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翻译与解读
《老子道德经·第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翻译与解读
反者,道之动01;弱者,道之用02。
天下万物生于有03,有生于无04。
今 译
道向相反方向变化运动,柔弱是道的使用。天下万物生于有形之天地,有形之天地生于无形之大道。
评 议
本章是一则语录,虽然只有几句,却概括地阐明了三个重大哲学问题。
其一,关于“反者,道之动”,是说道的运动问题。有三种不同解释,下面分别予以述说。
第一种解释:认为“反者”,相反也,谓道在向相反方向运动,以推动天地万物的发展。元代吴澄诠释曰:“道之静则无,动则必与有相反,反者无而不有也。”(《道德真经吴澄注》)此说符合老子本意。老子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第四十二章)这即是说,由于道的运动,才产生了万物。道产生天地万物后,经过变化发展,出现了新的对抗性的矛盾,失去平衡;因而又在此层面上向相反方面转化,达到新的平衡,此即所谓“道之动”。而后,经过变化发展,又出现新的矛盾,再向反面转化,再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点。道即如此循环往复地运动,可谓是“否定之否定”,以推动事物的不断发展和历史的前进。这就是老子“反者,道之动”的辩证哲学。
第二种解释:认为“反者,反其无也”,回复到宇宙的混沌状态。诸如王弼曰:“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林希逸曰:“反者,复也,静也。静者,动之所由生也。”焦竑曰:“反,复也……反者,反其无也。”凡此云云,皆不符合老子本意。道既然产生了天地万物,老子曰:“道法自然。”(《老子》第二十五章)。天地万物自然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变化,不可能再返回到宇宙未形成之前那种混沌“无有”的状态。所以,“反者,反其无也”云云,不符合老子本意。高亨先生说:“反,借为返,去而复回为返,即循环。自然界日月的运行,春夏秋冬的更替,都是往来循环,老子认为这就是道的运动。”(《老子注译》)高先生如此诠释是正确的。
《老子》第二十五章讲道在演变时说“远曰反”之反字,亦不能诠释为“反者,复归于根”。此章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王弼注译曰:“远,极也。周无所不穷极,不偏于一逝,故曰远也。不随所适,其体独立,故曰反也。”林希逸曰:“反者,复归于根之意也。”奚侗曰:“既远矣,于是复反其根。”“复归于根”和“复反其根”,其意相同,皆谓复归于宇宙未形成之前的无物的混沌状态。凡与王弼、林希逸、奚侗相同的诠释,皆不符合老子之道运动的规律。
第三种解释:认为老子“反者,道之动”之反字,兼有“相反”与“循环反复”之意。诸如车载《论老子》、陈鼓应先生《老子注译及评介》等皆主此说。此解虽兼有“相反”与“循环运行”二说,这样诠释《老子》书中“反”字,似乎可以左右逢源,但却失于确切。
值得指出的是,《老子》书中“反”字,还有不同与“似反”之意。例如《老子》第六十五章曰:“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于大顺。”此“反”字,即有不同之意。河上公注曰:“玄德之人,与万物反异,万物欲益己,玄德施于人。”吴澄注曰:“相反,相逆也。”《老子》第七十八章曰:“正言若反。”意谓正面的话,似是反话。所以,《老子》书中“反”字有不同的内涵,使用各有不同,应作不同的解释。
其二,老子曰:“弱者,道之用。”这表现老子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诸如老子曰:“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第七十六章)又曰:“弱之胜强,柔之胜刚。”(《老子》第七十八章)等,皆可作为“弱者,道之用”的注脚。
其三,关于天下万物的有与无的问题。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古人对此已经有了正确的诠释。河上公曰:“天下万物皆从天地生,天地有形位,故言生于有也。天地神明,蜎飞蠕动,皆从道生,故言生于无也。”因为大道无形,在宇宙天地万物未形成之前是一片混沌状态,故河上公言之为无。林希逸亦曰:“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故曰‘物生于有’。然天地孰生之?天地之始生于太虚,是生于无也。”
老子万物起源的学说,属于唯物主义学派,这是显而易见的。过去有些学者认为老子属于唯心主义,也有些学者认为老子属于唯物主义,两种看法争论不休。恩格斯说:“凡断定说精神先于自然存在,因而归根到底这样或那样承认创世说的人,便组成唯心主义营垒。凡认为自然界是基本起源的,则属于唯物主义各派。”(《马克思恩格斯文选》两卷本第二卷六○七页)从恩格斯这番精辟的论断,即可说明老子宇宙起源的学说,是属于唯物主义学派。
注释
01 “反者”句:谓向相反方向发展,是道的运动。按“反”有三解:一谓向反方向变化发展。如吴澄曰:“道之静则无,动则必与有相反;反者,无而不有也。”奚侗曰:“吕惠卿曰:‘道之周行万物,非不逝也。而其动常在于反,所谓“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者是也。’”二解谓“反”同“返”,返还其根也。即返回混沌无有状态。王弼曰:“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反于无。”苏辙曰:“复性则静矣,然其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则动之所自起也。”林希逸曰:“反者,复也,静也,静者动之所由生。”焦竑曰:“反,复也……反者,反其无也。”三解谓同时含有相反和循环往复两层内涵。如车载《论老子》、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介》等皆主此说。按“反者”,谓向反方向变化发展。他说皆不符合此章“反者,道之动”之意。
02 弱:柔弱。句谓:利用柔弱,是道的使用。故老子又曰“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老子》第七十八章)
苏辙曰:“道无形无声,天下之弱者莫如道,然而天下之至强者莫加焉,此其所以能用万物也。”
林希逸曰:“能弱而后能强,专于强则折矣。”
奚侗曰:“运动乎天地,非不强也,而其用常在于弱,所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者是也。”
03 “天下”句:谓天下万物生于有形的天地。河上公曰:“天下万物皆从天地生,天地有形位,故言生于有。”按:此“有”与第二章“有无相生”之“有”字的内涵不同,此“有”是指万物未生之前的有形之天地而言。
04 有生于无:谓有形之天地,生于无形之大道。河上公曰:“天地神明,蜎飞蠕动,皆从道生,道无形,故言生于无也。”
-
这是一首借景抒怀之作。写重阳节感时伤今的无限愁绪。开头“断烟离绪”,指离别之苦,“醉踏南屏”是往事在眼前浮现,佳人未曾入梦与己相会,更增哀伤无限。下阕第一句“旧节传杯”,再忆当年曾与佳人共欢,使人
-
《隋书·于仲文传》文言文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
-
张咏察奸初中课文文言文 正文:张咏尚书镇蜀日,因出过委巷,闻人哭,惧而不哀,亟使讯之。云:“夫暴卒。”乃付吏穷治。吏往熟视,略不见其要害。而妻教吏搜顶发,当有验。及往视之,果
-
行香子 【宋】李清照 天与秋光,转转情伤,探金英知近重阳。 薄衣初试,绿蚁新尝, 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 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那堪永夜,明月空床。 闻砧
-
叶底青青杏子垂。枝头薄薄柳绵飞。日高深院晚莺啼。堪恨风流成薄幸,断无消息道归期。托腮无语翠眉低。
-
一、 对学人诗的反思袁枚性灵诗学在乾隆后期的广泛影响,使当时诗坛无论是推崇者也好,排诋者也好,都不能无视它的存在。它鲜明的独创性与 "> 文言文教学参考
文言文教学参考 (一)学弈 1、译文:弈秋,是全国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导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弈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听弈秋的教导,却一心以为有天鹅要到来,想
-
黄巢·不第后赋菊(咏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赏析从隋朝开始,帝服常为黄色,后遂为定制。诗 "> 注释赏析《送别崔著作东征[唐]陈子昂》诗词意思解释
送别崔著作东征 [唐]陈子昂金天方肃杀,白露始专征。金天:秋天。 肃杀:万物凋零。 白露:节气名。专征:指经皇帝特许,自行出兵 "> 《向夕阳深处走去》鉴赏
作者: 马洪恩 石清波我是一只绿色小鸟,欲化为你那星云的一缕,因此我执著地向夕