不坏的,我又怎会执着于心爱的东西而不知割舍?这可不是咱们的禅门家风啊!”
金代禅师的“不是为生气才种花”禅功,深深地感染了弟子。弟子霍然有悟,更加勤于修持,终于也在佛学上获得一番成就。
被还原的泥像
在一片茂密的树林旁边,立着一座泥像,风吹落它日渐干裂的皮肤,雨又不停地让它减肥。小孩子路过的时候又总是踢它几脚,它苦不堪言。它多么想找个地方避避风雨,然而它无法动弹,也无法呼喊。它十分羡慕人类,觉得做一个活生生的人真好,可以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到处闲游。它决定抓住一切机会,向人类呼救。
这一天,一个长髯老者路过此地,泥像知道他道行高深,于是用它的神情向老者发出呼救。
“老人家,请让我变成个人吧,我一定会感激你的!”泥像说。
老者看了看泥像,笑了笑,手臂一挥,泥像真的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青年。“你要变成个人可以,但是你必须先跟我试走一下人生之路,假如你承受不了人生的痛苦,我就马上可以把你还原。”老者非常严肃地说。
于是,青年跟随老者来到一个悬崖边。只见两座悬崖遥遥相对,此崖为“生”,彼崖为“死”,中间有一条长长的铁索桥。这座铁索桥是由一个个大小不同的铁环串联而成的。
“现在,请你从此岸走向彼岸吧!”老者长袖一拂,已经将青年推上了铁索桥。青年战战兢兢,踩着一个个大小不同的铁环的边缘前行。然而,一个不小心,一下子跌进了一个铁环中,顿时两腿失去了支撑,胸口被铁环卡得紧紧的,几乎透不过气来。
“啊!救命啊!我要掉下去了,铁环把我的肋骨弄断了。”青年大声向老者乞求。
“请君自救吧,在这条路上,能够救你的,只有你自己。”长髯老者在前方微笑着说。
青年扭动身躯,拼死挣扎,好不容易才从痛苦中解脱出来。“这是个什么铁环,为何卡得我如此痛苦?”青年愤然道。
“我是名利之环。”脚下的铁环答道。
青年继续朝前走。忽然,隐约间,一个绝色美女朝青年嫣然一笑,青年飘然走神,脚下一滑,又跌入一个环中,被铁环死死卡住。
“救……救命呀!好痛呀!”青年惊恐地再次呼救。
可四周一片寂静,没有人回答他,更没有人来救他。
这时,长髯老者再次在前方出现,他微笑着缓缓道:“在这条路上,没有人可以救你,只有你自己自救。”
青年拼尽全力,总算从这个环中挣扎了出来,然而他已经累得精疲力竭,便坐在那个铁环间小憩。
“刚才这是个什么痛苦之环呢?”青年想。“我是美色铁环。”脚下的铁环答道。
经过一阵轻松的休息后,青年顿觉神清气爽,心中充满幸福愉快的感觉,他为自己终于从铁环中挣扎出来而庆幸。
青年继续向前赶路。然而令他想不到的是,他接着又掉进了贪欲的铁环、妒忌的铁环、仇恨的铁环……等到他从这一个个痛苦之环中挣扎出来。抬头望望,前面还有漫长的一段路,他再也没有勇气走下去了。
“老人家,老人家,我不想再走人生之路了,你还是带我回到原来的地方吧,”青年呼唤着。
很快,长髯老者出现了,手臂一挥,青年便又回到了树林边上,他又还原为一尊泥像。
-
文言文阅读练习及技巧 (甲)湖心亭看雪 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
-
李绅:四望亭记 李绅濠城之西北隅,爽耸四达,纵目周视,回环者可数百里而远。尽彼目力,四封不阅。尝为废墉,无所伫望。郡守彭城刘君字嗣之理郡之二载,步履所及。悦而创亭焉。丰约广袤,称其所便,栋干梯阶,依墉
-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璩之孙也。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家富于财,年又稚弱,乃请族人共居,委以资产,情若至亲,世以此异焉。弱冠知名
-
人生安分即逍遥,莫向明时叹不遭。赫赫几时还寂寂,闲闲到底胜劳劳。一心似水惟平好,万事如棋不着高。王谢功名有遗恨,争如刘阮醉陶陶。
-
巢谷传巢谷传 【原文】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农家也。少从[91]士大夫读书,老为里校[92]师。谷幼传父学,虽朴而博。举进士京师,见举武艺[93]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弃其旧学,畜[94]
-
语文文言文理解:单箭易折众箭难断 夫人爪之利,不及虎豹;膂力之强,不及熊罴;奔走之疾,不及麋鹿;飞飏之高,不及燕雀。苟非群聚以御外患,则反为异类食矣。是故圣人教之以礼,使之知父
-
余性好山水,而吾桐山水奇秀[1],甲于他县[2]。吾卜居于南山[3],距县治二十余里,前后左右皆平岗,逶迤回合[4],层叠无穷,而独无大山;水则仅陂堰池塘而已[5],亦无大流。至于远山之环绕者,或在十
-
使至塞上作者: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作品赏析: 737年(开元三十五年),
-
梦见祭品,得此梦,五行主火,梦境中礼品,祭品,五行乃是火之象征,火主礼,主事业中多有贵人相助,重礼尚往来之人,与他人真诚以待,得以他人相助,财运颇多之预兆,夏天梦之吉利,春天梦之不吉利。
-
三国演义文言文精彩片段摘抄 1、却说陈式引兵行不数里,忽听的一声炮响,四面伏兵皆出。式急退时,魏兵塞满谷口,围得铁桶相似。式左冲右突,不能得脱。忽闻喊声大震,一彪军杀入,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