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人间词话·诗词鸣不平》经典解读
王国维《人间词话·诗词鸣不平》经典解读
诗词鸣不平
古诗云:“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乐府诗集》中的句子,其实恰恰说明人之生活的欲求,如果一个人可以思不歌,那么他一定不能饥不食。
《乐府诗集·子夜歌》:“谁能思不歌?谁能饥不食?日冥当户倚,惆怅底不忆?”
王国维提出的观点:“诗词者,物之不得其平而鸣者也。”这句话是从韩愈的文章里来的。
王国维强调诗词的内容,往往是作者心中不平,愤愤难安,于是便在诗词之中表现出来。
不平则鸣,指的是人受了委屈,心中觉得不舒服,压抑,郁闷,那么就需要另外一种方式发泄出来。
人总是渴望交流和理解,并且在人群中实现自我的。这样一种强烈的表现自我、实现自我的渴求,如果遇到打击,遇到不平,想让他不鸣,就犹如让你饥渴了不要吃东西。
所以,古典诗词,其实也更多的是士大夫们的牢骚之作,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不平之作。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人的一生中的不平太多了,所以文人们总是很容易就不平则鸣了。
人总是在乎自己的失去,对自己的获得总是缺乏珍惜。
人总是特别在乎自己个人情感的满足,所以总是觉得受到了伤害。
第一时间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不管是经济的,还是情感上的。人有这样的情绪,再多都是正常的。因为即使依靠群体取暖,实质上他的生活是他个人的。即便是群体再冗长,他也是存活于个人感觉中,那么在乎自己的个人感觉又怎么会是不正常的呢?
过多的在乎,导致了过多的不平。
欣喜暗自在心头,而不平是受损后一定要发出声音来的。
所以,王国维敏感地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故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
描写愁苦的文字比描写欢愉的文字要简单得多。因为人总是不平而鸣,而不总是欢欣而鸣。
【注】
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韩愈《荆谭唱和诗序》:“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
-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是指对中国古代优秀诗文作品极其重要的语句进行考查,意在引导考生涌读,培养语感,强调语文学习中的积累、感悟及熏陶,提高人文素质。这些名句名
-
《报任安书》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曩:曩者辱赐书(从前) 2、望:若望仆不相师(埋怨) 3、剖符丹书:非有剖符丹书之功(皇帝发给功臣永保封爵或免罪的契券) 4、文史星
-
历史上风流一时、迷君倾国的红颜女子不计其数,然而能像萧皇后那样数经改朝换代,总伴君王之侧的女人却是寥寥无几。她自13岁做了晋王妃后,便开始不断地被迫更换身份,历经隋炀帝的皇后、宇文化及的淑妃、窦建德
-
长寿的秘诀在于劳动。(英国) 丰收靠劳动健身靠运动。 辛勤劳动的人,双手是万物的父亲。(哈萨克族) 桃花要趁东风开,幸福要靠劳动来。 庄稼靠雨水长得葱绿,人们靠劳动获得幸福。(维吾尔族) 幸福从劳动中
-
高巍,辽州人,尚气节,能文章。母萧氏有痼疾,巍左右侍奉,至老无少懈。母死,蔬食庐墓三年。洪武中,旌孝行,由太学生试前军都督府左断事。疏垦河南、山东、北平荒田。又条上抑末技、慎选
-
赠黄生序 袁枚 唐以词赋取士,而昌黎下笔大惭①。夫词赋犹惭,其不如词赋者可知也。然昌黎卒以成进士,其视夫薄是科而不为者,异矣。今之人有薄是科而不为者,黄生也。或且目笑
-
《百家姓能》文言文 《百家姓?能》 作者:佚名 历史来源 出自春秋时期的楚国王族熊姓。周成王的时候,有一个大臣叫熊绎的,因为有功,以子男爵受封,这就是楚国的开始。
-
作者: 孙晨 望着沉默的天空 它告诉我的乃无言的忧 "> 《李季实以龙鹤山菜饼见惠长句将之吕兄亦有和》鉴赏
【原题】:李季实以龙鹤山菜饼见惠长句将之吕兄亦有和章借韵答谢
-
这首词写出了谪居中的苏东坡的真性情,反映了他的生活理想和精神追求,表现出他的独特性格。历史上的成功之作,无不体现作者的鲜明个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